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分析技术及其在海水营养盐自动检测中的应用

2017-09-03 10:56杨泽明徐聪辉曹文熙苟马龙
分析仪器 2017年4期
关键词:自动检测营养盐硝酸盐

杨泽明 李 彩 徐聪辉 曹文熙 苟马龙

(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01;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流动分析技术及其在海水营养盐自动检测中的应用

杨泽明1,2李 彩1*徐聪辉1,2曹文熙1苟马龙1

(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01;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海水营养盐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的基础,营养盐的测定对海洋学的研究至关重要。流动分析技术由于其自动化、低耗以及重现性高等优点,在海水的营养盐自动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流动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流动分析技术在海水营养盐自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对流动分析技术在海水营养盐检测中的总体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流动分析技术 海水营养盐 流动注射分析 顺序注射分析

营养盐对水文地理、地球化学和海洋生物学的研究至关重要[1],对海洋初级生产力有较强的控制作用[2]。传统的营养盐检测方法需要将样品贮存起来,然后在实验室利用人工方法进行测定[3, 4],样品易污染、费时费力,且很难实现营养盐的长时间顺序监测,无法准确描述其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

随着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深远海认识的不断深入,营养盐检测正从实验室向现场在线全自动化转移。在此转移过程中,流动分析技术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实现了常规样品预处理的自动化、微型化,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分析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了样品污染风险和试剂消耗。

本文对流动分析技术及其在海水营养盐自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重点就流动分析技术及其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典型发展技术在海水营养盐(N、P和Si)检测技术及检测仪器中的应用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1 流动分析技术简介

流动分析是指借助于物质的流动, 在动态情况下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技术或方法[5]。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流动分析技术历经了空气间隔式连续流动分析(Air-Segmented Continuous Flow Analysis ,SCFA)、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和顺序注射分析 (Sequential Injection Analysis,SIA)三个主要阶段。

1957年,Skeggs[6]首创了“空气间隔式连续流动分析”(Air-Segmented Continuous Flow Analysis ,SCFA)技术,并将其应用到血液中糖原和尿素氮的估测当中。如图1所示,在SCFA中,试剂、样品和空气通过蠕动泵被抽入反应管进行混合反应,混合溶液进入检测池之前,空气通过一根垂直向上管路排出。注入的空气有“搅拌”和“隔离”两方面的作用,即:“分割”流路,保证相邻的试样不会混合;“搅拌”样品和试剂,使溶液均匀混合。SCFA技术第一次将化学分析的样品混合反应从传统的试管、烧杯容器、人工混样转入流路自动化,在连续流动中完成物理混合和化学反应[7],在化学分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后,SCFA在化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Technicon公司在该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AutoAnalyzer),将自动分析仪器向商业化推进了一大步。

图1 空气间隔式连续流动分析示意图

在SCFA中,样品和试剂的混合不依赖于样品的分散程度[8],而是通过空气“搅拌”和“隔离”达到物理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然而,空气的可压缩性使试样的留存时间不稳定,系统没有一个确定的混合时间,只能在物理与化学过程均达到平衡的状态下测定,这使得SCFA的重现性和效率大大降低[7]。1975年,Ruzicka和Hansen[9]开创了“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技术,并利用FIA分析海水中磷酸盐的含量[10]。传统FIA流路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蠕动泵和注射阀。被蠕动泵引入的试剂通过T(Y)型接头混合流入同一管路后,与人工注射的样品进行混合,流经一定长度的反应管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图2 流动注射分析示意图

FIA与SCFA相比,在同等检测需求下SCFA需要3个蠕动泵通道(分别用于样品、试剂和空气)和一个排气通道,且检测信号还必须消除空气造成的影响。而FIA只需要一个单通道蠕动泵和一个注射阀,且FIA中注入样品和试剂后,管路中的混合过程如图3所示。流路中流体处于层流状态,试剂和样品的混合是不完全的[7]。虽然不完全混合会影响检测精度,但对于固定的实验装置,在同一流速和留存时间下,溶液的分散状态可高度重现。因此相比于SCFA,FIA虽然检测精度较低,但系统更加简化、操作更加简单、试剂消耗更少,并且重现性更高、成本更低,这些对分析仪器的自动化非常重要。1991年,美国Alpkem公司推出了集SCFA和FIA于一体的全型流动分析仪(The Total Flow solution),该仪器具有FIA的全部功能, 同时又保留和继承了SCFA技术。

图3 流动注射分析混合过程示意图R:试剂;S:样品

FIA中样品及试剂单一方向流动,为使试剂和样品尽可能的混合和反应显色,FIA需要足够长度的反应管道;同时,对于多化学参数的分析,FIA还需要额外的泵通道、流动管道,导致进样流路非常复杂,且蠕动泵的维护周期短、成本高[11]。上述不足限制了FIA在过程分析的发展,不完全适用于工业环境的应用[12]。1989年,由Ruzicka和Marshall[12]设计的第二代FIA—顺序注射分析 (Sequential Injection Analysis,SIA)诞生于华盛顿大学过程分析化学中心实验室。如图4所示,SIA分别用多通道选择阀(选通样品或试剂,以下称“多通阀”)和注射泵(抽排样品和试剂)替换了FIA中的注射进样阀和蠕动泵,并且在注射泵和多通阀之间增加一段储液管。Ruzicka和Marshall利用“随机游走模型(random walk model)”对试剂和样品的混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SIA中,反应组分的有效混合并不一定要求各组分流经足够长的距离才可以实现,将样品和试剂区带在一定的距离内前后往复多次运动同样可以使各组分有效混合。因此,在不改变流路管件的条件下,通过对注射泵和多通阀工作方式编程控制即可达到一定的流经长度和往复次数,简单方便地获得任意混合程度和反应时间的待测样品,实现多种试剂和样品的混合和检测。如图5所示,多通阀可以连接多种样品和试剂,当注射泵反向操作时,试剂和样品被多通阀按顺序吸入储液管中形成堆栈区,然后注射泵正向转动,堆栈区带被推向检测器进行检测。

图4 顺序注射分析示意图

图5 顺序注射分析混合过程示意图R:试剂;S:样品;P:生成物

SIA除了具有其前身FIA的重现性高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以下优点:

(1)进样管路更加简单和通用[13];

(2)各项试剂消耗进一步减少,废液也会相应的减少。

(3)物理混合和化学反应更加完全;

(4)进样参数灵活自控,操作简单,适用于多化学参数的同步分析;

(5)集成度高、易于维护。

为了提高检测系统的重现性,减少试剂消耗,2000年,Ruzicka[14]在SIA的基础上设计了第三代FIA—阀上实验室(Lab on Valve,LOV)技术(图6)。LOV与SIA最大的不同在于,系统的检测单元位于与多通阀的背面相连接的微管道系统中。利用LOV可将试剂的消耗控制在微升(μL)甚至纳升(nL)的水平,系统集成度的提升提高了检测的重复性[14]。相比于SIA,LOV在集成度、试剂消耗、测量速度、重现性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图6 阀上实验室示意图

随着自动化分析仪微型化要求的不断进步,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高集成度“芯片实验室(Lab on Chip)”技术并被广泛应用。“芯片实验室”技术是指在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构建化学、生物学实验平台,由微芯片、检测设备、控制设备及数据分析计算机和试剂组成[15, 16],更短、内径更小的微型流动通道可以获得更好的溶液分离效果,缩短检测时间,从而实现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的集成化、微型化、自动化和快速分析[17]。“芯片实验室”目前主要用于微量甚至是超微量液体的操控分析[18]。

2 流动分析技术在海水营养盐检测中的应用

流动分析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营养盐自动检测技术发展的步伐。目前,在海水营养盐实验室自动检测中,FIA的应用较多。但对于原位/在线及多参数和多试剂的化学分析,FIA就凸显其流路复杂、体积较大和不易维护的缺点。对于营养盐全自动在线/原位检测仪器的研发,更多的选择可程控、集成度高的SIA和LOV作为核心的进样技术,使仪器更适于现场在线/原位的检测需求,其中成熟度较高的SIA在在线检测中应用更为广泛。

2.1 SCFA在海水营养盐检测研究中的应用

SCFA出现早期,科学家一般利用Technicon公司生产的AutoAnalyzer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海水营养盐进行检测。AutoAnalyzer测量流程如图7所示。整个系统需要多条泵管和多个反应管,系统中加热池的作用是加快混合溶液的氧化/还原速度。Henriksen[19]利用AutoAnalyzer设计了自然水体中磷酸盐含量的实验室自动检测方法,并与人工检测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人工检测方法检测速度为每小时2~4 样(以下称samples / h),每次分析需消耗200mL的样品。而基于SCFA自动检测方法,进样速度提升为12 samples / h,每次分析的样品消耗量减少到6mL,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精度也基本相同。研究亦表明,相比实验室人工检测,以基于SCFA的自动分析技术具有稳定性高、进样速度快、样品消耗少的优势。

图7 AutoAnalyzer测量流程图

自FIA出现后,在自动分析仪器和实验室的应用中,管路相对复杂、测量相对低效的SCFA逐渐被FIA代替。但由于其自身检测精度较高的优点,近些年依然有学者将SCFA利用到实验室海水营养盐检测当中,并且在传统SCFA流路上加入液芯波导(LWCC),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减少试剂和样品的消耗。Zhang等[24]基于Alpkem全型流动分析仪,在流路中嵌入2m长LWCC以解决传统比色皿检测限过高、检测灵敏度低的问题,进样和检测系统如图8所示。改进后的仪器在北大西洋海域进行了船载测试,在经过大约1000个样品的重复分析后,得到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检测精度分别为0.2%和0.8%,检测限分别为0.1和0.2nM,证明LWCC和SCFA相结合检测纳摩尔级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可行性。

图8 加入液芯波导的SCFA

此后,将SCFA技术与LWCC相结合,基于分光光度技术,不断有学者对高灵敏度营养盐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Li等[25]利用SCFA和2m 长LWCC对海水中纳摩尔级的铵盐进行了分析,利用纯氮代替空气以减少进样系统对氨的污染。该方法得到的铵盐检测限为5nM,精度达到了5%。Hashihama等[26]利用SCFA与LWCC和UltraPath(二者都由美国World Precision Instruments公司制造。LWCC内径为0.55mm;UltraPath是一种多路径的LWCC,内径为2mm)分别对南太平洋寡营养海域的纳摩尔级铵盐进行了分析,利用1m、2m长LWCC和2m长的UltraPath得到的铵盐检测限分比为6、4和4nM,精度小于4%。

2.2 FIA在海水营养盐检测研究中的应用

在Ruzicka和Hansen提出FIA并将其应用于海水磷酸盐检测后,不断有学者将FIA及其改进技术与不同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对海水营养盐自动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自动分析仪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Ruzicka和Hansen[10]利用他们开创的FIA技术分析了海水中磷酸盐的含量。在该FIA组成的系统中,通过蠕动泵引入酸性钼酸盐和抗坏血酸通过T(Y)型接头混合流入同一管路后,与通过人工注射的海水样品进行混合,流经一定长度的反应管后,结合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分析速率可达到280 samples / h。实验结果显示,只需要稍微熟练地人工注射操作,在非常简单的FIA系统中,检测结果的标准偏差小于1%。Anderson[27]基于分光光度法,利用图9所示的FIA系统对海水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进行了检测,进样速度达到了30 samples / h。检测器光程为10mm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检测限分别为0.05和0.1μM,检测精度小于1%,证明了FIA应用于海水、自来水和污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检测的可行性。

图9 一种检测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FIA系统

Johnson等[28]在FIA的基础上开发了“反向流动注射分析(reverse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rFIA)”技术,如图10所示。rFIA与传统FIA不同之处在于,被注射进入管路的不再是样品,而是试剂。实验结果表明,利用rFIA可以增加反应区的分散程度,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提高灵敏度。利用10mm比色皿进行分光光度测量,磷酸盐的检测限达到了0.05μM,检测精度为1.5%(磷酸盐浓度为3μM),样品的分析速度超过90 samples / h。此后,Johnson等和Thomsen等又基于rFIA和分光光度法对海水中的亚硝酸盐、硝酸盐[29]和活性硅酸盐[30]进行了检测,检测器光程为20mm。对于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检测,得到的检测限为0.1μM,精度小于1%(检测浓度大于10μM),分析速度达到了75 samples / h。在硅酸盐的检测中,注射进入流路的为还原剂,在连续分析模式下,活性硅酸盐的检测限为0.5μM,相对精度达到了1%(硅酸盐浓度大于10μM),并且分析速度可达到80 samples / h。在低测量速度以及加长反应管的情况下,检测限可达到0.1μM。

图10 流动注射分析(a)和反向流动注射分析(b)示意图

Motomizu等[31]基于FIA技术和荧光法,利用如图11所示FIA系统对海水亚硝酸盐进行了检测,水样中亚硝酸盐浓度为1μM时,检测精度可达0.4%,检测限达到1nM。

图11 一种检测亚硝酸盐的FIA系统

近些年来,FIA在海水营养的自动检测中依然有大量应用。Ma等[32]利用rFIA与2m长LWCC以及微型光纤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海水中纳摩尔级的可溶性活性磷(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流程如图12所示,检测限为0.5nM。

图12 一种检测可溶性磷酸盐的rFIA系统

Kortazar等[33]使用的方法与Ma等[32]的方法类似,但对试剂的进样顺序做了修改,也没有采用LWCC。其不同之处在于:在Ma等人的流动设备中,水样被蠕动泵抽入抗坏血酸中,经过简单的混合后,与钼酸铵混合试剂混合形成磷钼蓝然后流经检测设备进行测定。但在Kortazar等人的流动设备中,先将抗坏血酸与钼酸铵试剂进行混合,然后再与被抽入的样品混合并反应。在完成进样和检测后,加入NaOH溶液移除会对下次测量造成影响的磷钼蓝。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析峰值以得到最好的回归模型,避开了基质效应。同时,通过在具有相同硫酸浓度的钼酸盐试剂中注入抗坏血酸,将FIA中常见的纹影效应最小化。此方法减少了实验的成本,得到了较低的检测限——平均值为0.007±0.002 mg/L。

Ellis等[34]将FIA和分光光度法结合,在检测设备中加入17mm光程的多反射流通池(multi-reflection flow cell,MRC),对海水、河口和淡水水体中的硝酸盐进行了测量。该方法用锌柱还原法代替了传统了镉柱还原法,使得测量更加简便、稳定性高、无毒性,且硝酸盐的还原速率更快,进样速度达到40 samples / h,检测限可达到1.3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适用于盐度范围较大的水体。黄勇明等[35]利用FIA和分光光度法对海水中的活性硅酸盐进行了快速分析。进样系统采用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FIA-3110分析仪,测量设备为20mm光程的分光光度计,得到的检测限为0.5μM,同一水样连续测3 次仅需4.5 min,测定硅浓度11.7μM的南海水样,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

Feng等[36]将rFIA与1m长LWCC以及分光光度计相结合,研发了可以同步测量海水中纳摩尔级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检测系统,其流程简图如图13所示。该方法在传统rFIA(图10b)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六通道二位阀(6-port,2-position injection valve),减少了试剂和样品的消耗。另外,在LWCC与第二个二位阀之间增加20cm的背压管可防止气泡进入流通池,避免气泡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该方法所得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对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检测限都达到了0.6nM。

图13 一种检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FIA系统

上述基于FIA营养盐检测与分析技术主要基于实验室或船载设计,近年来,随着营养盐在线监测需求的不断提高,基于FIA技术及LWCC的极低浓度营养盐全自动在线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学者们的重视。Adornato等[37]利用FIA和LWCC研制了可测量寡营养海域痕量硝酸盐及磷酸盐检测设备—SEAS (Spectrophotometric Elemental Analysis System)。该设备体积小、精度高,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检测分别采用150mm和500mm长LWCC,硝酸盐和磷酸盐检测范围分别为2nM~20μM和1nM~1μM。李彩等[38]基于FIA结合5m长LWCC,设计了海水中极低浓度营养盐在线测量仪,检测限达到了0.2 nM。

2.3 SIA在海水营养盐检测研究中的应用

SIA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现场在线营养盐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Amornthammarong等[39]利用SIA和2m长LWCC对低浓度的硅酸盐进行了检测,得到了检测限为0.1μM、测量范围为0.1~10μM的测量结果。利用该方法对佛罗里达海峡附近湾流的硅酸盐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证明了此方法应用于淡水和海水中硅酸盐的研究的可行性。Mesquita等[40]将一个新型的多反射流通池(multi-reflective cell,MRC)与SIA结合,将MRC连接到一个八通道选择阀上,以解决海水磷酸盐中不同盐度的样品以及反应界面轻度折射对测量造成的干扰,其流程如图14所示。该系统在八通道选择阀的另一个通道上连接传统的流通池(conventional flow cell,CFC),与MRC形成对照(CFC与MRC光程均为10mm)。结果显示,一方面,顺序注射技术自身的多功能性对于磷酸盐的测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MRC相比CFC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磷酸盐,利用MRC测量的检测限可达到0.007μM。

图14 一种检测磷酸盐的SIA系统

Infante等[41]利用SIA和分光光度法对水中的铵盐进行了测定。该研究将FIAlab公司的10mm光程Z型流通池与分光光度计结合,基于传统的SIA流程(图5),运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测定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的检测限为32 μg/L。由此可见,优化顺序注射参数分析模型也是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限的重要途径。

Frank等[42]基于SIA研发了可快速检测沿海水域活性磷酸盐的系统。测量设备采用荧光光度计,注射泵、阀和检测器由自己编写的python程序控制,进样速率可达270 samples/h,检测限达到了0.05μM。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SIA系统特别适合于浓度梯度和盐度变化大的环境,并且适用于无人值守的自动连续监测。

Green Eyes公司研发的基于SIA的EcoLAB II和NuLAB多通道水下原位营养盐在线监测系统,可在线自动分析海水五大可溶性营养盐。仪器体积小,方便携带,可用于岸站、船载以及水下原位检测。EnviroTech公司基于SIA研发了NAS-3X和MicroLAB原位营养盐分析仪,自动检测最多4个参数:硝酸盐、铵盐、磷酸盐和硅酸盐。相比于NAS-3X原位营养盐分析仪,MicroLAB测量范围和精度更高,应用水体更加广泛,体积较小,有较好的便携性。

在国内,李彩等[43]基于SIA以及分光光度法研制了海水硝酸盐/亚硝酸盐水下原位快速测量仪。该仪器采用100mm LWCC作为样品池,实现了快速测量,单个样品测量时间可缩短至4 min。仪器的试剂消耗小、功耗低、自带排废收集装置,适于原位测量。韩双来等[44]基于SIA和分光光度法研发了海水总氮在线分析仪,仪器能够满足水体总氮在线监测要求,适合长时间在线分析。

2.4 其他流动分析技术在海水营养盐检测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受配套技术所限,LOV和“芯片实验室”技术等新兴高集成度自动进样技术在海水营养盐自动检测中的应用和研究较少。LOV目前涉及的应用范围有限,主要集中于金属分析[45]和生物化学[46]领域的研究。“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在海水营养盐自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亦处于起步阶段[47, 48]。

虽然发展尚未成熟,但基于海洋检测设备全自动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趋势,LOV和“芯片实验室”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在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领域会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快速发展。

2 结论与展望

流动分析技术对海水营养盐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五十年代诞生以来,对海水营养盐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颠覆性的推动。随着应用需求的日益提升,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技术和改进方案对流动分析技术进行优化。毋庸置疑,流动分析技术目前是推动营养盐及其他生化自动化检测发展和成熟的关键技术。应该可以预见,随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不断推进,为了顺应海洋检测/监测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原位,由近至远,由浅入深的发展趋势,流动分析技术将会朝着如下方向改进:

(1)提高检测速度。对于海水营养盐的现场原位检测,一方面较长的检测时间会造成电能的浪费;另一方面反应物在管路较长时间的停留导致的管路清洗不彻底对于痕量级营养盐的检测有很大影响[43]。检测速度的提高对于营养盐的现场原位检测以及走航式观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进样技术、研究缩短反应时间以及利用更高效的还原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仪器的整体检测速度。

(2)降低检测限。具备低检测限的流动分析技术对海洋表层及寡营养盐海域低浓度营养盐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分析物,运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可降低检测限。例如,利用化学发光法可以有效测定部分大洋表层和寡营养盐海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49]。因此将多种检测方法与流动分析技术结合,可在进行快速、在线或者原位检测的同时,有效降低检测限;另一方面,增加测量光程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降低检测限[50],该方法可通过液芯波导(LWCC)来实现[51]。可以预见,对于海水营养盐的分析,LWCC以及其他长光程流通池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3)分析系统更加自动化、微型化。集成化和微型化是流动分析技术发展的趋势。“阀上实验室(LOV)”和“芯片实验室”的运用使得分析系统体积大大缩小,耗电量及试剂消耗量也大大减少,仪器更加便携化[52],它们与流动分析技术的结合是海水营养盐检测的一大发展方向。此外,LWCC也促进了小型化分析系统的发展[53],基于LWCC的便携式原位仪器的开发也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流动分析技术是海水营养盐在线和原位检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相对成熟的流动分析技术(如FIA和SIA)已经在海水营养盐检测领域有了较多的应用,尤其低功耗、试剂用量小、集成度高的SIA和LOV更适合海水营养盐及其他生化参数的在线分析。“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和LOV是未来营养盐在线及原位检测技术的主力军,它们的应用将使海水营养盐的分析过程和仪器设备更加便携和自动化。我国对于流动分析技术及其在海水营养盐检测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较多是利用仪器进行实验室的检测或基于国外已有的技术进行现场观测,对于技术本身的改进和优化及将其应用在营养盐仪器中的技术研究较少,与国外差距较大。相信随着国家对海洋监测技术及其产业化的不断重视和支持及科研人员的努力,在海水营养盐自动检测方面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1]MA J, YUAN D, LIN K, et al. Applications of flow techniques in seawater analysis: A review[J]. Trends in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 10: 1-10.

[2]MA J, ADORNATO L, BYRNE R H, et al. Determination of nanomolar levels of nutrients in seawater[J]. 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4, 60: 1-15.

[3]于志刚. 海水中溶解有机磷的测定方法[J]. 海洋学报, 1999, (05): 137-143.

[4]赵卫红, 焦念志,赵增霞. 海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同时测定[J]. 海洋科学, 1999, (05): 64-66.

[5]马惠昌. 流动分析技术的发展[J]. 分析仪器, 1994, (3): 1-4.

[6]SKEGGS L T.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colorimetric analysis[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1957, 28: 311-322.

[7]方肇伦. 流动注射分析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52.

[8]PATTON C J,CROUCH S R.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flow-injection analysis and air-segmented continuous flow analysi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86, 179(00): 189-201.

[9]RUZICKA J,HANSEN E H. Flow injection analyses : Part I. A new concept of fast continuous flow analysi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75, 78(1): 145-157.

[10]RUŽICKA J,STEWART J W B.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 Part II. Ultrafast 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us in plant material by continuous flow spectrophotometry[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75, 79: 79-91.

[11]LENEHAN C E, BARNETT N W,LEWIS S W. Sequential injection analysis[J]. The Analyst, 2002, 127(8): 997-1020.

[12]RUZICKA J,MARSHALL G D. Sequential injection: a new concept for chemical sensors, process analysis and laboratory assay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90, 237(2): 329-343.

[13]CERD V, ESTELA J M, FORTEZA R, et al. Flow techniques in water analysis[J]. Talanta, 1999, 50(4): 695-705.

[14]RUZICKA J. Lab-on-valve: universal microflow analyzer based on sequential and bead injection[J]. Analyst, 2000, 125(6): 1053-1060.

[15]CHOW A W. Lab-on-a-chip: Opportunities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J]. AIChE Journal, 2002, 48(8): 1590-1595.

[16]何晨光, 杨春江,王馨. 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0, (05): 357-360.

[17]MANZ A, GRABER N,WIDMER H M. Miniaturized total chemical analysis systems: A novel concept for chemical sensing[J]. 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 1990, 1(1-6): 244-248.

[18]赵亮,黄岩谊. 微流控技术与芯片实验室[J]. 大学化学, 2011, 26(3): 1-8.

[19]HENRIKSEN A.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w-level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ates in fresh and saline waters[J]. Analyst, 1965, 90(1066): 29-34.

[20]CHAN K M,RILEY J P. The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phosphate in sea water[J]. Deep Sea Research and Oceanographic Abstracts, 1966, 13(3): 467-471.

[21]MURPHY J,RILEY J P. A modified single solution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hosphate in natural water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62, 27(00): 31-36.

[22]BREWER P G,RILEY J P. The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nitrate in sea water[J]. Deep Sea Research & Oceanographic Abstracts, 1965, 12(6): 765-772.

[23]BREWER P G,RILEY J P. The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silicate-silicon in natural wate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ea water[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66, 35(1): 514-519.

[24]ZHANG J Z. Shipboard automated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oncentrations of nitrite and nitrate in oligotrophic water by gas-segmented continuous flow analysis with a liquid waveguide capillary flow cell[J]. Deep Sea Research Part I 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 2000, 47(6): 1157-1171.

[25]LI Q P, ZHANG J Z, MILLERO F J, et al. Continuous colori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monium in seawater with a long-path liquid waveguide capillary cell[J]. Marine Chemistry, 2005, 96(1): 73-85.

[26]HASHIHAMA F, KANDA J, TAUCHI A, et al. Liquid waveguide spectrophotometric measurement of nanomolar ammonium in seawater based on the indophenol reaction with o -phenylphenol (OPP)[J]. Talanta, 2015, 143: 374-380.

[27]ANDERSON L. Simultaneous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nitrite and nitrate by flow injection analysi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979, 110(1): 123-128.

[28]JOHNSON K S,PETTY R L. Determination of phosphate in seawater by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with injection of reagent[J]. Analytical Chemistry, 1982, 54(7): 1185-1187.

[29]JOHNSON K S,PETTY R L. Determination of nitrate and nitrite in seawater by flow injection analysis[J]. Limnology & Oceanography, 1983, 28(6): 1260-1266.

[30]THOMSEN J, JOHNSON K S, PETTY R L, et al. Determination of reactive silicate in seawater by flow injection analysis[J]. Analytical Chemistry, 1983, 55(14): 2378-2382.

[31]MOTOMIZU S, MIKASA H,TOEI K. Fluor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nitrite in natural waters with 3-aminonaphthalene-1,5-disulphonic acid by flow-injection analysis[J]. Talanta, 1986, 33(9): 729-732.

[32]MA J, YUAN D, ZHANG M, et al. Reverse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of nanomolar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 in seawater with a long path length liquid waveguide capillary cell and spectrophotometric detection[J]. Talanta, 2009, 78(1): 315-20.

[33]KORTAZAR L, ALBERDI S, TYNAN E, et al. An adapted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method of phosphate for estuarine samples avoiding matrix effects[J]. Microchemical Journal, 2016, 124: 416-421.

[34]ELLIS P S, SHABANI A M, GENTLE B S, et al. Field measurement of nitrate in marine and estuarine waters with a flow analysis system utilizing on-line zinc reduction[J]. Talanta, 2011, 84(1): 98-103.

[35]黄勇明, 袁东星, 彭园珍, 等. 海水中活性硅酸盐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快速测定法及其应用[J].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05): 935-940.

[36]FENG S, ZHANG M, HUANG Y,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nanomolar nitrite and nitrate in seawater using reverse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coupled with a long path length liquid waveguide capillary cell[J]. Talanta, 2013, 117: 456-462.

[37]ADORNATO L R, KALTENBACHER E A, GREENHOW D R, et al. High-resolution in situ analysis of nitrate and phosphate in the oligotrophic ocean[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7, 41(11): 4045-52.

[38]李彩, 孙兆华, 曹文熙, 杨跃忠, 等. 海水中极低浓度营养盐在线测量仪[J]. 光学技术, 2009, (35): 579-583.

[39]AMORNTHAMMARONG N,ZHANG J Z. Liquid-waveguide spectrophotometric measurement of low silicate in natural waters[J]. Talanta, 2009, 79(3): 621-6.

[40]MESQUITA R B, FERREIRA M T, TOTH I V,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lo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hosphate in estuarine and freshwaters—comparison of flow cells in spectrophotometric sequential injection analysis[J]. Anal Chim Acta, 2011, 701(1): 15-22.

[41]INFANTE C M C, MASINI J C,DOS SANTOS A C V. Development of a spectrophotometric Sequential Injection Analysis (SIA) procedure for determination of ammonium: 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approach[J]. Microchemical Journal, 2011, 98(1): 97-102.

[42]FRANK C, SCHROEDER F, EBINGHAUS R, et al. Using sequential injection analysis for fast determination of phosphate in coastal waters[J]. Talanta, 2006, 70(3): 513-517.

[43]李彩, 桂景川, 孙羚晏, 等. 海水硝酸盐/亚硝酸盐原位快速测量仪[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06): 1714-1718.

[44]韩双来, 项光宏, 唐小燕, 等. 基于顺序注射分析技术的总氮在线分析仪[J]. 中国环境监测, 2013, (03): 94-98.

[45]YU Y L, JIANG Y, CHEN M L, et al. Lab-on-valve in the miniaturization of analytical systems and sample processing for metal analysis[J]. 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1, 30(10): 1649-1658.

[46]LUQUE DE CASTRO M D, RUIZ-JIM NEZ J,P REZ-SERRADILLA J A. Lab-on-valve: a useful tool in biochemical analysis[J]. 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8, 27(2): 118-126.

[47]BEATON A D, CARDWELL C L, THOMAS R S, et al. Lab-on-Chip Measurement of Nitrate and Nitrite for In Situ Analysis of Natural Water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46(17): 9548-9556.

[48]LEGIRET F-E, SIEBEN V J, WOODWARD E M S, et al. A high performance microfluidic analyser for phosphate measurements in marine waters using the vanadomolybdate method[J]. Talanta, 2013, 116: 382-387.

[49]王燕, 刘素美, 任景玲, 等. 化学发光法测定天然水体中低浓度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J]. 海洋科学, 2011, (05): 95-99.

[50]武汉大学. 分析化学(4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17-218.

[51]LEI W, FUJIWARA K,FUWA K. 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us in natural waters by long-capillary-cell absorption spectrometry[J]. Analytical Chemistry, 1983, 55(6): 151-155.

[52]NIGHTINGALE A M, BEATON A D,MOWLEM M C. Trends in microfluidic systems for in situ chemical analysis of natural waters[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5, 221: 1398-1405.

[53]PASCOA R N, TOTH I V,RANGEL A O. Review on recent applications of the liquid waveguide capillary cell in flow based analysis techniques to enhance the sensitivity of spectroscopic detection methods[J]. Anal Chim Acta, 2012, 739: 1-13.

Flow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nutrients in seawater .

Yang Zeming1,2,Li Cai1*,XuConghui1,2,CaoWenxi1,GouMalong1

(1.StateKeyLaboratoryofTropicalOceanography,SouthChinaSeaInstituteofOcean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Guangzhou510301,China; 2.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flow analysis technique is summarized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flow analysis technique in the detection of nutrients in seawater are discussed.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low analysis technique in the detection of nutrient in seawater is also discussed.

flow analysis technique;seawater nutrients;flow injection analysis;sequential injection analysis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400603);广东省科技计划(2016A020222008);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项目(2010042)。

10.3969/j.issn.1001-232x.2017.04.002

2017-03-17

杨泽明,男,1994年出生,硕士生,主要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E-mail:zmyang@scsio.ac.cn。

李彩,研究员,E-mail:liclaire@scsio.ac.cn。

猜你喜欢
自动检测营养盐硝酸盐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角接触球轴承外圈锁口高度自动检测规改进
基于STM32的室内有害气体自动检测与排风系统
光电传感器在自动检测和分拣中的应用
凉水河子河营养盐滞留能力评估
K-F环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家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鉴别和防治
琼东海域冬季、夏季营养盐结构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2012年冬季南海西北部营养盐分布及结构特征
短期水分胁迫影响巴旦杏植株对硝酸盐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