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县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2017-09-04 12:46沈丹刘扬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障碍途径

沈丹+刘扬

摘 要:文章指出了盘县生态文明建设存在5方面的主要障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威胁较大、生态环境恶化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恶化与环境污染导致人们生活质量降低、农民生育观念落后导致人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过大、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较差和知识技能水平较低,进而提出了盘县建设生态文明的8条途径: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深入广泛地开展自然环境伦理教育、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努力提高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及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现状;障碍;途径;贵州盘县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256-03

一、前言

生态文明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论题,众多学者围绕这一论题进行了多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①。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②。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③。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不仅需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同时也必须追求可持续的发展④。

盘县山川秀美,风光旖旎,自然气候舒适宜人。大洞竹海、古银杏、坡上草原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别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妥乐千年古银杏群成为盘县的象征。盘县是国家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被评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和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盘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十分脆弱,全县总土地面积4056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865米,最低735米,平均差1000-1500米,山地面积50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2.4%。全县林业用地为232.3万亩,森林覆盖率36.96%。

长期以来重开发、轻保护、掠夺式的发展,加上高速增长带来的人口压力(1952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盘县人口为363326人,而现在的人口约118万人),导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从而造成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压力。随着经济开发强度的增加,生态退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快,盘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持续被削弱⑤。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盘县县域自然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地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盘县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现状

(一)盘县生态环境战略地位重要,但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盘县是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和确保珠江上游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区,是解决珠江上游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主战场,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但其重要性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二)盘县自然环境脆弱,生态承载力相对较低

盘县地质条件复杂,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山高坡陡。另据水利部门有关数据,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384.5平方公里,占58.8%,平均侵蚀模数2567吨/年平方千米,年侵蚀量612万吨,石漠化面积23.6万亩,导致全县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力相对较低。

(三)盘县经济发展滞后,但发展潜力巨大

盘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不大,生产力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和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加剧了对其脆弱的自然环境的压力。但盘县自然景观独特,生物、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3种,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储量大、品种全。旅游资源主要有:大洞竹海、妥乐银杏、坡上牧场、丹霞山、碧云洞、武庙、大威寺、南极观等,以及古建筑、古遗址,如北门大楼、迎宾楼、文笔、武笔、凤山书院、刘金定遗址、文庙等。

(四)人为因素是盘县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

盘县大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和区域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人为因素仍然是导致盘县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表现为:

(1)SO2排放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盘县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煤的含硫量在3-5%之间,这是盘县SO2排放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

(2)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水环境污染严重。盘县生活污水绝大部分直接排放,加上一些沿河企业偷排乱倒和农业污染,导致珠江水系上游受到污染。

(3)生态恢复任务艰巨。全县水土流失、石漠化与土法炼焦、炼锌造成的土地荒芜使得生态恢复任务艰巨。

三、盘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倡导人类在遵循人与自然、社会和諧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因此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是有机统一的,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破坏生态,也不能为了保持生态而停止发展⑤。目前盘县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威胁较大

主要表现在:畜牧业牛羊的放养及部分贫困农民砍树做生活燃料对森林植被造成的破坏;煤炭资源开发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以及煤炭资源加工、一些水泥厂、炼焦厂、发电厂、洗选厂、化肥厂等的“三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破坏。endprint

(二)生态环境恶化反过来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环境的恶化势必影响到水、土、森林等资源及煤炭、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恶化与环境污染导致人们生活质量降低,社会问题突显

大气污染指数偏高、城区水源水质下降、农产品污染严重、品质下降导致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下降。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也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地、森林、矿产等短缺矛盾加剧,导致一些群众沦为生态灾民,脱贫难度加大,直接影响到盘县社会的安定。

(四)农民生育观念落后,导致人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过大

很多盘县人尤其农民生育观念落后,养儿防老、多个子女多机会、多个子女多安全等观念造成盘县4056平方千米土地上约有120万人口,并且还在继续增长。人口多,对粮食、牲畜等生活资料的需求相应增多,其它活动也相应增多,导致人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过大。

(五)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较差,知识技能水平较低,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大

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差,在不知道人与生态环境的科学关系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地破坏生态环境。加上知识技能水平较低,只能从事基建、加工、服务等体力劳动,一旦因年纪大而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又需从事农业生产,毁林开荒就将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四、盘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盘县生态文明建设要贯彻“生态第一、科学规划、有序建设、永续利用”的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建设并举、协调,在建设“金山银山”的同时,永保“碧水蓝天”。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⑥。应在全县努力营造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让“不要污染的GDP”,“要经济增长,更要青山绿水”成为全县的共识、目标和行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盘县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抓好的两项战略任务,既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盘县的生存和发展。

(二)深入广泛地开展自然环境伦理教育,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盘县自然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却未完全形成。要实现生态文明,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县人民生态环境伦理教育,使人们在了解、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摆正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形成正确的生态环境资源观,自觉关心和爱护自然环境,培养自律精神,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道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⑦。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资源、环境失衡,是盘县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资源有限人口的增加不仅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减少,而且导致资源消耗的增长。要使盘县实现生态文明,就必须将盘县人口增长率控制在资源能承受的水平上,就必须积极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人口素质,必要时鼓励他们向城镇或外地转移,以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四)努力提高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减少人口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

盘县大约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要实现生态文明,提高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尤为重要。一方面,使农民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机会,一方面,可以淡化农民传宗接代的观念,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知道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从而降低人口对自然环境的威胁。

(五)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

盘县“欠发达,欠开发”的县情正好蕴含着保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文化,具有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优势。建设生态文明应该摒弃先破坏、后治理的错误作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应在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重点保护好盘县现有的150万余亩和正在建造的63万多亩森林植被,做好火灾预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依法打击各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犯罪行为,尤其是乱砍滥伐森林的犯罪行为。

(六)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及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要在盘县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生产生活中,将自然资源损耗和生态环境污染计入产品成本;限期治理污染严重的企业;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要尽量采用能耗、物耗小,排污量少的生产工艺;大力发展小水电、沼气和太阳能等来解决农民的燃料问题,以减轻对森林的破坏;提高“三废”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三废”资源化。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部署,盘县要继续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鼓励循环式生产。积极争取首钢盘县煤(焦化)-钢-电一体化循环经济型工业基地落户盘县。促进盘县电厂脱硫技改工程、威箐焦化、仲恒焦化及刘官粉煤灰脱硫石膏水泥循环经济等项目的顺利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經济增长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严把产业环保准入关,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变废为宝”,积极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煤层气、矿井水等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和制度创新上来,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以治理结构性污染为重点,尽快改善污染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精深加工,强力推进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增值链和劳动就业链,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endprint

(八)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盘县旅游资源丰富,许多景点已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3个,市级4个),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势所在⑧。旅游业不同于煤炭等开采行业,只要资源保护好、开发利用得当,即可长期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科学编制、执行《盘县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以红色旅游和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依托,以坡山草原、妥乐古银杏、大洞竹海三大省级风景区开发建设为载体,加大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宣传和开发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近郊旅游和工業园区旅游,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五、结语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生态文明完成了对以往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以及工业文明的超越,也是迄今为止最高层次的一种文明形态⑨。只有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落到实处,才能够保得住青山绿水,守得住碧海蓝天,留得住浓浓乡愁⑩。需要指出的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地方政府”、“市场”、“社会公众”的通力合作。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期待本文能对贵州省盘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有所启发。

注释:

①鲁明川.生态文明的哲学本质[J].北方论丛,2015(05):137-140.

②王梅.浅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J].科技传播,2010(15):63,16.

③周文华.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18-23.

④杨庭硕,彭兵.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01-08.

⑤张奉昌.对盘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村实用技术,2009(09):04-05.

⑥刘湘溶.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环境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05):04-05.

⑦]刘润兰.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论与生态文明建设[J].理论视野,2015(11):82-83.

⑧夏蔚华.生态立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贵州省盘县为例[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03):72-74.

⑨黄振宣.生态文明视野下“生态人”的要素构成.学术论坛,2015(10):29-32.

⑩李全喜.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内涵体系、理论创新与现实践履[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09-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障碍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跟踪导练(四)2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心灵休憩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选择障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