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同《墨竹图》的留白技巧

2017-09-04 11:44张欣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留白中国画

张欣

摘 要:在中国的绘画过程中有一种技巧叫做“留白”,其表面的意思是留有空白。在绘画中,在一张画纸上留有一抹空白,不仅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也表现出作者的绘画技巧。恰到好处的留白,从画面构图上来讲,给人一种舒适、舒畅的感觉,同时也能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抒发作者的胸怀,颇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给人留下的“画外之情”。

关键词:中国画;留白;文同;《墨竹图》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161-01

中国画的留白内涵十分丰富,虽然无形,却是绘画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通过画面中的留白,可以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同时留白可以增强画面的对比效果,加大视觉的冲击力度,营造意境,令人回味无穷。文同的《墨竹图》的留白含蓄的表达了他的不屈不挠的意志,赋予了画面生动的活力,产生了不同的动态之美。

一、留白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对“黑白”极为重视,是中国画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绘画技巧,留白要有讲究,没有笔墨的位置,并不是单纯的空洞,而是有山和水之空灵,画面意境深远,以有现无,反现其绝妙之处。林语堂曾说: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留有一隙空白,才能渲染空灵而深远的意境。艺术家善于留白,于是在方寸之大小的纸上便有了辽阔的天和地。

二、留白在《墨竹图》中的运用

(一)文同和《墨竹图》

文同,南宋画家,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是著名的画家,也是有名的诗人,擅长书画,品行高洁,其中最擅长的就是画竹,有“墨竹大师”之称。《墨竹图》是文同的代表性作品,学习模仿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形成了“湖州竹派”。

《墨竹图》绢本设色,高131.6厘米,宽105.4厘米,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整体呈现“s”形曲线,整枝竹子倔强的往上伸展。竹子主干是用圆浑且凝重的笔墨写出,浑厚有力;竹子的小枝条用笔迅速疾驰,枝条坚韧挺拔,左顾右盼。画面中一枝墨竹从上方稍偏左的地方往下垂之后往上微然而上,好像寄寓出作者不屈不挠,艰难挣扎之意,又好似是低垂中又有一线生机。

(二)绘画方法

文同的竹,多是双勾着色,并且多做背景来用,此幅画却单独来画竹,用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竹竿、竹节,、竹枝、竹叶,一气呵成,并且首次以深墨色的叶为正叶,淡墨色的叶为背叶。整幅画墨色偏淡,节与节之间虽断离却又给人以连属意,藕断丝连,温和而柔婉。枝与枝之间顾盼有情,横斜曲直。竹子乃是气节的象征,用墨色来表现它更显现出竹子苍劲有力,同时此幅画作上亦留有大面积的留白,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

(三)艺术表达

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家们向来都很重视叙事的巧妙结合,注重追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艺术表达效果。空白的语言使文章虚实相照,富有张弛力度,这样便于打开作者的感情大门,引起感情共鸣,从而推动读者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有利于实施由欣赏者转向创造者的活动。同样,艺术创作和文学创作异曲同工,有时艺术家为追求言外之意,故意留下“不全之全”的艺术空白,让欣赏者在“第二次创造”中去想象,去品味那些具有“象外之意,画外之情”。

(四)留白运用

文同的这幅《墨竹图》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同时也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回顾文同的仕途生涯,壮年便从此衰落,仕途开始往下坡走。他所画的竹子,看其势是虽俯却仰,即表达文同虽身体衰弱但报效国家的情感却是坚定的,他不愿意因此沉沦下去,表达了他愿与命运做抗争的坚强斗志,同时画面中又有大面积的空白,或许在文同看来一切事物都还有转机,星星的火势一样还可以燎原,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便会有希望。所以他在自己的画作中留下了一抹空白。当时的文同还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希望这种无人赏识,无人理解的处境会得到解决,他用自己的作品婉转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殷切希望走出困境的强烈的情感,表达自己不敢失落,报效國家的强烈的情感。

中国画的留白这一独特的技法一直延续至今,其中的内涵相当丰富,有着相当丰富的思想依据。其一是中国的哲学思想,“气理宇宙说”,也即程朱理学说之说;其二便是道家所提倡的美学思想“气”归“道”理论。留白给了旁无尽的想象空间,也给了人无穷的浩瀚之觉,多年以来,已成为了中国水墨画的象征之一,留白艺术让人们在观看中国画的同时使心灵得到净化,让人们烦躁的心得以安静,最重要的是让国人们那禁锢的思想得以开拓、发散。

三、结语

留白,求其空灵,是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老子曾经说过:“知其白,首其黑,成天下武”。在绘画中,十分注重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和“空白是画”,都是强调的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追求的都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照顾好整个页面的空间分配,使留白能够借此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力量,利用留白的体量感来产生更富光彩的平衡感觉。

参考文献:

[1]白琨.浅谈中国画的留白及其渊源[J].齐鲁艺苑,2008(01).

[2]郑红雨.浅谈中国画的留白[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3]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4]徐邠.想象的空间—中国画留白之诠释[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留白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