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胜军
摘要:新形势下坚持在改进中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为重要遵循,基于网络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主动把握新形势下开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8005603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1]习近平有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成为新形势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加强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遵循。当前,“95后”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主体,其在思想、心理、实践,特别是基于网络影响在行为等方面呈现的群体性特征,既为新形势下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开展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契机,也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网络环境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就要正确把握网络环境下高职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有效手段,遵循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充分发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两个主体的作用,提高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1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1.1在消解传统价值中重建选择性认知
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深刻影响,催生了“互联网+”等各种发展理念,同时,作为由不同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海量信息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载体,对生活在经济社会中的人的思想和价值理念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着人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行为。“95后”高职大学生出生的时代背景非常特殊,正是互联网在中国应用并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并给这一群体的思想、心理、行为等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身心仍处于即将成熟而又不够成熟的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高职大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持力。因而,网络环境对高职大学生既有的传统思想观念形成严重影响,导致高职大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特定视角,重新认识世界和外部事物,并选择性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思维,这是其思想认识在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规律。
1.2在情境与现实中增强情感体验
网络本身具有的虚拟化的特点,导致网络活动中的主体兼具有真实与虚拟的双重性特征,这一特点在高职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鲜明。从实施的网络行为来看,高职大学生会根据形势发展和自己的需要,在特定的环境和语境中,或公开身份,或篡改隐匿自己的信息,并借助网络技术手段,表达或附和某种观点,宣泄或显现某种情绪。一旦其观点或网络行为得到其他网络人群的支持或认可,即会增强高职大学生对某些问题或事件的感性认识,促使其产生朴素的情感体验,形成朴素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此外,基于现实学习生活中的困境,高职大学生也会在网络情境中寻求援助,并同志同道合的人产生“情感互联”和相互激励,进而强化对现实的印象和认识,建立并增强其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通过网络认识世界和开展人际交往已成为高职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他们或通过网络表达对外部世界的看法,或通过网络影响和塑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这已成为高职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一个显著规律。
1.3在盲从与理性中践行思想品德行为
在网络环境中,高职学生容易被舆论和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牵引,表现出盲从心理,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出现偏差。而在现实生活中,高职学生则表现得更为冷静、理智,特别是面對自己关切的现实问题,高职学生往往表现出独立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展现出一个在网络环境下成长和接受教育的“95后”特殊群体的个性与自信。这种网络中的盲从与现实中的理性,正如铜钱的正反两面,同时映射在“95后”高职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上,导致其或盲从于感性,或趋从于现实理性,并在这样一个个的矛盾的交织体中不断践行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不断加深自己对学习和生活的体验,不断磨砺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行为方式。这是高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并外化的过程规律。
2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发展规律
2.1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呈多样化发展
网络环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互动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由此增多,基于网络背景应用教育手段的针对性明显增强。实践中,教育主体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将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进而改变以往那种相对单一、在现实空间中面对面教育的简单方式。由于网络情境解除了现实身份的束缚,扭转特殊语境的被动局面,高职学生可以较真实地表达想法和情感。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通过QQ、微信等,积极搭建师生间、家校间日常交流的平台,不断提高交流和教育的效果。教育者通过建立与学生的“好友”关系,不仅建立起一对一的交流方式,而且能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借助网络的有利条件丰富教育手段的应用,借势网络的时代感、新鲜感拓展教育手段的作用,进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有效性,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应用的发展趋势和重要规律。
2.2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呈信息化发展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教育者可利用新媒体、新技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以及云班课等信息化载体开展教育工作。学生在接受这种信息化教育的同时,不仅表现出持久的新鲜感和较强的求知热情,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深对教育内容、信息的直观感知和理性认识,其效果远远大于传统方式下学生所进行的单一的视觉或听觉感知。教育者借助各种信息化元素,将原本严肃枯燥的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同时,通过开辟与建设信息化平台,开展旗帜鲜明、活泼轻快的主题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开展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中加强的工作指引和规律遵循。
2.3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呈情境化发展
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优势是,使教育者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情境化,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或听觉功能,使事件重演或仿真事件发生情景,增强学生对身处其境的感性认知,进而增强对教育内容的情感体验,加深对教育内容的理性认识。高职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科学思维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适应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和动手的能力较强,对关系自身发展的问题具有一定认识。针对这些特点,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辅之以具体化、形象化、仿真化的内容情境,可以更为有效地传播教育内容和教育信息,加强和改进教育的效果,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在改进中创新的重要规律。
3网络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
3.1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坚持整体协同的工作思维方式,实现两者最大限度的功能互补、协调共进。教育者应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走进高职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空间,主动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熟练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与之开展交流[2]。同时,教育者还应用足、用好传统的线下教育方法。线下教育是线上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线上教育是線下教育的积极延伸与拓展。只有深植与夯实线下教育,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的水平和价值判断、选择、行为的能力。只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教育,才能把握学生动态,回应学生关切,进而筑牢和占领网络主阵地,从细微处着手、在潜移默化中发力,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线上线下相结合,是新形势下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
3.2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权威性、支配性,并且是教育信息的提供者。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职学生了解的信息更加多元、便捷,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造成了冲击,需要教育者及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保障师生间沟通的顺畅。可见,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是平等、互动的新型关系。教育者不仅要坚持加强正面引导,掌握话语主导权,掌控教育载体传播的内容,发挥不同教育手段的潜在教育作用,使教育者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要采取有效方法,促使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作用得到释放,正确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3.3坚持隐性与显性相结合
网络环境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成为在加强中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工作规律。网络环境下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良性互动,为教育者针对性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契机。教育者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和思想动态的了解,综合运用各类新媒体、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和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心灵距离被拉近,情感友谊被增强,教育者所要传播的信息和理念也就更加容易地被教育对象接受,进而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同时,学生也会自觉或不自觉消解抵触心理,主动关注教育者传播的信息,并自发或自觉开展自我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借势、借时、借力,综合应用隐性或显性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教育对象应势、应景、应情,主动开展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充分发挥这两者的同向同行和协同效应,成为新形势下指导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3.4坚持环节与过程相结合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多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牢牢抓住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紧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在各项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加强和创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工作,使各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教学环节,与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全程同向而行、协调共进、同频共振[3]。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不断拓展与发挥高职不同教育环节的育人功能、作用,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改进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引;坚持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立体育人格局,将立德树人工作扎实呈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工作根本任务指导人才培养过程,以过程培养效果对标中心环节要求,这是新时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讲话精神的行动指针。坚持环节与过程相结合,成为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新的伟大战争的现实需要和行动定律。
3.5坚持需求侧着眼与供给侧发力相结合
教育者应充分研究网络给高职大学生带来的正反面影响,正确把握需求侧,着眼于与供给侧发力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教育者不仅应拓展需求侧思维的视角,以教育者为主体,以学生为教育客体,以既有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为主线,通过施加教育的外部压力,激发学生产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而且应主动创新和树立供给侧改革的理念,立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增强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创新和应用符合现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科学方法,持续从供给侧发力,着力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驱生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动力,引领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总之,网络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也应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大环境中把握。教育者应树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思维、策应“95后”高职大学生实际的问题导向思维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底线思维,坚守社会主义的政治站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新教育有效手段为指引,以科学的教育规律为行动遵循,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增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1209.
[2]张再兴,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蒋超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湖北日报,20170527.
Exploration on the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QIAN Shengjun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12,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e must stick to the spirit of Xi Jingpings Speech on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e to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network 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actively master the unique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attraction and pertin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w
(責任编辑:侯秀梅)2017年8月第36卷第8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ug.2017Vol.36 N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