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模式的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2017-09-03 10:12:12陈倩清汤婧陈芳张波
航海教育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船体分段实训

陈倩清,汤婧,陈芳,张波

(1.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2.武汉大学,武汉 430070)

基于PDCA模式的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陈倩清1,汤婧1,陈芳2,张波1

(1.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2.武汉大学,武汉 430070)

为了落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达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的目的,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船体装配与检验”实训课程为例,将PDCA管理循环模式作为教学主线,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设计教学改革方案,将PDCA管理循环模式与企业的7S管理标准纳入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

高职院校;船体装配与检验;PDCA质量控制循环模式;实训课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并存的矛盾突出[1],技能劳动者数量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仅占5%[2]。2016年中国有1200多万名本科生和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但不少企业依然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成为导致大学生失业率高的因素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从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为了落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学结合、就业导向”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达到在就业竞争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的目的,本文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船体装配与检验”实训课程为例,将PDCA管理循环模式作为教学主线,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设计教学改革方案,将PDCA管理循环模式与企业的7S管理标准纳入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检索可见,目前基于PDCA管理循环模式的课程改革研究只涉及护理、计算机、财会、金工及电工等专业[3-6],而船舶类专业课程改革未见运用,本文结合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一、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和知识灌输,重视知识与操作,忽视职业素养培养,没有真正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根据行业特点,结合地区优势,模拟企业生产模式,进行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造就社会需要的能直接进入企业岗位的技能人才。船舶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核心课程包含“船体装配与检验”,该课程是一门专项综合实训课程,该实训课程贴近船舶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让学生能够较全面深入地理解船舶的建造过程。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工学结合、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专业定位的主导思想。传统的“船体装配与检验”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学设计不合理。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图、切割、装配和焊接的技能,课程的设计内容是根据船体图在钢板上下料,完成分段装焊。传统的“船体装配与检验”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与实际生产情况脱轨,无法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二是教学方法不得当。传统的“船体装配与检验”课程教学采用灌输方式,对学生工作任务分工不明确,导致“教师做,少量学生跟,大量学生看,部分学生玩手机”的课堂状态,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教学管理不规范。由于实训过程中缺乏定置化管理,切割下来的船体零部件、边角料及铁屑较多,装焊平台“脏、乱、差”,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是课程评价内容及方式不完善。课程考核方式未真正体现过程评价,评价内容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职业素养的考核。

二、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及思路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体系[7],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1930年提出,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Edwards Deming)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故又称为戴明环。

PDCA是英语单词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处置)的首字母,该循环模式就是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和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的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过程的实施,完成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即P——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制订实施计划;D——实施计划;C——评估结果;A——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就返回到计划阶段,或者如果结果满意就对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阶梯式上升。

“基于PDCA管理循环下的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船体装配与检验’课程为例”的教改项目,其思路是以PDCA管理循环模式作为教学主线,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设计教学方案,将PDCA模式与企业的7S管理标准纳入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分为生产准备、船体纸质分段模型制作、钢制船体分段装配和分段检验4大项目9项任务,细化教学任务及目标,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以多种角色参与实践教学,帮助学生零距离进行后续阶段的顶岗实习。其目的是通过对船体分段装配、装焊及检验实训与“教、学、做”教学环节,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船体建造及其各阶段的工艺技术,加深学生对船舶建造的合理性、各施工环节的工艺技术及工艺设备、设施、船体建造质量及效率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增加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掌握企业7S管理内容及要求,为将来胜任复杂的船体造修各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际技能和综合技术处理能力。

三、基于PDCA模式的实训课程教学设置

“船体装配与检验”课程的特点不仅是空间概念强而且具有高度实践性、综合性、灵活性,因此需要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1. 课程设计

(1)更新教学理念。引入PDCA模式于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根据教学任务制订每日工作计划并遵照执行,每天课程结束需要总结任务完成情况,若存在问题,需重新制订计划并解决问题,每日的工作任务是一个严谨生产的循环过程(见图1)。

图1 基于PDCA管理循环下的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2)重设教学内容。改革前,课程要求学生按照图纸直接在钢板上下料切割进行装配;改革后,教学模拟实际生产过程,将教学任务细化为9项工作任务,并基于企业PDCA的管理模式制定了《工作日志》,内容包括“工作任务、任务分工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及质量、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明天工作计划与分工”等版块。

(3)转变教学方法。通过工作任务的分解与分阶段,明确任务及分工,教师导,学生做,学生小组之间开展自检与互检,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和总结。

(4)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改变以往一次性考核,采用全过程化评价方式。采用企业产品质量检验的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方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实施学生自评、项目经理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

2.课程内容的组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9个工作任务:

(1)读图、完成构件下料清单。通过设计“构件下料清单”,引导学生完成选定船型分段的构件名称、构件尺寸及数量的清单。通过该任务的执行,可巩固学生对船舶或者国家标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应用。

(2)编制分段装焊工艺、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分段装焊顺序和装焊工艺。此项任务需要学生熟悉和掌握分段加工过程及零部件、分段装配和焊接的相关知识。

(3)编制分段建造生产计划。小组成员合作共同研究并制订生产工作计划,合理分工,能全面自主地按照计划实施工作任务。此项任务考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及对整体知识的掌握。

(4)纸板分段模型制作。各小组成员根据以上生产设计成果制作纸板分段模型,通过此项任务的执行,可巩固学生套料和下料的相关知识。

(5)检验并修改“分段构件清单”。完成制作纸板分段模型后,各小组成员将对此模型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通过检验重新修改“分段构件清单”及分段建造生产计划。

(6)切割焊接基本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割与焊接基本训练。

(7)钢制分段装焊。根据修改后的“分段构件清单”和分段建造生产计划,全班分两组完成两个钢制分段的装焊。通过此次任务的实施,学生掌握基本切割焊接技术,以及零部件和分段的装焊技术。

(8)检验与矫正。对钢制船体分段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并进行矫正。

(9)总结。通过总结评价,让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培养学生基本的工作素养。

3.课程的考核和评价

评价方式是教学过程的导向,实训课程尤为重要。通过对教学项目进行分解,对任务的实施过程进行阶段测评,并结合职业素养、项目组成员间的合作凝聚力,以工作任务进度及任务完成的质量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结合各项目组的工作总结和下阶段工作计划进行综合评价。

“船体装配与检验”课程评价指标包括职业素养与7S执行情况、团队合作、任务执行与完成情况等(见表1);学生实训成绩由学生自我评价、项目经理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成绩权重分别各占1/3(见表2)。

表1 “船体装配与检验”课程评价表

表2 “船体装配与检验”课程学生实训成绩组成

四、教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实践

本改革课程开展过程中,将PDCA模式贯穿于各任务执行中,以实训场地定置化管理为抓手,开展学生多角色转换的实训课程教学。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小组成员合作共同研究并制订每天的工作计划,计划包括个人及整体实施计划,实训时落实各小组所制订的工作计划,任务完成后开展自检与互检,找出问题,提出修改措施,完成《工作日志》,进行下一轮循环。

1.理念与意识的要求

本课程开展过程中,将PDCA循环理论以及产品质量检验的“三检制”贯穿于各任务执行中。将质量控制循环理念PDCA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质、安全、节约的7S管理纳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定置化管理。教学过程中对实训用材料、工具和设备的摆放定置化,卫生与安全管理进行目标化,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节约、安全意识。

2.角色的转变与扮演

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为编剧和导演,学生根据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角色,开展多角色转换的情境教学。在执行任务1~3的时候,学生是工程师;执行任务4~7的过程,学生是技术工人;在执行任务8~9中,学生是检验员。通过角色的“扮演”,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全真模拟船舶建造过程。

3.任务的实施与记录

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小组成员合作共同研究并制订工作计划并设计《工作日志》,其内容包括“工作任务、任务分工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及质量、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明天工作计划与分工”。工作日志由各项目组经理完成,并上交实训指导教师审阅与指导。如此以实训场地定置化管理为抓手,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有据可查、可询、可依。

五、 结语

基于PDCA质量管理循环模式的教学体系的贯彻和实施中,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师生的肯定。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有些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及参与性、积极性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学生自评成绩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难以确知,经费、场地、材料等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在教学改革实施中继续细化和完善课程内容,提升教师带教水平和提高学生主人翁精神;进一步深入调研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并对本实训课程收集的各方面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1] 2015年大学生毕业季: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EB/OL].(2015-07-15).http://career.eol.cn/news/201507/t20150715_1288644.shtml.

[2] 就业难VS用工荒:高技能劳动力缺口警钟再次敲响[N].中国青年报,2016-11-28.

[3] 游震洲,董军勇.高职机制专业“金工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86-88.

[4] 陈倩清.基于企业化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13(1):78-80.

[5] 高薇,刘洪,孙静.PDCA循环在口腔临床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高教],2013(3):74-80.

[6] 梁江滨.PDCA循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动态控制中的应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0(7):12-16.

[7] pdca[EB/OL].[2016-11-12].http://baike.so.com/doc/5430293-5668549.html.

青岛市面向全球引进海洋人才

山东省青岛市人才办、青岛市人社局发布《青岛市面向全球引进海洋高层次人才公告》,拿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青岛国际邮轮港管理局副局长等海洋高层次人才岗位370余个,诚邀全球海洋英才来青岛创新创业发展。

此次集中发布的岗位需求,重点围绕夯实海洋科技发展基础、增强海洋科技发展后劲、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的需要,着力引进海洋生命过程与资源利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生物等海洋基础研究人才,以及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制药、港航物流等海洋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主要以科研、教学、管理、技术等岗位为主。其中,博士及正高级职称需求占到90%以上,多数要求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

此外,青岛市作为长江以北第一个设定法定机构的城市,在此次人才引进中,首次拿出青岛国际邮轮港管理局和青岛蓝谷管理局的高级管理岗位和部分专业管理岗位面向全球招聘,标志着青岛市在部分功能区试点法定机构和职员管理改革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文献来源:齐鲁网http://news.csi.com.cn/37305bf0-46c2-4376-b6df-4ce50fec9649.html(2017-04-27)

2016-12-22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基于PDCA管理循环下的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船体装配与检验’课程为例”(浙教办高教〔2016〕102号)

陈倩清(1964-),女,教授,主要从事船舶与焊接技术教学与研究。

G712

A①

1006-8724(2017)02-0079-04

猜你喜欢
船体分段实训
船体行驶过程中的压力监测方法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分段计算时间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太空探索(2016年9期)2016-07-12 10:00:04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焊接残余应力对船体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分析
焊接(2015年9期)2015-07-18 11:03:51
赴美军“仁慈”号医院船驻船体会
水下爆炸气泡作用下船体总纵强度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