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书生
“度”与“效”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手段、理念、课堂节奏等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学手段选择不当或者运用不当就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如果能精确把握教学手段运用的度,教学效果会明显提升。二者如下表所示。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理念层面“度”与“效”的关系
历史教学活动,学的主体是学生,教的主体是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虽然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学生扮演着受教育者的角色,但是扮演受教育者的角色并不能代表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应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中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一个潜能无限的个体进入历史教学活动中,若教师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恰当的引导,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興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要求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少讲多引导,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与“度”与“效”关系的优化
1.情境教学简介
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是指历史教师运用直观的形象,或者创设接近历史事件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联想进而唤醒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仿真模拟技术结合语言的引导,使历史教材中发生的历史事件虚拟再现,给学生一种过去历史事件重现的假想,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学生大脑,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的效果达成
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需注意把握创设情境的元素,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挖掘学生周边的生活元素融合进创设的情境,使情境鲜活真实,才能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创设仿真情境时教师也需把握声像与语言引导的度,如果只播放仿真声像,学生整节课看下来会以为这只是一个声像仿真,不会和本堂课要学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凸显不出情境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语言引导选择不恰当或者语言过多,或者没有把握好课堂节奏致使课堂方案设计超时,或者仿真声像内容偏离主题,或者仿真声像内容不全面,或者声像和教师引导配合不默契等,都会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情境教学通常都是利用影视片段感染学生,可以是教师模拟历史事件,也可以由学生模拟再现,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始终让学生处在一个有趣的氛围中,始终大脑活跃、感情投入,一切学习行为都在教师的掌控下,进而达到教师预设的效果。
3.案例分析
情境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感知、理解、深化。如教师在讲解“夏商周政治制度”时可以重点介绍夏朝启即位的过程、夏桀的昏庸无道、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的进化以及对百姓、王侯贵胄、士大夫等不同阶层的影响,选典型事例突出制度的影响。然后教师根据视频适当叙述重要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世袭制是如何来的?禅让制演变到世袭制对社会有什么影响?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意义是什么?等等,引导学生思考禅让制的弊端、世袭制的由来,并主动了解分封制、宗法制内容以及每条法令内容的意义或者影响。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为本、教师主导”的理念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情境教学可提升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在具体运用时历史教师需要把握适当的度,以便最大化地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江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