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维燕,熊嫣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0072)
重庆产业类历史建筑再生模式探索
彭维燕,熊嫣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0072)
城市的文脉传承离不开历史建筑的支撑,产业类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非常重要的见证。保护产业类历史建筑的关键在于对其进行更新与再利用,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使其融入城市的片区发展。该文简要介绍了重庆产业类历史建筑的背景与概况,分析了其特色与价值,在探索其保护与利用趋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类历史建筑的再生模式。
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利用;城市发展;再生模式
图1 陪都时期工业区和生活区格局示意资料来源:参见《重庆通史》改绘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现代工业基础雄厚。追溯重庆工业的发展历史,其萌芽于19世纪末开埠,发展于抗战时期,大发展于三线建设时期。各个时期工业的发展都同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工业在重庆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推波助澜的贡献。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重庆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发展阶段。
环保要求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退二进三”、“退二优三”使得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工厂退出城市的舞台,这些面临旧城更新改造的区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空间。在新旧交替之际,如何处理好“旧”的工业遗产与“新”的城市片区的关系,传承城市发展文脉,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大量的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就是旧城更新改造过程的主体。
重庆的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主要是指分布于长江、嘉陵江两岸的工业建、构筑物及其所在地区,其始建于19世纪30年代,在70、80年代取得辉煌发展后又逐步走向衰落。因为工业发展初期,对于水运交通和用水相对依赖,因此大部分工业企业都沿长江、嘉陵江选址并建厂,并逐步发展与壮大,形成了后来的建设厂、嘉陵厂、重钢、特钢厂等[1](见图1)。据初步统计,重庆主城两江四岸的工业用地近20km2。如何对待这些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其地段资源,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做好这些用地的更新是完善城市自身结构、提高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良好契机。
2.1 历史价值
产业类历史建筑是城市文明和技术发展的历史印迹。其历史价值体现如下:
(1)历史形象的载体——如重钢,一个钢铁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大渡口区的发展;
(2)历史活动的体现——如厂区建造的历史原因、重要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活动等;
(3)历史环境的客观反映——如厂区家属楼的布局风格、建筑风格反映了计划经济时代生产、生活方式一体化的特征,生产建筑的构造技术也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方式。
2.2 区位价值
重庆的产业类历史建筑大量分布于两江四岸沿线,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及景观资源条件,既是主城生态、社会资源的休闲生态轴,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及旅游的发展动力轴。对产业类历史建筑进行功能置换,融入新兴产业文化,有利于丰富城市记忆与形象,更能够提高其潜在的文化附加值,形成新的公共文化。产业类历史建筑的区位价值体现在:
(1)具有地理优势——产业类历史建筑位于两江四岸沿线,滨江路便捷通达主城各组团中心;
(2)具有资源优势——从物质环境来看,城市需要更多不同类型的建筑,如精致与粗犷、新与旧,以支撑衍生这个城市的丰富性;从空间环境来看,这些区域在空间上更加近江亲水,突显重庆地域特色。
2.3 技术与美学价值
式中:x0,y0为平移参数;α为旋转参数;m为尺度参数;x2,y2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平面直角坐标;x1,y1为原坐标系下平面直角坐标[7];坐标单位为m。
产业类历史建筑的个性品质突出地表现为技术美学特征。工业建筑特有的空间需求,对新材料技术的开拓性应用,对高效率、标准化的追求等,使其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具有独特的品质与美学特征。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技术与美学价值体现在:
(1)造型和结构设计特征——其结构、材料和工艺反映了当时的建造水平;
(2)景观特征——大空间的工业建筑、构造物、独特的设施设备或生产流线都具有工业美感和感染力;
(3)建筑特征——工业建筑的良好结构、大跨度、大空间特征为功能置换提供了改造的灵活性。
重庆主城区产业类历史建筑区位典型、历史底蕴深厚、遗存丰富,其保护与利用趋向于融入区域城市功能,发挥景观特质,传承城市文脉。
3.1 融入区域城市功能
产业类历史建筑的再生关键在于恢复片区的活力,使“旧建筑”与“新功能”巧妙融合,完善城市整体功能。所以,对于这类建筑再生的功能定位,不是简单的优秀案例抄袭或个别成功经验的模仿,不能孤立在城市整体功能规划之外,而应该立足于其自身发展条件,通过对城市或者片区的城市功能关系分析推导来确定其定位。首先应梳理基地内部有关交通流线、空间节点及有价值需保留的信息,然后分析基地与周边区域城市整体环境的关系,基地所属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片区的功能要求,从而为再生后的功能定位做出导向。
3.2 发挥景观特质
作为滨水工业地段,江湾岸线、台地错落,都具有强烈的工业景观效果。应对现状景观构成进行分析,首先是梳理大的景观背景与景观结构,确定地段的景观框架,如景观视线通廊、景观眺望点等;然后应对基地内标志性构筑物、建筑空间进行梳理。建筑的改造应提取原有建筑的特色元素,结合新功能引入新的创作手法,做好“旧”与“新”的对比,使工业美感与现代艺术气息融合,发挥出地域景观特色。
3.3 传承城市文脉
在片区空间结构设计中,应遵循原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选择性划定工业遗产建筑及构筑物保护范围,保存原生产线的空间肌理,同时对空间秩序进行人性化改造整合,使空间组织符合人的活动和心理需求;并在交通规划、绿地空间结构规划中将工业遗产的空间节点串联起来,形成景观序列。应在控规层面为修建性详细规划、环境空间设计和建筑设计提出适用于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控制指标和依据,为其发展预留空间。
4.1 融合式的保护型模式
融合式的保护型模式让产业类历史建筑积极融合到现代生活当中。
融合式的模式之一是动态开放保护。即向公众开放产业类历史建筑,作为工业展示空间,陈列工业设备、演示工艺流程、介绍工业文化等。如英国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的动力馆[2]。
融合式的模式之二是环境协调保护。即重视整体环境的保护,具有良好景观环境的片区可在原绿化的基础上改造为公共环境或者公共服务设施区域;那些具有极高价值和重要保留意义者,设立核心空间,对其实施重点保护,周边环境与其协调[3]。
4.2 先导式的再生型模式
先导式的开发模式是强调将产业类历史建筑作为一种可以增值的文化因子,将这种具有特色的工业传统基因与其他产业因子叠加,来激活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活力。
先导式的模式之一是以旅游文化为主导,如台湾高雄的驳二艺术街区,配套建有咖啡馆、文创店、演艺厅等,以创新、实验、前卫为理念打造艺术展示区,为艺术家及学生提供创作发表的空间,不定期举办文艺活动,也成为城市的旅游亮点。
先导式的模式之二是以生态艺术为先导,如伦敦泰晤土河水闸公园,这个项目主要是借鉴生态观念和大地艺术的形式语言,将原基地的化学工厂改造为既具生态性又体现艺术性的城市公共空间。
先导式的模式之三是以居住建设为先导,利用工业区的历史特征和区位优势开发居住功能。如泰晤士河上最大的码头——1873年建成的巴特勒仓库建筑改造为98套公寓就是典型的案例。
先导式开发模式中,结合产业类历史建筑所处地区城市整体环境、功能需求,可将其改造为公园、展览馆、图书馆、文化行政机构、住宅、酒店、餐厅、购物中心等,使其能在城市中承担一个适当的新角色[4]。在改造过程中,有必要进行配套设施的完善及空间景观的美化,如增设车库、设备、社会保障机构,穿插加入广场、绿化、喷泉,在满足新功能的同时,选择性烘托该地区的传统地标。
4.3 综合式的保护再生模式
综合式的保护再生模式是指在同一地块或空间单元中容不同的使用性质和功能。典型案例为英国伯明翰市的布德利地区。该地区被改造为一系列住宅、办公楼、商业设施广场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场所。其最典型的设计内容是核心间和序列空间节点的设计。核心空间内,建筑设计保留原来岸两层的特点,建筑细部的处理采用了许多传统工厂、码头有的构件或工具。序列空间节点的打造提升了场地的感染力把不同的历史节点、场景按工业空间结构连接,给人们以整、深刻的场所体验。
产业类历史建筑再生模式中功能再生、与周边关系再生新旧建筑关系再生、公共空间再生的方式都是具体保护中着重考虑的问题。在具体保护中,应根据保护的资源条件、护对象的特征等来进行最佳的模式组合选择。
[1]张毅.与城市发展共融——重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探索[D].重庆:重庆大学,2007.
[2]刘伯英.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J].建筑学报,201(1).
[3]刘芳芳,卫增岩,裘知.欧洲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更设计初探——以希腊、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工业遗产改造为[J].建筑与文化,2016(5):237-239.
[4]孙晓庆.创意产业背景下产业建筑遗产的更新设计析[J].建筑技术,2016(10):946-948.
责任编辑:孙苏,李红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召开市级专业能力提升项目暨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推进会
近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在厚德楼201会议室召开了市级专业能力提升项目暨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推进会。教务处、实训中心负责人及土木工程系、轨道与机电工程系、交通与市政工程系主任、教学总支书记、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等参加了此次讨论会,刘幼昕副院长出席并主持会议。
会上,项目负责人先后对各自负责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各部门负责人从重庆市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基本条件和实训基地建设参考指标出发,与项目团队就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学生发展、实训实习条件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对项目的资金安排、进度安排、项目的实施给予了相应的建议。刘幼昕副院长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分别对市政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城市轨道运营管理4个市级专业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方案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市级实训基地建设2个子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点评。
此次会议优化了各项目的实施方案,加强内涵建设和条件建设的统筹,有效提高了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为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Research on Renewal Model of the Industrial Historic Buildings in Chongq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a city relies to some extent on its historical buildings,and the industrial ones are a very important witness to the devel opment of the city.The key to protecting the industrial historical buildings lies in the renovation and reuse,and makes them develop with the city by giv ing them new functions.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profile of the industrial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Chongqing,analyzes the charac teristics and values,and presents the renewal model for this type of buildings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trend.
industrial historic buildings;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urban development;renewal model
TU-87
A
1671-9107(2017)08-0045-03
基金论文:该论文为重庆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2015年重大课题“装配式住宅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城科字2015第(0-1)号论文之一
10.3969/j.issn.1671-9107.2017.08.045
2017-06-12
彭维燕(1980-),女,重庆人,研究生,工程师,讲师,主要从事规划、建筑类教学和研究工作。
熊嫣(1981-),女,湖南人,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规划、建筑类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