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裕婧
摘 要:礼仪素养是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要求,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随着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礼仪培养在医学生群体中更为重要。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缩影,如何培养高等医学院校的礼仪之风是医学教育亟待探索的话题。
关键词:医学生;礼仪;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个人的礼仪修养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作为一种道德和行为的规范,不仅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的外在反应,对于医学生而言,更关乎人际和谐,关乎医患沟通,是医者综合素质的反应。
医者良好的礼仪素养是其职业必备素质,是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关键。调查发现,大多数医患纠纷的根源不在于医疗事故,而在于医患沟通不畅。医学生是未来“救死扶伤”的医生,面对的是处于疾病痛苦之中的患者和内心焦虑担忧的家属。良好的礼仪所呈现出的亲切的微表情和优雅得体的谈吐举止,可以传达尊重和友善之意,起到安慰病人及家属的作用,唤起患方沟通的愿望,建立起医患信任,进而化解医患冲突。培养医学生为人之礼也是“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1],它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具备相应的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人文知识。正如古希腊一位医学家所说:“医生有两种手段能治病:一是用药,二是语言。”礼仪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架起一座彼此理解的橋梁,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礼仪对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材之路更为重要。
医学生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有些人却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近些年,如何培养医学生礼仪素养逐渐受到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视。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礼仪正可以使塑造形象、培养素质的过程事半功倍,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礼仪应当成为一项必修内容。而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新生力量,一言一行都反映着社会朝气,因此,知礼懂礼、以礼待人、以礼规己是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大学生礼仪文明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营造校园和谐氛围,推进校风建设。因此在医学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立足于医学知识教育和临床实践应用的结合点,通过“点线面”结合新模式,以多形式教育提升医者执业素养,将礼仪规范内化渗透于医患沟通过程,引领学生群体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最大程度发挥青年大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维系良好的社会风气。
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无规不成圆,学校可以制定一套完善的大学生行为规范,这是培养礼仪文明的重要一步。通过详实的规范标准,个人可以逐条对照、筛查自身的不足并做出改进,深度剖析自我,摆正对自我的认知,构建贴近生活的礼仪框架。礼仪是一门无声的语言,思想道德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常常藏秀于内,唯有通过良好的礼仪,我们才能将其示于外界。
礼仪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是沟通医患、医护和医际关系的桥梁,是展现人文关怀的必由之路,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礼仪建设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开展医科院校校园礼仪教育刻不容缓。医学生是医生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角色,在校园中也不断接收着医疗环境中复杂的讯息,对医患冲突忧心如焚,学校应当不断创造礼仪实践的机会,在“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过程中加强礼仪教育。对于即将接触临床的高年级学生,校方和教学实习基地应当共同加强岗前培训,提供学生一个学习实践礼仪规范的机会,不断加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并且把礼仪之风刻入脑海,让礼仪成为一场成功医患沟通的奠基石。
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良好的礼仪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精心教化之下逐渐形成的。高等医学院校在加大培养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不断强化医学生礼仪素养的教育,可以为将来更好地适应临床上复杂的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医学生们在学校的一系列措施中体验礼仪之风,感悟医者人文情怀,加深对中华文化和传统文明的理解,不断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推进,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医学生们以此为契机,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传统礼仪文化古为今用,让礼仪意识深入到大学校园和临床岗位中去。
参考文献:
[1]朴玉霞.礼仪素养是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储备[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