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 张波 彭坤
[摘 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党内文化建设,充分运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规律和优势,通过党内文化建设强党兴党,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的三者和谐统一。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途径,应从坚持主流文化导向、塑造廉政文化、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网络文化、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这几方面加以研究。
[关键词]政治生活;党内文化;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8-0028-05
党内文化是每个党员干部的精神标识和精神追求,它直接反映着党的政治倾向与本质属性,是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党的纲领的必然体现。历史实践证明:党史是一部不断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从整个社会层面上看,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进的作用;从个人层面上看,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不仅使人能够获得精神的愉悦和素质的提升,还能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3]因此,在新时期从如何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视角出发,探索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路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一、坚持主流文化导向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观念淡化,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丧失,并逐步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自2013年至2016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1.8万件,坚决查处了众多违法违纪案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1万人,并重点查处了一些严重违法违纪案件。这些腐败分子,忘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根本宗旨,不仅理想信念丧失、无视党规党纪,而且排斥信仰、嘲讽崇高。有的人买官卖官、贪污受贿、生活腐化,有的人道德败坏、为非作歹、作恶多端,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当他们反思自己错误的时候,几乎都提到自己是理想信念出了大问题,忘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这带来的不仅是其个人的毁灭,更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另外,在一些省份,尤其是山西、江西、四川、辽宁的政治生态在一个时期内严重恶化的问题令人警醒。同时,“意识形态多元化”、“非意识形态化”、“去意识形态化”等错误思想蔓延甚至泛滥,西方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大行其道,神话、迷信西方政治理论等问题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泛滥成灾。有的人以批评、嘲讽和反对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而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敢于亮剑的同志却屡屡遭受围攻甚至打压。这些顽症之所以多年存在而得不到根治,就是有些党组织、党员没有真正坚持理想信念,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导向。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其在序言后的第一个部分是“坚定理想信念”。《准则》强调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4]这说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其核心是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理想信念,始终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而政治生态形成的基础其实是文化生态的形成。在目前,文化多样性的文化格局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我国的主流文化导向,党员干部形成广泛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在當今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具有先进性并体现时代精神,为人民服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心聚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那么,坚持主流文化导向,具体应做到哪些呢?
1.全党必须做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一方面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一次强调“全党必须自觉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5]。这“四个主义”的泛滥是导致党内一些干部出问题的重要原因。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对这四种主义自觉规避?我们必须要坚定政治立场,认真领悟党中央的文件精神,踏实履行党中央的具体要求,给自己套上“紧箍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出风情气正的政治生态。
2.全党必须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准则》明确指出:“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6]近几年,历史虚无主义盛行,历史虚无主义者们动用抹黑我们党的领袖和英雄的手段,以达到摧毁我们意识形态根基的目的。全党必须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对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的等等言行,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和抵制。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是坚持主流文化导向不偏不倚的有力保障。
二、塑造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7]“建设廉洁政治?熏坚决反对腐败?熏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8]我们可以看出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廉政文化建设是拒腐防变的基础工程;二是强调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廉政带头作用。要想塑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氛围,必须注重对廉政文化的塑造与构建,塑造廉政文化的关键是必须从高级领导干部入手。
廉政文化,其核心价值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务实,就是要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执政党廉洁从政的规律,坚持立党为公,务实求效;清廉,就是要保持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廉洁奉公。塑造廉政文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塑造良好生态的本质要求。
1.党中央通过政治宣扬,在全社会倡导廉洁为政的社会风气。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以争取、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政治组织。它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人是政治活动的主体,清正廉洁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廉政文化的塑造,必须依靠人,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这一点,在《准则》中已经做出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熏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9]
2.社会大众形成有效的舆论监督。在中国古代,社会舆论构成了廉政文化的独特内容之一。如:东汉末年太学生奔走呼号,揭露腐败政治。这种舆论表现为社会大众自发地对贪官污吏的鞭挞和对廉洁为政者的歌颂。在当代,人民群众依然是舆论监督的主角。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社会大众有效监督的渠道;信息技术的革新,丰富了人民群众监督的形式。过去是举报信,现在可以是微信小视频、录音笔等。这些为社会大众形成有效的舆论监督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也为监督机关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证据来源。只有社会大众形成有效的舆论监督,才会让贪污腐败真正无处藏身。
3.积极塑造惩恶扬善的艺术表现形式。2016年,中纪委组织拍摄的大型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登上银幕,此片反映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通过正风肃纪和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通过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此片既列举出多个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此片一出,反响强烈,这就是我们积极塑造惩恶扬善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典型范式。无独有偶,2017年3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当代检察题材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启霸屏模式。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这部电视剧创造了近十年国内电视剧史最高纪录,成为全国人民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话题。《永远在路上》和《人民的名义》这类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塑造廉政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高级领导干部要做良好政治生态的表率作用。从周永康、徐才厚,到苏荣、周本顺、王珉等,这些人在任时都是我们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的贪污腐败行为,对我们党的政治生态的恶劣影响是很明显的,对国家、社会和当地的政治生态破坏得相当严重。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歪了,方向就偏了。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党高级领导干部的带头践行作用。
三、汲取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突出优势,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國理政理念的来源。“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0]站在今天的时代节点和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文化途径研究来看,汲取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为民服务的意识,有助于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有助于抵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我们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无疑应该做一些深入的挖掘和阐发工作,以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并达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源泉。
总的来说,在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值得大力张扬。文明诞生之初的氏族首领已经注意到了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尚书尧典》记载帝尧为政“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以及要“敬授民时”,其思想涵盖为政者要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等多层次含义。夏商西周王朝的更迭使统治阶级认识到“天命无常”,要保持统治的长久就必须把剥削和压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必须对被统治者“民”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春秋后期齐国重要政治家晏婴说:“廉者,政之本也。”[11]法家集大成者韩非说:“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心不偏党也”。管子认为:“国有四维”,即礼、义、廉、耻。到了汉代,个人家庭孝悌等伦理行为,勇敢、节俭、廉洁、济贫、正直等形成的地方声誉,成为国家选拔官吏时的重要参考,在当时称为“乡举里选”。《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指出了身、家、国三位一体的关系,等等都是智慧的知识。又如:道家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和“内圣外王”的精神境界,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清朝著名儒者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志等等。这些经典语句所阐发的文化底蕴,历经历史和实践的考验,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是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基因和精神滋养。到了近现代,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今天,“对党忠诚”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是党保持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石,每个共产党员在加入党组织时都无一例外地把“对党忠诚”作为誓言。与此同时,“忠诚老实”四个字始终铭刻在党章上,这体现了我们党要倡导和弘扬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取向。在新时期,我们党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只有以此为根基,才能在各种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我们党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政治文化方面的精神滋养、力量支撑。
四、正确引导网络文化
当今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越来越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对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直接且重要的影响。目前,特别是在党中央和地方网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我国政务新媒体建设得到空前发展。根据人民网信息,当前我国政务微博账号已达24万,政务微信账号已逾10万,政务客户端发展迅猛,“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已成为政务新媒体发展的新模式。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网络就是现在的“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搜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12]
这说明,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是良好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这也说明,要想做到引导网络文化,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都群众路线,群众的意见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13]
1.我们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党务公开,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对群众提出的宝贵意见要虚心接受并及时认可采纳,对群众不了解情况的要予以积极告知,对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难题要及时帮助,努力让互联网发挥其功能优势,成为走群众路线的新途径选择。
2.我们对利用网络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行为的不法分子,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敢于亮剑。
3.正确引导网络文化,形成良好向善的网络舆论氛围。切忌搬弄是非、造谣生事、颠倒黑白、违法违纪。另外也要避免“千人一面”、“一刀切”、“格式化”等。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何关?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有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网络舆论的全方位监督和督促。这一条,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注意,首先要做好。尤其对于网上群众的善意批评和批判,广大党员都要勇于正视问题,不论这个问题是对党和政府提的,还是针对党员干部个人提的,即使逆耳也要认真听取和积极回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从引导网络文化的方面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络文化。所以说,网络文化不仅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更应努力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五、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是全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起来的共有财富,是世界各国以及不同民族的人们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纵使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成果多种多样,但其伦理内核往往是共通的。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一方面是顺应人类文明文化发展规律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同样更是我国广大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品行的需要。当前,“一带一路”开启了全球化的新时代,国与国之间以“共赢”为目标来促进彼此的多角度全方位合作,各国人民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此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1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15]习近平强调:“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16]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和精神滋养更离不开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借鉴与吸收。比如:我们党始终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就是我们科学地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表现。再比如:西方国家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众多西方政治家的政治伦理思想都对我国近现代以来共产党人的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基于“善德”而存在的伦理共同体思想,西塞罗“国家是人民的事务”思想,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和“权利政治观”,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与制衡”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说”等等,这些西方经典的治国理政理念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经验,还包括民主的运行机制、新闻监督的形式和制度审查等做法都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方法,值得借鉴。
需要强调的是,吸收借鉴不是照搬照抄。在世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样一个契机下,我国人民在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时,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去其槽粕取其精华,运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和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又要始终筑牢自己的精神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腐朽的文化以及道德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侵蚀和影响,这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只有做到这样,我们的党内政治生态才会风清气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3]习近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系列重要讲话[EB/OL].http?押//fj.people.com.cn/n2/2016/0505/c350394-28279648.html,2016-05-05.
[4][5][6][7][8][9]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押//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7/c_1119801528.htm,2016-10-27.
[10]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http?押//news.cntv.cn/2014/02/25/VIDE1393326900306504.shtml,2014-02-25.
[11]晏子.晏子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2][1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讲话[EB/OL].http?押//cpc.people.com.cn/n1/2016/0426/c64094-28303771.html,2016-04-19.
[14]列寧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