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文/付先锐 段 纲 贾 华
藏纳农耕记忆的石磨
图 文/付先锐 段 纲 贾 华
◎石磨载满乡愁
公园小桥上,一排排石磨为跳墩,流水从跳墩间流过;园内步道边,一排排石磨作景观,游客在漫步时勾起乡愁。这是贵州省修文县城边正在修建的“荷塘月色”公园(暂名)里的独特景观。
修文“荷塘月色”公园位于修文县城以东约1.5公里处的贵毕公路旁,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公益性城市公园,其中部分已经初步建成并向市民开放,景观步道两旁摆满了一块一块的石磨,给人一种亲切感。在荷塘边的跳墩桥上,一个个跳墩石也是由一块块石磨摆放而成。在公园的一角,还堆放着上千块石磨,等待着下一步摆放。石磨,已经成为“荷塘月色”公园的一道独特景观。
“看到这些石磨,就想到小时候在家和父母一起推磨磨包谷面的场景,给人一种亲切之感。”“看到这些石磨,就让我记住了乡愁。”前来游园的游客看到此情此景,都牵出了各自的乡愁情怀。
修文县城古名龙场,地处黔中腹地,贵阳北郊,明初少数民族政治家奢香夫人治理水西(今毕节市一带),建“九驿十桥”,其中首驿就是龙场驿(今修文县城)。后来,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先生被贬谪到龙场任驿丞,潜心悟道讲学,创立了阳明心学体系,使阳明心学和修文蜚声海内外。
为了弘扬阳明文化,再现驿站文化,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园记住乡愁的好去处,修文县决定建设“荷塘月色”公园,使之与一公里之外的阳明文化公园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为突出驿站文化和乡愁文化,修文县还将在公园内建设浓缩的“九驿”景观,并四处收集了2800块石磨,因地制宜地摆设在园内供游客观赏。
◎石磨,农耕文明的烙印
石磨是农耕文明的烙印。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地每户农家有一两副石磨,其中一副是大磨,一副是小磨,有的人家还配有舂稻谷的石臼。石磨、石臼,是农家生产生活资料的标配。大石磨下面配上装面的四柱磨箱,小磨下面配有磨架,用来磨豆浆、糯米等食物。而石臼则用来给谷物脱壳的。后来,随着 “电力时代”的到来,这些物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打米机、脱粒机、磨面机、打浆机。此番修文修建“荷塘月色”公园,这些老物件算是有了一个号的“安置”。
责任编辑 肖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