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问题链”,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2017-09-04 15:06韦志强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问题链高阶思维数学教学

韦志强

摘 要:“问题链”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引擎。良好的数学“问题链”,能够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主导性”问题、“梯度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变式性”问题和“反思性”问题,探测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厚度、角度与效度。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链;高阶思维

问题是学生展开数学探究的“风向标”,能够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学生自主“分析、评价、创造”(布鲁姆语)的思维。运用“问题链”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主要表现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决策能力。“问题链”不是传统教学中“是与不是”的简单式是非问,也不是“这道题已知……要求……”的填空问,更不是“甲对还是乙对”的选择问、判断问,而是将学生的思维聚拢起来,形成系统性、层次性的问题组,是一种问题导学、问题驱动。好的问题具有一种挑战性、诱惑性、激发性。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问题链”赋予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空。

一、设置“主导性”问题,探测学生思维的广度

美国数学教育家哈尔莫斯指出,“理论、定理、定义、证明、概念、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问题链”主要由问题构成,其中有主问题、子问题。所谓“主问题”,是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深入探究的问题,是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主导性问题具有“宽泛性”,在数学问题链中,主问题具有较大的生成空间、思维空间,往往能够衍发、派生出系列子问题,抓住“主问题”,就能够发挥“一问抵多问”的教学效果。

教学《年、月、日》,通过学情调查,笔者发现学生的问题很多,诸如“一年有多少个月?”“一年有多少天?”“一月有多少天?”“年月日与时分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每个月的天数都相等吗?”……提炼并梳理学生疑问,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主导性问题——“一月到底有多少天?”。通过主导性问题,学生才能深度学习大月、小月、特殊月、平年、闰年等一系列知识。“一个月到底有多少天”这样的主导性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根据笔者提供的5年日历表,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且发现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规律。在主导性问题解决后,学生又生发了一些子问题,如“为什么会产生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是谁规定了大月、小月?”等。由此,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向纵深推进。为此,笔者补充了“古罗马皇帝恺撒和奥古斯都关于历法的故事”,补充了“地球、月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通过主导性问题,教师探测到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设置“探究性”问题,探测学生思维的深度

探究性问题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没有明确的条件和结论,而是要求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搜集、分析信息,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综合等活动展开探究。探究性问题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盘托出”,也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的学习“包办代替”,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探索活动,让他们主动猜想、验证、反思,让他们像数学家那样经历数学知识的诞生全过程。

复习《统计与概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读懂统计图表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展开简单推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极端数据,因为极端数据往往反映着一些有意思的信息,引导学生根据数据蕴含的信息去思考、解释、判读、预测。例如,对于这样的表格,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

六年级体育课上,12名男同学100米跑的成绩如表1所示:

问题1:如果推选一个同学参加市级比赛,你选谁?

问题2:如果选择一半同学参加晋级赛,你选择哪个成绩作为标准?

问题3:如果希望确定一个标准,你选择哪个成绩作为标准?

……

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再是机械的计算师,而是一个分析者、思考者、探究者。对于问题1,毫无疑问应该推选最大值;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一半”的字眼,探究出“中间值”;对于第三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合情解释,如平均数、众数、截尾平均数等都可以。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计算,更是推理,还是解释。对于一个数据,问题、背景、分析视角等的不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对于决策者来说,没有“对与错”,有的只是“好与坏”。

三、设置“梯度性”问题,探测学生思维的厚度

“問题链”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不能在同一水平重复、徘徊。“问题链”往往具有层次性,应当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应当注意问题的前后衔接、环环相扣。在“梯度性”问题中,学生不可轻慢、懈怠每一个问题,因为前一个问题往往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往往是前一个问题的提升。通过“梯度性”问题,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诞生历程,逐步地解析知识,就像爬楼梯一样,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导引,渐次达到楼顶,实现数学学习的攻坚克难。设置有中心、有层次、有关联性的“问题组”“问题群”“问题链”等,能够有效导学,提升学生数学学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梯形的面积》,由于学生已经学习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具有一定的活动经验。笔者运用“梯度性”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数学猜想、验证。

问题1:你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对于梯形的面积,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认为可以转化成已经学习的图形,并产生了多样化猜想。有学生认为可以转化成三角形,有学生认为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还有学生认为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问题2:怎样转化?在新图形和已学图形之间转化是否具备条件?可以怎样操作?

学生借助辅助线、作垂线、旋转、平移等活动经验展开探究,教师适时指导。

问题3:新图形和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对转化前后的图形进行比较,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置“梯度性”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导引下,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活动经验展开数学猜想、探究,解决问题。“梯度性”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丰富并发展了数学活动经验。

四、设置“变式性”问题,探测学生思维的角度

所谓“变式性”问题,是指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技能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化训练,让学生通过变化“非本质属性”,理解“本质属性”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识别,而识别依赖于学生对差异的认知。“识别”包括“对照”“区分”“类合”及“融合”。所谓“对照”,就是学生通过变化,能够对数学问题产生直观感受;所谓“区分”,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变化,对问题的某个维度产生认知;所谓“类合”,是指学生能够发现“变中不变”;所谓“融合”,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变,掌握问题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

例如教学《分数乘法》,遇到这样的习题:两根2米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了 ,第二根用去了 米,哪一根剩下的长?学生纷纷认为无法比较。原因在于,笔者先前曾讲过这样的习题: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了 ,第二根用去了 米,哪一根剩下的长?由于学生对于分类思想方法很陌生,因此学生只受到了强刺激源的影响,即“量 米”和“率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无法直接比较。为此,笔者决定采用“变式性”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的数学理解不再片面、肤浅、机械。

问题1:两根1米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了 ,第二根用去了 米,哪一根剩下的长?

问题2:两根4米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了 ,第二根用去了 米,哪一根剩下的长?

问题3:两根8米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了 ,第二根用去了 米,哪一根剩下的长?

问题4:一根铁丝分成两段,第一段占全长的 ,第二段是 米,哪一根长?

经过比较,学生解决问题不再是机械、简单地模仿,也不再是简单地记忆“量和率”,而是打破思维的惯习,从问题本身出发,展开积极的思考、探究。

五、设置“反思性”问题,探测学生思维的效度

“反思”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设置“反思性”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方向、更有策略。教学中设置“反思性”问题,可以让儿童对学习过程、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展开深度咀嚼、反刍、总结、升华、拓展等,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探究性、研究性活动。例如教学《十几减9》,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让其反刍知识,回顾过程非常重要。在教学尾声,一位教师让学生静静地闭上眼睛,对所学内容进行“放电影式”的回顾,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问题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先是复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然后学习了十几减9。

问题2: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

生1:我们想到了“凑十法”,13-9,可以看成是14-10。

生2:我们想到了“破十法”,13-9,先用10-9得1,再用3+1得4。

生3:我们还想到了“平十法”,13-9,可以先用13-3得10,再用10-6得4。

生4:还有“算减想加法”,因为9+4=13,所以13-9=4。

……

通过反思性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回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样的反思,直指数学的知识点,促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如此,学生逐渐从“学会”转向“会学”,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引导”转向“自觉”。

“問题链”就是对问题进行研究的“框架”。有了问题链,数学教学不再是“琐碎问”“满堂问”“满堂灌”,而是以问题为导引,让儿童有序、有向、有度地展开数学思维。运用“问题链”,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实现数学价值与学生学力生长的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问题链高阶思维数学教学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