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7-09-05 02:28余敬斌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融合

余敬斌

摘要: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教育理念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及培养方法进行了自我革新。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人才的求知需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人才为整体教学目标。基于此,对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途径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8005303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日益提高。人才在具备专业技能知识的前提下,还需要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及能力。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化体现形式,是高职思政教育培养人才的必要教学内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效融合,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对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教育价值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判断取向和在职业行为中的体现。传统工匠们在对待自己工作时力求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在现代社会从业背景下强调的是职业人具备专注、专业、创新、进取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从业人员的职业的道德素养,是社会职业道德观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社会从业人员在工作领域面对工作内容时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1]。工匠的职业道德首先要求职业人遵守国家法律以及工作规范,对自己有较高要求。明确企业的责任与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在热爱工作的同时也具有朴素的生活态度,是工匠精神的基础构成。其次要求善于与他人合作,与人为善是传统精神的重要表现。在当代社会的职业要求中显得更为重要。不断的创新和对于工作价值的不断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在现代职业领域的体现特征。

(二)工匠精神在当代职业环境下的教育价值

研究与探讨工匠精神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发挥工匠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实践应用价值。工匠精神的文化特质决定他具有在职业工作领域中的积极激励作用、职业行为规范作用等教育功能[2]。

1激励功能。工匠精神的理论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业领域和企业当中的具体体现,对职业人和即将成为职业人的人才群体具有积极向上的激励作用。在企业与行业的内部宣传和贯彻落实工匠精神是企业或行业实现生产优化的重要手段,在职业人的精神领域发挥重要的激励作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为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与从业思想态度。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加强对职业荣誉的重视,在职业生涯中形成优良的职業作风。

2规范功能。工匠精神在企业或行业的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作为影响从业人员观念的行为准则,指引着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和思想形态。约束自己和约束他人是工匠精神在职业精神规范层面的两个表现。工匠精神在企业或者行业的规章制度制定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使企业或行业的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3育人功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而构建。工匠精神的内在文化特质包含了艺术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重要精神构成。这些与实际结合的积极正向的精神标准,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与人为善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对于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标准,也是工匠精神与创新人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战略的方向。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中国制造行业由制造大国应向制造强国进行升级转变需要大力在业内推广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是严于律己的敬业精神,同时也是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这种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现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制度创新发展所缺乏的精神支持。实现伟大的中华复兴梦想,既需要现代科技成果的技术支持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度支持,也需要当代高素质职业人的协同努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新时代从业者的职业追求,也是国家经济实现发展的精神动力。追求职业创新是职业人在现有客观条件和工作成效上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改革意识,也是职业人对职业的自身发展需求。安于现状的思想状态,在历史的经验中已经证明是落后、被动的消极意识形态,将会导致国家发展的退步。所以从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高等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人才。

(二)高职思政教育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性人才的主要渠道

传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专项技能知识,在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前提下,还需要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职业观。在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精神思想层次的构建工作也同样需要重视,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范畴的概念,对于从事职业的职业人来说在精神和意识层面进行指引和规范,使职业人在工作当中能够提升工作水准。这是社会发展要求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专业知识占有同样的地位。这种素质的培养工作在我国教育领域广泛推广,其中高职教育是培养人才工匠精神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秉承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方向,结合创新教育理念对人才的思想意识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培养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三)高职思政教育阶段是培养人才工匠精神的最佳阶段

人才在进入社会中实际参加工作之前,是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与职业技能知识不同的是,职业技能知识在掌握一定的基础之后可以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创新。而人才思想维度的观念和素养问题是不能轻易在人才心里改变的,为人才奠定一定的良好思想基础对于人才教育工作来说尤为重要。这个思想意识形态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关键期就是人才在高职院校的学习阶段。所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培养人才工匠精神的最佳途径和最佳时机。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与工匠精神培育内容有机融合,确定适合学科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的形式,渗透在每一门学科的实践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工匠精神的营养,从而实现人才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协同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径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向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人才转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目标在注重政治观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培养的前提下,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内容,向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人才教学目标转变。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内容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方向,而对于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教学内容却很少涉及。大学生刚进入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时期是重要的职业素养形成时期,所以也是工匠精神培养的重点阶段。对于学生的职业意识形态形成进行保护和教育,对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工作乃至整个教育生涯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决定了职业技能在实践工作中的发挥,也影响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效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明确工匠精神培养在社会发展中和学生职业规划中的意义,积极将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纳入整体教学内容之中,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结合其他学科教学内容协同贯彻落实,进而为社会发展输送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人才。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指导,也是教学活动的实践方向,必须在培养人才的原则基础上积极与时代需求相适应,做出科学而合理的调整和转变。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与工匠精神的融入的有效结合

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很多教育理念与思想性质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有着相通之处,这在两者的融合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工匠精神实现了完美的融合,进而使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开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实践教学的方式,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切身体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对于理念性的教育内容和思想性的影响力非常适用于工匠精神培养工作的展开。同时,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与之结合、渗透,让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从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精神素养的培养。将工匠精神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应注意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活动模式的应用特点,将工匠精神以延伸内容的方式融入进其学科教学内容,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不能喧宾夺主误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影响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

实践活动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在教育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方面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精神的力量有体悟和感触,进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最终精神养成。

(三)营造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氛围

人才在高职校园学习阶段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思想状态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思想观念不成熟,职业价值观没有系统化建设,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动摇,也很容易被其他思想或意识形态误导。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保护工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进而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以为社会发展提供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人才为教育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构建系统化的环境影响体系,以多角度、多维度的积极氛围促进工匠精神在学生群体形成,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结合现代网络传媒技术的优越性,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多渠道地进行工匠精神传播。建立微博、微信等移动宣传端口即时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内容传播,突破传统方式的时间与地点限制,最大化、最高效地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影响。同时,在网络阵地上保护学生不受社会复杂思想的影响。可以邀请优秀的工匠参与到校园交流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引导,以榜样效果激发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向往。一种精神能够在学生群体之间建立影响并得到弘扬,需要思想本身长期地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随时可以对工匠精神进行感知和领悟,以切身体会的方式与工匠精神有机融合。

(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工匠精神培养需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形成于文化体系也立足于文化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在实践发展中的智慧积累[3]。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文化素养着手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从文化的角度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学生将工匠精神与自身成长建立连接。广博的文化素养知识积累,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工匠文化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深刻内涵,并使之成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

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内心中慢慢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思维模式产生意义深远的积极影响,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不仅是对学生阶段性的教育,更是对学生人生的正确指引,使学生在参加实践工作期间就健康地形成了思想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从而在进入社会实践后能够正确地在工作岗位发挥积极的影响并间接影响着其他人的工作态度。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领悟与认知是自身人格形成期的重要部分,工匠精神的积极影响力会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规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文化底蕴的加深能够使学生从思想观念到思维方式进行转变,是提升学生整体道德素养的重要策略,进而影响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互助、自强等人文因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以及职业素养形成会产生积极效果,间接地提升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领悟与自身融入。

四、结束语

文化的积淀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重要影响,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职业人才培养中起到精神支撑的核心作用。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融合以及构建积极精神培养氛围和文化角度切入的途径实现了教学统一,高职教育实现了教学理念的革新,也为社会发展培养了满足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5):33—35.

[2]张苗苗.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21—24.

[3]张坤晶.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以工匠精神培养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0):29—32.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Artist Spirit

Cultiv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U Jingbi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Yueyang 41400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de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carried on the selfinnovation to the direc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cultivation method.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alent demand for knowled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stablish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artisan spirit as the overall teaching objectiv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artisan spiri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artisan spir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g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責任编辑:侯秀梅)2017年8月第36卷第8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ug.2017Vol.36 No.8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