刘鹏瑞��
关键词:个性化信息服务;影响因素;Web2.0
摘要:文章首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Web2.0环境下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相关内容,重点从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者、接收和使用者、外部环境三方面对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8-0084-03
1 背景
2017年1月,CNNIC发布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手机网民占比达95.1%,线下手机支付习惯已经形成 [1]。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移动互联成为网络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物联网、“互联网+”以及智慧城市的盛行,使网民上网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线上支付和交易、在线教育、网络医疗、上网租车等成为网民的新宠。随时随地的网络互联在影响人们生活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被赋予了丰富多样的个性化标签。但是,随着Web2.0的日趋成熟和Web3.0的兴起,由于网络的自身特性,各种杂乱无章的冗余信息混杂在有价值的信息之中,导致网络用户无法快捷、方便、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提供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是Web2.0时代甚至Web3.0时代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了解并研究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容概述
2.1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
笔者从两个层面介绍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第一,潜在信息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机构预先对用户的知识素养、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状态进行跟踪和分析,当用户的信息需求出现时,积极主动地向用户提供经过个性化包装的信息服务。第二,针对正式用户的信息服务。用户提出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后,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重组并优化信息资源,向其提供和推荐个性化信息服务[2]。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一种[3]。笔者认为,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一个双向交互的服务过程,首先要依靠智能化的技术收集和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及行为,分析出用户的个性特征和个性需求,然后主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4]。
2.2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点
①强调以用户为核心。以用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出发点,突破时空的维度,主动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②在网络和大数据环境下,与传统个性化信息服务在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深度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③强调智能化的精准的服务过程。个性化信息服务离不开智能技术的应用,但是由于网络的自身特性,要求所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必须是经过智能化处理的、不含任何冗杂信息的高效服务。④强调主动性和交互性。只有主动与用户进行不断的信息交互,才能深层次分析用户的个性化因素和信息需求,主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信息服务[5]。
2.3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运行机制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运行机制是从系统到用户再回到系统的过程。信息服务机构通过搜集网络用户的基本信息和行为历史记录,建立用户个性化信息数据资源库。用户个性化信息数据资源库对用户信息行为和信息需求进行深度挖掘,经过重组和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后,将满足用户定制需求的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推送给用户。
3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者因素
3.1.1 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理念,功能的全面性、交互性、智能化程度,网络环境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对目标用户的定位、对用户需求的挖掘以及个性化信息数据资源库的建立,最终影响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3.1.2 智能技术的应用。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而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实现离不开智能技术的应用,如:界面定制技术、智能推送和推拉技术、用户跟踪和cookie技术、智能Agent技术、知识表达和数据挖掘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会应用在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3.1.3 信息服务机构。个性化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硬件设施、人员培训、投入资金、拥有信息资源的数量以及网站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和重组能力也影响着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效果与质量。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信息推送给用户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一些专业的信息服务人员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随着网络技術的发展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从事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服务人员会减少。但是,信息服务人员是整个服务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会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前期开发和后台维护等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效果和用户的满意度。
3.1.4 对用户信息的跟踪和反馈。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目的是满足网络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会在体验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只有对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跟踪分析,才能及时准确地调整服务策略和服务方法,从而从用户的角度优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结果。另外,信息反馈是用户与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桥梁,只有把信息反馈工作做好,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的满意程度。因此,对用户的跟踪和信息反馈对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有很大的影响。
3.2 个性化信息服务接受者因素
3.2.1 用户心理需求因素。用户信息心理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是指用户对信息活动的动态反应,是信息用户感知、获取、吸收和利用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6]。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个体信息心理的差异,如何满足各种用户不同的个性化心理,如何高效准确地提供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是当前个性化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基于用户心理需求的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够减轻网络用户的心理负担,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接受者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信息服务。
3.2.2 用户信息素养因素。用户的信息素养十分重要。用户的信息素养决定着用户接受和使用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信息意识。首先,需求和服务是一一对应的。只有在用户能够清楚地表达自身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信息服务机构才有可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其次,要培养用户对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信息观念。只有这样,当网络个性化信息需求出现时,用户才能意识到使用个性化信息服务。最后,因为网络服务器中存储了海量的信息,所以用户要有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用户的信息反馈,会帮助信息服务机构优化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
3.3 外部环境因素
网络环境的架设,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个性化定制的软件开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影响着网络信息机构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在进行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网络用户提供大量的个人数据,这使一些网络用户担心在接受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个人信息被泄露。用户对其缺乏信任也制约了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推广和普及,甚至一些网络用户可能因为个人隐私问题放弃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网络的迅猛发展,暴露了我国网络信息服务在知识产权的立法和保护方面的不足和欠缺。例如:周志全等经营的“思路网”在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忽略了网络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的问题,导致了“思路网”侵犯著作权罪刑事案件的持续发酵。除网络环境以及道德法律的影响因素外,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产品的兼容性和交互性也会对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从2013年起我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的大互联网时代,PC端口不再是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绝对主力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能够进行深度个性化定制的可穿戴设备成为网络用户乐于接受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终端。因此,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产品必须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兼容性,能够在PC端口和移动端口相互兼容,只有这样,信息共享才能满足用户的网络个性化信息需求。
4 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4.1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服务的提供者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员素质问题和人力资源问题,信息资源的数量和信息资源的组织问题,涉及用户隐私和网络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问题。服务的接收和使用者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用户对信息需求的表达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①以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出发点,提升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加强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共享,注重信息系统的升级和优化。②做好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宣传工作,加强对用户的信息素养培训。③国家要继续补充和制定网络信息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安全防范水平。信息服务机构要加强行业自律,构建良好的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环境。
4.2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为:建立个人专业信息库,为信息用户提供形式丰富多样的数据库查询服务和互动服务;每个信息用户都能合理使用和深度挖掘专业信息,产生出远大于以往公用信息库服务效益的效果;移动智能终端将成为提供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主要终端。随着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和广泛应用,未来的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领域在智能技术和管理服务上都会发生重大变化。个性化定制、实时搜索、实时反馈和集中管理将有效提高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利用效率,方便用户网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再利用,更多更新的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会不断涌现,从而使信息资源的效用得到最大的发挥[7]。
5 结语
笔者从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提供者、接受和使用者以及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因素,通过分析,发现了整个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科学、更人性化的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國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1-2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t20170122_66437.htm.
[2]胡昌平,胡潜,邓胜利.信息服务与用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11.
[3]杜万平.基于互联网采集技术的物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沈阳:东北大学,2009.
[4]王继伟.Web2.0环境下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策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8):44-49.
[5]包祖军,蔡小红,崔倩,等.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多元化延伸信息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7):32-34.
[6]胡慧丽.基于用户信息心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5):116-120.
[7]于迎,仲超生.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1):37-39.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