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大地行

2017-09-05 15:09禾素
民族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辽沈高句丽

禾素

南方长大的我对北方总有一种情结。

北方的雪,北方的风,北方的草原,北方的辽阔,北方金色的秋,北方苍凉的冬,北方那许许多多的未知……

5月的一个清晨,从芒市-昆明经停太原到达沈阳机场时,已是夜色深临。从早到晚,从南到北,踏上沈阳这片土地那一刻,我深感祖国大地的辽阔。微雨轻风下的这座北方城市,张开温情的怀抱,拥抱一个来自祖国西南边陲小城的傣族女子。

第一次踏足北方,是九十年代末到太行山。尽管时值严冬,我所居住的城市依然花红草绿,暖如春日,嗅不到一丝冬的气息。当我立于险峻的太行山下时,整个人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那些树木没有一棵是带叶子的,我并不知道树木的名字,它们枝桠分明,光秃秃的树干朝天指着,由远至近。对于一个见惯四季常绿的南方人来说,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苍凉感扑面而来,煞是壮观。那一刻,天地山峦树木拉开一片深深浅浅的灰,这种纯粹单一的色彩,撞击着我惊讶的双眼,让我久久无法言语,这样的景象,无一不强烈地撼动我的内心。

北方于我的第二次撼动,随着“中国多民族作家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文学实践活动”展开。这是民族文学杂志社、辽宁省作协联合举办的一次大型文学活动。

生长于边境小城的我,总是被青山柔水环绕,对工厂的初始概念来源于五十年代的老歌《小燕子》: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建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那个年代,小城存在的工业仅有一间规模不大的造纸厂及水泥厂,对大工厂、新机器的概念全凭一个孩子有限的想象。成年后去到香港定居,那一座城也未曾见过规模宏大的厂房。进入沈阳鼓风机集团厂房时,当时我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穿越时空来到了未来世界,巨大的厂房,巨大的机器,巨大的轰鸣声,敞亮的车间,宽阔的走道,忙碌的工人…….走在其间,这一切显得多么地不真实。

沈鼓集团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离心压缩机、轴流压缩机等风机类产品以及高压给水泵、强制循环泵、核泵等泵类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国防、环保等领域。集团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并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企业。从工厂讲解员一路精彩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许多过往未知的东西。偌大的厂房里不时有工人走动,迎面而来之时,只微微一笑,一种暖意便传递开去。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有一瞬间,我既感觉自己存在于一种虚幻之中,又体会到自己真实地存在其间。

雷锋,作为一个新时代精神的楷模,他曾经深深扎根于孩子们的心中。但在此之前,他也仅限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声里,一个个道听途说的故事里。也曾有过疑问:雷锋是真实存在的吗?或是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模拟出来的一个典型人物?这样一个革命的螺丝钉人物,在渐渐被世人遗忘之际,在我们走进抚顺雷锋纪念馆之后,又重回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的视野。耳听一个个感人的事迹,眼观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原来真实世界中的雷锋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热爱朋友的人。看到他日记本上清秀的字迹,记录着每一天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你不可能再怀疑他的存在,他的形象、他的言行、他的无私的精神给了走近他的人或多或少的震撼。他无疑是物欲横流的当今现世一个强烈的反差,是混沌迷蒙的浊世里一记清亮的回响。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生于八十年代之前的人几乎都会唱。我不知道如今的小学课本里还有没有提及位于中朝边境辽宁丹东的这座桥?它横跨中朝两国的国境线,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历经抗美援朝战火的洗礼。现在,我们走到桥上,笑闹着唱起这首雄赳赳的往日歌曲。鸭绿江上春风拂面,我们的眼里依然能清晰地看到桥梁铁架上的众多弹痕和残留的弹孔,我们的耳畔仍然回荡着美军轰炸桥梁的巨响。一江之隔的朝鲜,若即若离的距离,那江面上的一叶扁舟,不知道是我国亦或朝鲜的渔民在捕鱼?远远望去,暮春时节,桥下岸边粉色的樱花肆意开着,人们在花树下、在江岸边闲逛或拍照。鸭绿江上的天空现出一种安静的蓝,面对这样的宁静,我不禁思潮翻涌。历史的痕迹依然留存于现实的场景里,提醒我们勿忘当年的血战,勿忘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那份友谊。回来后我试图问过朋友的孩子知不知道鸭绿江?答说不知道。孩子反问我鸭绿江在哪?我说,在中国的北方,在经历许多沉重和苦难的辽沈大地上。

我们踏上本溪五女山一眼望不到头的石阶时,有人嚷嚷着想打退堂鼓。因为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山顶上或山以外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辛苦爬行一番去看的东西?也不管那么多了,一行人笑着追赶着互相搀扶着,慢慢拾级而上。

因为来得早,行至山顶时,小卖部的主人听到人声才睡眼惺忪、手忙脚乱地打开店门。她脸上堆着殷勤的笑,对我们吆喝着:矿泉水、清凉凉的矿泉水!喝了走路爬山不累哎!有人帮衬她买了几瓶,老板娘又口才了得地顺势推销她的方便面玉米棒春卷条之类的食品,大伙顺着山道往前走时,她清脆的叫卖声还在山间回荡。

所有人都意想不到,山顶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杏花在等着我们。辽沈大地暮春之美,美在山间有一树一树花开。上午八时二十二分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脸上、头发上,我眼见的每一个人都散发出一种暖意的美。忍不住拔足向着满山的杏花奔去,在晨光照耀之下,我被山花簇拥着、包围着,我温软的心,与辽沈大地的草木花树融为一体。

一行人登临点将台,只看那山下,一汪碧水镶嵌于群山之间,美得让人噤声。它远远地闪亮着,像绿色的彩带,像泛光的镜面,像抛过光的翡翠,山的距离将我们的目光拉远,让眼前的景象变得更加辽阔深邃。我想起家乡的孔雀湖,环绕在热带雨林之间,那样的柔美仿佛触手能及。而此刻,北方的风猛烈吹过,站在高高的五女山顶往下望,那一面湖水是如此壮美,任你狂风吹过,它仍旧安静地躺在群山之间,波澜不惊。忽然想知道此湖的名字,有人告诉我说,这是桓龙湖。

五女山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面,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得名。五女山不仅景色秀美,这里还曾是高句丽民族开国都城,作为高句丽王城之一,桓仁五女山山城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遗迹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五女山山城依山势而建,呈不规则的楔型,分山腰的外城和山顶的内城两部分。山城东、西、北三面都是百尺峭壁,南面是险峻的陡坡,外敌想要攻打绝非易事。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近距离探寻大型的古建筑遗址以及城墙、哨所、兵营、蓄水池等遗址,深深为高句丽民族的智慧、勇敢、善战叹服。

登五女山,既欣赏了北国春天之绚烂,又了解了一个民族的兴起与消亡,这当算是行山转水之最高境界了吧?

由南至北,行走于辽沈大地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行让我感受到北方文化的博大与深厚,更加切身体会到古语中深刻的涵义。

这一路的行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沉重,抚顺战犯管理所的人道,本溪五女山的明媚春色,雷锋纪念馆的朴实存在,尤其是第一次深入到沈飞、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数控机床集团等大型国企所受的震撼,时隔多日,仍让我久久不忘。

忽然想起我于沈飞集团歼8飞机凌空飞起的巨型图片下,张开双臂作飞翔状拍的一幅照片,記忆便在那样的一个瞬间定格。

猜你喜欢
辽沈高句丽
无限的世界
无限的世界
高句丽文化视觉符号研究
做自己
中国北方民族世界文化遗产
秋色
聪明的人
高句丽研究历程及其成果
全媒体流程确定:辽沈晚报的转型之路
乱世飘摇中的纵横捭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