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育儿童学堂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2017-09-05 06:09寇忠泉何小波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6期
关键词:谜面学堂校本

寇忠泉+++何小波

任何一门国家课程进入学校,必然经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方才得以实施。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与学校情境之间相互适应,并适用于特定而变化的课堂情境。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才能使师生在具体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

为此,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附属小学在实施国家课程时,结合“为纯美的童年而教育”的理想,以“美育儿童学堂”为平台,以“‘五生课堂标准”为要求,把“儿童第一” 的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把美育追求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要求蕴藏在教育中,并以此贯穿于所有学科的课堂,从而实现国家课程的美育校本化实施。

一、国家课程美育校本化实施的价值

1.文化价值

国家课程美育校本化实施,是一条基于学校现实的特色化道路。通过国家课程美育校本化实施,学校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儿童第一,不是儿童唯一,也不是儿童中心,而是儿童教育必须充分理解生命的完整性,必须充分认识儿童是教育的原点,必须明确“欣赏儿童,发展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意味着教师得先懂儿童,再懂教育教学,成為儿童纯美精神世界的坚定守望者。

美育儿童学堂便是这独特的学校文化载体之一,它是发展儿童综合素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空间;是完善儿童独立人格,展示儿童主体精神的环境;是凸显儿童教育主体的场所;是儿童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展的课堂。

儿童学堂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儿童”,即把儿童当成一个完整的人看待,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要尊重并发展儿童的思想、心理、情感、生理等客观现实。二是“学”,即儿童学堂不是儿童“教”堂,而是重视引导儿童如何学的课堂。它要求每个教师克服过往“以讲授代替感受,用讲解代替理解,用说教代替体验”的教学方式,以学科为基础研究学法策略。

2.学生发展价值

以智力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不应该排除情感的体验与审美的参与,美育儿童学堂能够改善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通过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情感和完善的人格。

从理念上来看,儿童学堂“强调以生为本”。为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明确一切教学设计都要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总之,要重视儿童的生命状态与生命成长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从教法上来看,儿童学堂 “强调以学定教”。儿童学堂强调“学”的价值,是要让教育者明白,“如何学”是“如何教”的前提条件,要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发展,必须研究如何教,学生的学应当以教师科学、合理、有效的教为基础。

从行为上来看,儿童学堂“强调实践体验”。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成长的主要方式。为此,要通过对儿童“好奇、好问、好玩”特征的把握,设计出情趣盎然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儿童主动参与学习,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升华情感,提高实践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素质。

3.教师发展价值

教师发展和课程开发紧密相连,国家课程的美育校本化实施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参与者,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承担学校环境、信息资源和协作学习等方面的设计,师生之间在一种合作、交流的互动关系中共同成长。

在美育儿童学堂这个平台上,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探索教学过程中体现儿童“三好”特征的某一方面的特质,尝试在教学中体现“五生”(生本、生活、生态、生动、生成)课堂标准,使自己成为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加强了课程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因此,国家课程的美育校本化实施,为教师潜能的开发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国家课程美育校本化实施的路径

国家课程美育校本化实施按照“与国家课程相融,凸显美育办学特色”的基本思路进行课程重构,充分体现“课程整合、课程融合”。这里的“整合”“融合”,指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在美育目标与内容、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有机整合,相互交融。

美育儿童学堂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实现途径和载体,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学校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内容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法、手段、模式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和努力方向。它将引导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审美取向,即将美和审美看作课堂教学本身蕴涵的内在属性,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满美感以涵养师生的生命,将审美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最高境界和永恒追求。它还能深化儿童特质的认识和保护。在美育儿童学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设疑激趣,运用、培育、保护儿童好奇的心理品质,引导儿童乐问、善问、会问,引导儿童爱思、善思、会思,在开放性、生活化、游戏化的场景中,让儿童生动活泼地学习。

三、国家课程美育校本化实施的内容与要求

国家课程美育校本化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力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强教学内容的审美开掘;优化教学过程的审美设计;美化教学的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营造教学审美场;促进教学评价审美化;师生共同欣赏教学美。这对美育儿童学堂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是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都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成为能够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充分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操作模式和方法。

二是要以树立审美教育理念,创设审美教育情境,增强教学艺术性为主要目标。课堂教学要具有形象生动、情感激励、自由开放、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美学、美育基本特征,教学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应充分呈现出协调一致的内在逻辑美,活动过程充分反映出自由欣赏、自由表现、自由创造的美,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之上。

三是充分挖掘学科的审美价值。每个学科都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充分挖掘学科的审美价值,是进行审美课堂创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四、美育儿童学堂课例

下面以北师大版第四册《一个字》的教学为例,展示美育儿童学堂的特色。这一课讲的是祝枝山、唐伯虎和文征明一起吃饭时猜谜斗诗的事。“一口咬掉羊尾巴”“一边绿,一边红,红的怕水,绿的怕虫”,教师的课由这两个字谜导入,然后放手让学生默读。让学生自己发现:祝枝山用朝代做谜面——“古代有,现代无;商周有,秦汉无;唐朝有,宋朝无”;唐伯虎用不同的人做谜面——“善人有,恶人无;智者有,愚者無;听者有,看者无”;文征明用方位做谜面——“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中间有,外边无”;酒店老板用人的特征做谜面——“高个有,矮个无;嘴上有,手上无;跳着有,走着无”。

学生不知什么叫对仗,但发现了谜面中“古代—现代、善—恶”等词语相对应。教师适时说道:“这叫对仗。连这个也被你们发现了,真是才思敏捷!文中也说唐伯虎才思敏捷,真是这样吗?”于是,学生纷纷寻找证据:“祝枝山话音刚落,他马上接口,这说明唐伯虎在祝枝山谜面没说完时就知道谜底了”“唐伯虎不但已知道谜底,还根据谜底编了一个新的谜面”“还是用祝枝山同样的方法编的谜面。”

教师表扬学生是才思敏捷的“智者”,顺势引出其反义词“愚者”,并让学生用之前“想”字的方法来学习“愚”字。于是学生发现它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禺”表音、下面的“心”表义。教师又问:“除了智和愚,还有哪些其它反义词?”学生又发现了“有无”“善恶”“左右”等。

学生读谜面时没有节奏感,教师便提示“谜面是几个字一组?”学生顿悟,读出了节奏。此后师生一起拍手读“古代有,现代无……”,节拍与顿挫立现。正读着,屏幕上“古、商、唐”等字变为红色,学生发现原来四个人的谜底都是“口”字,再读文末“三个人听了,互相看了看,跟酒店老板一起大笑起来”,心中自然领会到其中意味。接着练习写“互相”这个词语,教师范写,学生观看,同桌交流哪里容易写错,怎样写才好看,然后练习。

接着,是小组合作,学以致用,以“……有,……无”的格式模仿创编谜底是“口”字的谜面,学生答案五彩缤纷。创编升级,依次出示文中生字“秦”“著”“谜”,创编谜面。学生说出“春秋有,冬夏无”等。教师请学生看着“春秋”二字再想想,学生说出“春一半,秋一半”,并引出一系列“春一半,季一半”“春一半,种一半”……到了“著”字,学生依着惯性,说出“草一半,猪一半”等 ,这时教师启发:“著”字的谜面还可以是“作者头上戴草帽”。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各小组陆续说出了“著”的谜面:“记者藏在草堆下”“苹果砸中智者头”……以及“谜”的谜面“迷信的人少了”“书迷只说一半话”……

教师以这样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密码,感受汉字的魅力,体验语文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抓住了年段重点,凸显了语文的工具之美;指向核心素养,扣住了文本育人特点,彰显了人文之美。

总之,基于“美育儿童学堂”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摒弃越俎代庖,提倡教师的“教”以学生为根本,以美育为期望,助力学生的“学”,使课堂流淌着妙趣、智趣、情趣、童趣和乐趣,浸润着美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谜面学堂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热闹的“非遗”年货集市
数字迷,猜成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地理通
森林学堂
给人物心理写“谜面”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