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爱为本的共情技术开展医患沟通的模式探讨

2017-09-04 20:41彭翔刘英华陈梁华刘宇平李晓霞黄炯周杨伟文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21期
关键词:医患沟通

彭翔++++++刘英华++++++陈梁华++++++刘宇平++++++李晓霞++++++黄炯周++++++杨伟文

[摘要] 患者住院后,医生需要每日对其进行医疗查房,查房中医生是主导指挥的角色,当前鲜有医生在查房时关注与患者心灵上的沟通。由此我们提出并以应用以仁爱为本的共情技术开展心灵查房的人文医学新举措。心灵查房中,患者是叙述的主体,医生是作为患者心灵的帮助者,患者多讲,医生陪伴。其内容和方法包括:共情自己、共情患者、共情源自合适的思维角度选择。通过这些技术开展的心灵查房,医务人员能感知患者内心最真实感受,给患者提供关怀和帮助,使患者感到自己才是治療疾病的主角,增加信心和勇气,达到真正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模式。

[关键词] 仁爱为本;共情技术;心灵查房;医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 R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7(c)-0171-04

[Abstract] After registration, patients are to be in procedure of ward round by doctors everyday clinically. Few doctors communicate with patients soul-by-soul even if they play guiding roles of direction during the ward round. In sequence, we propose a new pattern so called soul ward round in humanistic medicine developed by sympathetic technique based on humanistic care. During this soul ward round, patients usually act as principals of depiction, while doctors act as soul helpers accompanying patients to let them narrate more. The synopsis and method includes self-sympathy, patient-sympathy and sympathy on suitable options. Through soul ward round practiced by these techniques, the doctors feel patients' most real perception by heart, and provide care and assistance so that the patients are courage by confidence while considering themselves to be primary act, and the medical pattern of patient-centralized based on human being is realized in the reality.

[Key words] Humanistic care; Sympathetic technique; Soul ward;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点,影响健康的因素众多。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健康与长寿主要取决于自我保健因素[1-3]。这种观念要求人们把对疾病的注意力由偏重于医疗转向积极地预防和保健,由依赖医生转向由自己把握健康的命运。随着医学的发展,特定疾病的救治大多都有循证医学和救治成功案例支持,但疾病的个体因素变化大,不确定因素多,治疗方案在对患者心理、生活上考虑得不多,精神科、心理咨询与临床学科结合较少[4-7]。事实上人体在患病后就具有以下几种角色:一是身体受伤者,二是精神受伤者,三是作为与医生一起配合治病的合作者,四是对自身病患的管理者,五是对疾病特点和治疗过程的求学者,六是对外疾病治疗案例的学习点。而作为疾病的专业治疗者即医生相应也具有几种角色:一是临床专家,二是健康指导者,三是善于沟通者,四是善于合作者,五是学习疾病治疗过程的学生,六是要战胜疾病的研究者[8-10]。只有传统医学模式向人文医学模式的转变,将工作重心从“治病”转为“帮人”,医患关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11-13]。医生必须时刻铭记“帮助患者”,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获得比“治病救人”更长久的成就感与幸福感[14-15]。

1 医疗查房与心灵查房

医疗界较长见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非常好,但实际上在真正的医疗日常工作中,医学人文关怀方面却仍然存在巨大的不足。患者在进入医院住院以后,医生需要每日对其进行医疗查房,日常的医疗查房是以医生为主体,是为了解决患者出现的身体问题。其内容包括问诊、检查、巡视、开药或手术、与疾病预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等。医疗查房中与患者沟通多是由于躯体疾病造成的,医生以主导指挥的角色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鲜有与患者和家属进行生活或心灵上沟通,在这种时候患者是被动、依赖式,医生的解释多是躯体的医学问题而且也比较难懂,造成与医生沟通困难。与疾病有关的个人和家庭心理或生活问题常常被忽视,患者缺乏专门的关心、安抚、体恤。但事实上患者才是病痛的真正承受者,是身体患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主角,患者疾病发生后,由于躯体的强烈不适,大多都会有内心的强烈不安及担忧,需要向医护、亲友寻求帮助并进入医院以获得专业救治,而内心的强烈不安如果得不到恰当的引导也同样会影响到躯体疾病的治疗,此时就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灵引导与治疗。

由此我们提出了在常规医疗查房以外要兼顾并实施心灵查房的人文医学新举措,在心灵查房(医师和护士,医生、护生,或单独均可)中,患者是倾诉痛苦的主动体,医生的角色是作为患者心灵的帮助者及引导者,医生需要理解患者患病的感受,患者多讲,医生多听、常陪伴,显现仁爱之心,关心、交流、讨论疾病的原因、变化过程,理解其担心、不安和期望,有效回应患者提出的请求,支持其对治疗的选择和决定,保护其合理的想法和行为。这时医生的仁爱之心会得到提高,同时在患者的配合下也会获得宝贵的疾病诊治信息。endprint

在心灵查房中,需要构建仁爱、温暖、安全、充满信任的医患氛围,这时如果医生掌握良好的人文医学沟通技能,就可以很快地熟识病情,消除患者不安、焦虑,让患者认识、察觉、认可自己的主体性、自信心和应变能力。因此我们将医学人文学(仁爱为本)与心理学(共情技术)相结合,即将仁爱共情技术应用于心灵查房中与患者进行沟通。仁爱的核心就是“爱人”,包含着热爱人、尊重人、同情人、帮助人等人道主义精神。用善待他人之心去爱护人、帮助人、同情人。医生要常怀仁爱为本之心,仁爱是医生的立业之本,医生将热心、诚心、爱心奉献给那些需要同情和爱护的人们,这就是仁爱的表现。

2 仁爱为本的共情技术内容和方法

共情是人际互动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即同情心,是一种能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通过对言语和非言语的表达,察觉和认识他人情感和情绪需求,并对其做出恰当的回应。在现代社会共情的临床应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16-18]。共情是能力、态度以及交流技能等成分的复杂组合,研究发现,良好的共情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19-21]。临床共情基本技术包括尊重、接纳患者的决定,真诚待人,善于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换位思考,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等[22-24]。共情作为人与人(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连接的机制,是人文医学的核心能力,可以使患者对医务人员表达出心中所想,同时又感受到医生的温暖、关心、珍视和重视,对医生产生绝对的信任,医生也以患者才是疾病的主角,自己是一名帮助者的身份陪伴患者左右,尊重患者的选择,最终达到医患共同努力对抗疾病的目的。

2.1 共情自己

医生建立自我仁爱、悯怜之心,视人、视物如视己,认知和认同患者是治疗过程中的主角,强调自己在治疗过程中是帮助者,是对患者在精神和行动上给予引导、帮助。充分认识自己的定位为“患者身边具有专业知识且值得信赖的朋友”,自己不但是在治病,而且同时也是在向患者学习,用好“学习型患者”这一未被充分利用的医疗资源,不再把患者看作医疗服务的对象,而是看作医疗服务团队中的一员,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尽量去理解患者。避免医生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但却高高在上,患者处于被动依赖的地位,认同在对抗疾病的长路中,自己是患者难得的陪路人,放下拥有专业医疗知识的高傲心态,同时也需要意识主体上的独立性,患者与医生是独立的个体,避免双方角色不分,过度投入或分离对方。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卢世璧教授在汶川地震的救治中说过:“我们的装备和技术比邢台地震、唐山地震时先进多了,但医者仁心永远是患者最大的依靠。”可见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如何先进,仁爱为本的精神才是医者的根本,“医乃仁术”才体现医学的真正精髓[25]。尊重關怀患者,取得患者的全心信任,让患者与医生一起共同面对疾病的打击,这也就是仁爱共情技术应用所需要达到的目的[26]。

2.2 共情患者

2.2.1 保持合适间距的接触 医生与患者保持令人觉得最舒服的距离,与患者处于同一平面,医生认可患者采用觉得最舒适的体位与姿势,目的是让患者觉得温暖、安全、可靠,受到尊重,感觉医患间心灵联结、躯体和感觉接近。

2.2.2 模仿与尊重交流 医生用目光体现关爱、尊重,倾听时专注认真,动作轻柔仔细,模仿如感同身受并理解其人其事,认可、体会疾病的发生及过程,避免过多干预对方的选择,感知对方的实情实由。可以说:“我听到你在说…,那看起来好像…”“我感觉到你似乎…,它听起来像…”等模仿、感受的交流语言。减少 “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哦,你这可怜的人…”等减弱共情的语言。

2.2.3 领悟担忧和期望 医生体察到患者躯体及内心的感受,避免过于一般的交流,忽略患者的所思所想,能感知患者的焦虑及不安感和急于走出困境的想法,以便于继续交流,共同应对疾病。

2.3 共情源自合适的思维角度选择

2.3.1 陪伴并给予周全建议 走入患者内心,针对病患及自身生活条件进行沟通交流,观察认识病患的原因,探讨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法。避免对患者命令式要求,防止使患者产生被迫接受及被控制感,使患者在医生的陪伴下认知自身状况,信任专业人员的帮助。

2.3.2 用心支持选择 患者在医生平等、有爱心的帮助下,认知了疾病的发展过程,缓解了内心的焦虑不安,树立起信心,找到适合自己合理应对困境的决定,避免强加医学干预。医生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支持患者的选择,也感激患者接受医学救治,自己得到宝贵的医学救治经验。关键是让患者认识在患病过程中,自己才是管理疾病的主角,能主动认知、接受并承担后果,同时对医生的建议和爱心陪伴怀有感激之意。

2.3.3 持续关心、爱护 用仁爱之心持续给予协助,与患者相互交流,消除不安、痛苦情绪。持续以仁爱之心让患者和亲属认同、接受这次病患的治疗过程。避免医学救治的过度干预以及长期依赖于专业人员。医务人员同时也认识到医学有所能也有所不能,用仁心仁爱之术去努力帮助别人,感恩患者的支持。

3 仁爱为本的共情技术培训

我们针对以仁爱为本的共情技术培训由心理咨询科、教学管理科联合共同实施。第一阶段是课程的设计阶段:建立仁本共情技术教案,由两个科室共同设定培训的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撰写培训案例、评价量表等。培训的案例根据临床常见的人文沟通问题改编撰写,包括以患者为中心的谈话、坏消息的告知、问诊等各种临床情景,案例题干设定场景条件,对话设定标准化形式;第二阶段是培训的实施阶段:首先由心理咨询医师对住院医师进行共情技术基本理论的培训,再由有共情经验的导师进行模拟临床场景演示,让学员对技术实际应用有初步直观的了解。最后根据设定的案例由住院医师分组互相进行共情技术的训练,导师在旁进行指导,指出技术及需要改进的关键。第三阶段是临床应用阶段:在通过多次的模拟训练后,由富有经验的导师带领医学生、住院医师对真实临床病患者应用共情技术进行心灵查房演示,使学员认识仁爱共情技术的真正临床效果。第四阶段是由学员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所学真正应用共情技术,体会技术及沟通的真谛,由患者填写评价量表反馈再进一步改进。endprint

通过在心灵查房中应用共情技术,把患者作为查房的主角,让患者多讲,引导患者讲出心声,医生作为陪伴者及帮助者的角色,帮助患者走出心理困惑,重建自信。同时我们正在尝试建立医患互动网络平台,患者可通过电脑或手机对医师的沟通效果进行评价,使共情技术能在更完善的环境中开展。我们希望通过以上各阶段的尝试,探索各个环节实施的最佳方案和形式,形成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通过我们自身设计的“患者评价调查表”可以达到评价医生共情技术的掌握程度,并对培训教案作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具体见表1。表1中的指标设计涵盖了对医生和对自己的不同程度的感受,可以较为合理的反映患者被医生共情前与共情后的效果,值得在教学工作与心理授课过程中进一步推广。

4 小结

近年来,国内外都越来越重视培训医护人员的共情能力,相关研究显示,通过培训共情能力可以提高临床的沟通技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7]。我们通过应用以仁爱为本的共情技术开展的多次心灵查房,让医务人员准确感知患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从而给患者提供贴心和温暖的关怀和最需要的帮助,使患者感到自己才是治疗疾病的主角,增加信心和勇气,消除内心的不安,走出心理黑洞,达到现今临床上一直较为欠缺的真诚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最终达到医患和谐与共同进步,同时提出了培训模式引入调查表辅助开展临床培训的理念,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值得同行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吴静.影响人健康长寿的5大因素[EB/OL].[2010-04-23]. http://health.sohu.com/20100423/n271671136.shtml.

[2] 新浪网.六大长寿因素排行榜[EB/OL].[2014-01-27]. http://health.sina.com.cn/hc/2014-01-27/0723122947.shtml.

[3] 三九养生堂.如何长寿15种长寿因素你占几个[EB/OL].[2013-07-09].http://www.39yst.com/20130709/126628.shtml.

[4] 王庆祝,王莉,林恒大.传统医患关系模式分析及新型和谐模式的建构[J].现代医院管理,2009,28(2):1-4.

[5] 赵陵波,蒋宇婧,任志洪.个体共情能力与攻击性关系的元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31(1):86-93.

[6] 杨辉,邱玉芳,宋丽萍.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1):3072-3074.

[7] 王鈺.护理本科生的共情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9.

[8] 陈军.特鲁多医生的铭言[EB/OL]. [2011-11-05].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junchen63_548046002.htm.

[9] Peter Washer.临床医患沟通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

[10] 王璐颖.儒家“仁爱”思想对医生职业精神建设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1,24(12):30-32.

[11] 姚婷,李勇,郭汉平.临床共情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2,33(2B):4-6.

[12] 蒋梅秀.临床共情与护理技术结合:人性化的护理[J].医学与哲学,2014,10(35):88-90.

[13] 李丽红,杨培常,侯睿.本科护生共情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4B):52-54.

[14] Farber BA,Brink DC,Raskin PM.罗杰斯心理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8-15.

[15] Lloyd M,Bor R.医学沟通技能[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16] 蒋梅秀.共情技术在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69-371.

[17] 姚婷,杨军,笪玉荣,等.情绪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对医患沟通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1,23(32):33-34.

[18] 戚秀华.护士共情能力对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5):1327-1328.

[19] 翟春晓,谢晖.本科实习护生情绪智力、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2(32):91-93.

[20] 何方敏,孟繁洁,刘溪.护理硕士研究生共情和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60-62.

[21] 贺利平,周芸.叙事教育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9):157-159.

[22]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3] 本科实习护生情绪智力、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2(32):91-93.

[24] 庄沁红,江金梅.护生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护士,2014,10(2):134-135.

[25] 姚婷,李勇,郭汉平.临床共情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2,33(2B):4-6.

[26] 孙炳海,楼宝娜,李伟健,等.关注助人者的心理健康:共情疲劳的涵义,结构及其发生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518-1526.

[27] 陈梁华,杨伟红,刘宇平,等.论人文情怀沟通在医师培养与患者沟通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141-144.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患沟通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浅析
综合实践性教学在护理本科《医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
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在妇产科实习医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性
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教学工作中进修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医患沟通能力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口腔医患沟通的人文素养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医患关系管理新探索
血液内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