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微课是以一段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课堂内外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微课具有“短、小、精”的特点,作为特校的一名一线美术教师,笔者大胆尝试将微课带进盲校美工的课内外教学,通过探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神奇的衍纸》为例谈一谈教学体会。
制作微课视频要领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微博、微商、微小说、微信、微作文等一系列“微”事物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而这股“微时代”发展的微风也吹进了盲校美工课堂。
《神奇的衍纸》是苏教版美术课本第14册第8课《立线装饰》这一课延伸来的。《立线装饰》这一课是在第6课“线的魅力”的基础引入的,把线由平面的形象引向立体的形象。所以“立线装饰”是造型设计中有别于平面线条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笔者结合了盲生的学习特点,将这一课中纸立线的部分抽出并加以延伸,开设了《神奇的衍纸》这一手工课程,让盲生通过触觉感受线条的魅力。
这一课的重难点在于盲生对各种基础卷的学习以及运用,如果用课堂上的时间学习基础卷,那一节课下来就没有一幅完整的作品,因此,笔者尝试将微课引入了盲校美工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都增强了,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音频或视频在五分钟内就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例如《神奇的衍纸》这一课,笔者就选择了重难点中基本卷的制作方法的内容进行了微课录制,基本卷共24种,边操作边讲解,将所有的基础卷做一遍,步骤要完整,设计内容需要简洁、紧凑,环节忌讳拖沓重复或虎头蛇尾,主要环节需要有字幕提示,可根据实际需要插入动画等媒体形式。本课将基本卷制作的主要步骤进行合理整合,将剪、卷、贴、画合理融合到示范作品中,视频录制时结合步骤进行适当讲解,微课内容完整简洁。视频拍摄可多角度,像手工制作的录像需要镜头拉近拉远的切换,更要注意声音的录入,光线的选择都是很重要的,尽可能将微课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使用微课的优势
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且兼顾个体差异 微课以视频讲解为主要载体,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让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学习。它可以轻松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有效实施分层次教学以及合作性学习。如在《神奇的衍纸》基础卷的教学中,教师教授过的知识是一次性的,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有低视和全盲之分,学生的需求不同,低视生需要直观的去看操作步骤,而全盲的则需要手把手带领他去触摸,这样就导致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生学不好,如何兼顾两头?微課能极大限度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优秀的学生,他们易于接受,一两遍就会;对于学习能力弱些的同学,则是一个可重复的学习资源,学习时可以随时倒退、重复、暂停,随着自己的节奏,可以很好的提高学习效能。
更重要的是,低视力的学生通过视频学会以后可以担任小老师,用自己的理解手把手教全盲的同学,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让学生自主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课后家长也可以通过视频学习,辅导和帮助孩子提高动手能力,结合教师、同学、家长三大资源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大课堂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微课运用了注意力10分钟法则,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微课设计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在网络课堂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在10分钟内,因此,为迎合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设计微课教学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若是上课时直接由教师亲自示范24种基本卷,并且要顾及到所有低视生看到操作步骤、全盲学生手把手摸索教学,一节课40分钟最多也只能教6种基本卷,需要4节课才能完成所有的基本卷的教学,而且这四节课是没有一幅完整的衍纸作品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快就会消磨殆尽。因此,微课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课前学习微课后的效果 学生课前利用微课将基础卷学会后,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讲解衍纸的组合方法以及衍纸画的基本类型,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可以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动手操作,一节课下来每组学生都能完成一幅完整的衍纸作品,而且效果都比较好。其中有两幅作品参加市级美术作品比赛均获名次。由此可见,正确使用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学生作品的制作质量。
微课视频需改进方面
在课前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低视力的学生更加肯定微课视频教学,而全盲的学生则提出看不到画面很难听懂讲解的步骤。就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思考,做出如下改进:为全盲的学生准备制作的分解步骤图模型给他们摸,再配合微课视频的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全盲学生理解。经过多次尝试,发现这样的改进对全盲学生有一定效果。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微课在盲校的美工课堂教学中存在必然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到,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滥用微课会让学生有所倦怠,反而造成课堂学习效率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