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飞+胡保玲
【摘 要】2016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准新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借鉴其它创新示范区的创建经验并结合系统论思想,探索具有“蓝色经济”特色的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路径,为促进山东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对策思路。
【关键词】自主创新示范区,山东半岛,构建路径
2016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准新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内其它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相比,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存在自身差异性。首先,省内六市联合创建导致科技创新资源分散。如何统筹六市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形成产业链的互补与互动,整体提升山东半岛的科技創新能力,是建设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山东半岛是全国唯一的通过蓝色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缺乏可供借鉴的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如何通过蓝色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是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本文借鉴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探索具有“蓝色经济”特色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以期为山东经济提质增效探索新路,为全国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0 引言
企业开始利用外部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包括与其他公司、研究机构和院校研究单位进行合作、互动与沟通[1]。在互动性学习的基础上出现了创新系统,创新系统下的创新是演化、非线性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创新系统的概念被广泛应用到国家层面(Lundvall, 2002)、技术层面(Carlsson,1997)、部门层面(Breschi and Malerba,1997)和区域层面(Acs,2000)[2]。过去学者们以国家层面(Nation)为单元,研究创新系统的空间定义(Lundvall,2010)。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设计出研发环境、教育和资金系统、国家政策可以促进国家创新。
随着全球经济地区分工与协作的程度日益加深,区域经济及创新力逐渐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力量。为了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企业需要通过与临近地理区域的其它企业进行互动和学习从事创新活动(Cook et.al, 1997)[3]。Cook(1992)首次提出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简称RIS),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促进嵌入环境中的组织进行互动学习的系统。综合其他学者们的观点,本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地域空间临近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通过相互学习与协作创新,并由政府、中介机构提供创新支持与服务所形成的区域性社会系统。当地政府、经济主体、高校与中介机构通过直接间接的联结形成产业集群时,区域创新系统能够从合作和协同中获益。Cook(2010)强调,区域创新系统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提升竞争力。区域创新系统的角色与绩效能够激活潜在的资源、信息,提升柔性,降低不确定性,优化区域创新环境。Lundvall(2010)强调了创新系统绩效与知识源的多样性、临近性决定了创新系统的成功或失败。
目前学术界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和内涵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国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多集中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分类、结构、区域实证研究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国内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如何评价区域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结构法、功能法、效益法及三角螺旋法[2]。结构法是识别出创新系统的关键性结构要素。功能法是识别出创新产出、扩散和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或关键活动。效益法是联结投入和产出绩效评价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和效益。三角螺旋法是研究作为创新系统构成要素的企业、高校、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与机制。现有国内外研究中鲜有对山东区域创新构建路径的相关研究。
1 国内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践借鉴
选择国内三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示范区建设实践与创新创业政策的研究分析,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实践上的借鉴。
(1)北京中关村。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命定位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动引领支撑国家创新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关村采取各项措施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具体措施如下:①加速聚集高端领军人才;②推进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③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2)武汉东湖。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命定位是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为目标,着力打造“中国光谷”。武汉东湖示范区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改革等创新试点工作。
(3)上海张江。上海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命定位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上海张江示范区的创新创业政策与实践具体表现如下:①简政放权、创新管理;②部门协同,形成合力;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这些政策及示范区的创新实践推动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新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
2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济南、青岛、淄博等六地以全省约40%的面积和人口,贡献了全省54%的GDP,集聚了75%以上的科教资源,实现了70%以上的进出口产值。2014年,山东半岛地区国家高新区共实现生产总值3498亿元,占六市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2%。2014年,全省研发经费(R&D)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3%,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4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6%。全省拥有10个国家高新区,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6位。山东半岛拥有全国50%以上的海洋科研机构,已建成海洋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5个。与其它国家级创新示范区相比,山东半岛创新示范区的差异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定位不同。山东半岛是中国北部延伸至太平洋,通向世界各大洲的重要门户,海洋经济实力居中国首位。将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海洋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是区别于其它自主创新区的显著性差异。endprint
(2)模式不同。山东半岛示范区由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六家高新区联合创建。集中代表了区域性中心城市、老工业基地、沿海发达地区三类典型的地区发展模式。利用各地高新区产业特色,统筹六市科技创新资源,形成产业链的互补与互动,整体提升山东半岛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同于其它自主创新示范区。
(3)功能不同。山东半岛是中国唯一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作为战略定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路径
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的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具有特定功能是系统的本质特征。本文将山东半岛区域创新系统解构为要素投入、结构、运行机制三部分,从系统构成组分的角度剖析自主創新示范区的建设路径[4] 。
3.1 要加大对创新主体的人财物要素资源的投入
区域创新主体主要包括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三者各司其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利用技术进步以开发产品或创造就业的方式为社会提供福祉。政府是区域创新合作的发起者,以技术开发利用政策为基础制定合作框架,为区域合作项目分配资源,利用调整性权利直接间接控制创新活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是培养人才,产生知识,提升科学研究,进行知识转移 。
纵观其他示范区成功经验,人财物资源投入对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要积极利用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采取股权激励、税收优惠等多种措施激发人才、园区企业的创新动力。加大省财政对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吸引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创新创业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3.2 要合理布局创新示范区的空间结构
在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六个高新区分工各不同。要以青岛高新区为龙头,发挥青岛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性地位,六个高新区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形成示范区共享创新资源、各高新区错位竞争、协同发展的局面。具体来看,青岛要致力于建设海洋特色自主创新示范区、淄博定位于新型功能陶瓷创新中心、烟台集中于先进高分子材料、潍坊致力于生产绿色安全食品的生产、威海发挥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的创新优势。
3.3 要建立适应示范区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
山东半岛创新示范区的内部运行机制刻画了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的动态性,可以用来解释创新系统的效率和成功。创新系统的内在运行机制主要有互动学习、知识生产、地域临近、社会嵌入[7]。
互动学习(Interactive learning)是指创新主体间进行学习的过程,或者创新主体(公司、科研院所)共享知识创造的互动过程。通过相互学习可以弥补公司知识匮乏的劣势。知识生产或创造(Knowledge production)主要指共有知识的生产,是以编码知识和隐性知识形式存在。共有知识需要创新主体间高度的信任,共享文化、制度和创业活动。当公司间拥有同样的价值观、背景,对技术和商业问题理解相同时,容易共享知识。地域临近(Proximity)对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意义重大。聚集经济更易于创新主体间互动,降低知识、信息沟通和交换的成本,减少社会文化差异。
对于山东半岛创新示范区来说,要倡导协同开放创新。鼓励示范区内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与外资企业建立研发合作关系,共同申请科技计划项目。以市场化运作模式管理示范区龙头企业、高校院所,联合设立新型技术研发机构、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示范区与国内外一流高科技园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加强资源互通共享,积极推进区域联动。搭建示范区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
4 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支持体系
在创新示范区自我运行的基础上,要建立健全示范区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示范区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对示范区创新成果显著的科技型企业,推行研发投入的奖励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对于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的企业,财政给予研发经费后补助。
(2)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机制与体系。在创新性人才的选(引进)、用(评价使用及流动配置)、育(培养)、留(激励保障)等方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发展机制与政策体系。
(3)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合作银行发放用于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并按照贷款的特定比例给予合作银行风险补偿。
(4)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优化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推动孵化器由综合性孵化向专业定向孵化转变。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金融服务机构集聚。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5 结论
本文借鉴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国外区域创新系统成功经验,主要探索具有“蓝色经济”特色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①在要素上如何加大人财物的资源投入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②在结构上如何以青岛高新区为龙头,协调六区统筹发展。③在功能上将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与“蓝色经济”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的方式。其次进行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支持体系研究,特别是人才激励政策、财税政策、土地管理政策、区域创新等政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hung-Lin Tsai Han-Chao Chang , (2016),"Evaluation of critical factors for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within the HsinChu science-based park"[J].Kybernetes, 2016,45(4):699-716.
[2]Y. Wang et al. The evolving nature of China's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sights from an exploration–exploitation approach [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100 (2015) 140–152.
[3]Yu-Shan Su, Jin Che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East Asia [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15(100) 80–82.
[4]胡树华,王 松,邓恒进.基于“四三结构”模型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9):29-32.
[责任编辑:张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