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资源整合与应用

2017-09-05 17:10曾红��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公共图书馆大数据

曾红��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图书馆;资源整合;应用

摘要: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应用与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息息相关,有助于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阐述了大数据的定义,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其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并对其资源整合的策略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8-0025-03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要求和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公共图书馆如何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是当前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大數据的概念

就目前来说,对于大数据一词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百度百科将“大数据”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无法用常规软件对其进行捕捉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是大量数据的集合,只有通过创建新的具有更强洞察力、决策力和优化能力的处理模式,才能适应这种海量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研究机构Gartner将大数据归纳为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增强流程优化能力和决策力的高增长率、海量信息资产[1]。全球著名的McKinsey公司认为大数据是传统管理软件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和管理的众多数据资源的集合。尽管目前对大数据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但是不管怎么说,大数据都是一种数据集,它的特性主要是通过与传统数据管理和处理技术进行比较来体现的,而且大数据在不同的需求环境下所要求的时间处理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数据本身并不是大数据的主要价值,其价值主要在于它所反映出来的“大知识”“大决策”[2]。

2 公共图书馆资源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为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其资源也在不断地变化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纸质资源依然是大部分图书馆的重要收藏资源,但是有些资源还是难以通过计算机来对其进行整合,导致其应用效率较低,如电子文档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复制或阅读,纸质文档也可以复印和拍照,但是都普遍难以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智能化处理[3]。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2.1 数字资源整合工作进度因地域差别大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呈现高度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由此导致各地区之间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差异日趋加大。国家图书馆除外,华东地区购买数字资源整合系统的公共图书馆最多,有15家,其次是华南地区10家,西北和华北地区最少。

2.2 数字资源整合层次低

目前,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仅为用户提供各种资源检索的入口链接,并未直接提供文献的全文链接,整合的资源类型有限,资源直接可获取程度低。只有少量的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系统实现了对全文检索,实现了对信息内容的深度揭示。

3 大数据背景下整合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必要性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对公共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个整合,可以及时将那些不具有利用价值或者重复的资源筛除掉,并进而高度统一公共图书馆的检索方式和检索界面,方便读者从图书馆搜索到所需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读者的时间,而且有助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4]。

读者主要通过图书馆来获取资源,图书馆多样化的资源能够为读者提供重要服务,同时也加大了读者快速获取所需资源的难度。由于各种资源的载体不同,会使资源之间在某些情况下缺少关联,导致读者无法准确搜索到所需的内容,浪费读者的时间。图书馆在获取各种资源时,所通过的渠道也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会使一些资源存在重复的情况,会对读者查找资源的准确率造成一定影响。

4 公共图书馆资源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整合策略

4.1 重视资源容量整合,提供良好服务

图书馆资源整合首先应有丰富的资源,如果没有丰富的资源就谈不上资源整合,图书馆的各项职能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图书馆在对资源进行整合时,应从其自身的情况出发,对资源容量进行适当整合,不断丰富图书馆的资源储备,并对图书馆的各类资源进行适当优化[5]。具体表现为:①图书馆资源整合应当以纸质资源为对象。通过扫描纸质资源,能够将纸质资源转化为电子文档,更方便读者对纸质资源的检索和阅读,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6]。②应尝试采用馆际合作模式,通过计算机技术,互相交换虚拟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采用这种模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重复建设的现象,节约资源建设成本。③公共图书馆应定期采购一些有价值的资源,丰富图书馆馆藏,增加容量,使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④知识转化也是图书馆资源整合过程中会牵涉到的问题,在一些以科研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院校,图书馆的知识转化能力都是比较强大的[7]。

4.2 强化资源门户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馆是读者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图书馆的核心索引机制就是OPAC(开放性公共查询目录),它是读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门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资源门户整合也是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核心,应在优化资源目录的基础上,借助MAEC编目技术对OPAC进行相应整合。这种方式的应用能够对资源的存取方式等进行比较详细的记录,而且其还能与OPAC检索系统结合,使图书馆的虚拟资源和实体资源能够进行有机整合[8]。

OPAC对资源的整合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图书馆的书目数据来整合,在整合过程中需要应用到MARC856字段,通过对这些字段的相关内容进行编目和整合,建立科学的资源检索,从而方便读者从中获取有效的关联信息[9]。第二种方式是在Web Service的基础上,运用SOAP协议通讯和XML媒介等,利用图书馆自身所拥有的独立平台对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对资源的快速、准确检索(见图1)。最后一种方式离不开OPAC的应用,在OPAC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解析工具对其进行整合,链接解析器,通常由第三方提供,将其用于图书馆资源整合,不仅能够保障整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能够方便读者对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进行快速搜索。

4.3 优化资源导航整合,提高检索时效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资源导航的整合非常重要,要想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资源导航的作用不容忽视。该整合方式是通过数字资源的URL建立数字资源导航系统。如:CALIS重点学科导航系统、中科院学科信息门户等都是将学科信息、学术资源等按照学科门类集中在一起,实现资源的规范搜集、分类、组织和有序化整理,对导航信息进行多途径内容揭示,方便用户按学科查找相关信息和学术资源。假若把OPAC当成图书馆的知识服务门户,那么基于资源导航而进行的整合则可比作该门户的钥匙。在大数据背景下,资源导航搜索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是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由于资源之间有着不同的层次,所以在进行资源导航设置时也应进行适当的层次化处理;应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保障导航系统定位的精确性;应根据阅读主体以及资源学科的不同归于不同的类别,然后根据每种类别的不同设置检索,这些檢索之间应具有交互功能,以加强检索之间的关联,方便读者快速准确地获取资源[10]。

4.4 基于跨库检索的数字资源整合

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和外购数据库都有不常用的检索入口,使用户不能快速地检索到所需的有效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图书馆应该建立一个跨库检索平台实现跨库检索。用户只需登录一次,就可同时对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如:广东省图书馆与超星数字资源统一检索系统就是将本地数据库和外购远程访问商业数据库的元数据统一采集并定位,用户只需通过数字图书馆网站主页的统一检索入口,便可以检索到绝大部分的数据资源,点击链接便能迅速定位资源进行浏览或下载所需要的文献。

5 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应用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其主要的业务就是为读者提供资源服务,但是从传统资源服务方式来看,图书馆由于受技术和资源文本等因素的影响,其服务都还停留在表层,对资源深层次应用的研究较少。在大数据背景下,各种数字化资源正在飞速发展,为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和智能化处理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为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应用提供了重要平台。

5.1 资源挖掘

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应用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资源挖掘,通过将其与数据挖掘相结合,能够在各种各样的资源中总结出事先并不熟悉但是又具有较高价值的资源。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资源挖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为文本发掘和Web挖掘,使用较多的是文本发掘。资源挖掘,其实质是对隐含知识进行总结的过程,所以图书馆资源在整合应用的过程中,应从读者的具体需求出发,分析自身所拥有的资源,通过定量分析和定向分析,了解这些资源中所隐含的有价值的资源。因此,在使用文本发掘技术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应用时,应做好充分准备,做好预处理和评价等相关工作,掌握多项文本处理技术,从而发掘更多有价值的资源。各种资源挖掘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保障图书馆资源实践应用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

5.2 资源组织

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发挥与资源组织的效果有较大关系,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运用数字化处理技术,能够将纸质资源表现为数字化形式,并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智能化处理,对这些资源进行提取、精简和归纳,能够从中找出具有价值的资源单元,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和管理,使其能够系统化和组织化,使读者在检索时能够一目了然,较迅速地获取资源[11]。经过这种方式的处理,这些资源单元已经成为一种系统化的资源组织,在检索时能够准确组织和识别图书馆中相关联的资源,从而提升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5.3 资源开发

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资源应用正处于跨越式发展过程,随着图书馆资源应用的不断加强,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具有很多以前所没有的新特性。资源开发是在资源组织和资源发掘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应用,资源开发必须从读者的需求出发,通过资源重组和再造,给相关读者提供所需的知识或知识产品,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要有效保障资源开发的效果,就要对读者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资源重组和再造,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相应的知识产品。

5.4 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并优势互补

通过对公共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进行项目登记,可以有效揭示离散分布的自建数字资源,加快实现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知。在此基础上,集合各馆智慧与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实现各级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互补,以“合作共建,合力共享”为原则,重点建设一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数字资源库,遵循统一的加工标准与规范,实现资源之间的无缝跨库互连,建成一个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体系完整、组织有序的分布式资源库群,全面提升各级图书馆的资源存量和服务能力。

6 结语

公共图书馆是信息资源提供和生产的重要基地,大数据时代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各方面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资源整合已经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公共图书馆应选择合适的资源整合策略,对图书馆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能够有序化和结构化,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建立完善的图书馆资源系统,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丰博.大数据环境下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资源整合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1):15-16.

[2]胡芳,刘露.基于EDI 的高校图书馆异构系统资源整合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7):50-53.

[3]王庆娟.基于OPAC系统检索功能的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7):69-72.

[4]潘林武.层次分析法在图书馆资源整合系统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6):41-44.

[5]陈定权,刘胜,莫秀娟.基于OPAC的图书馆资源整合探析[J].图书馆建设,2008(11):43-46.

[6]祝红艺,黄冬霞.面向未来发展的大学图书馆资源整合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4(1):28-32.

[7]范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及其共建共享[J].价值工程,2010(34):196-197.

[8]肖希明.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J].图书馆论坛,2009(29):1-9.

[9]姜继业.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与提升途径[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5):115-119.

[10]王晓燕.图书馆应用大数据的文献分析与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1):55-61.

[11]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2(5):37-41.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公共图书馆大数据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