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孕妇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2017-09-03 02:07耿翠霞白晓蔚刘小燕路建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二聚体

耿翠霞,高 娜,白晓蔚,刘小燕,路建莉

(1.河北省邢台市红十字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2.河北省晋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0000;3.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潜伏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孕妇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耿翠霞1,高 娜2,白晓蔚3,刘小燕1,路建莉1

(1.河北省邢台市红十字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2.河北省晋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0000;3.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目的 探讨潜伏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孕妇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就诊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产妇分娩时给予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对照组产妇分娩时则给予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观察两组孕妇凝血系统指标(血清D-D水平以及产后出血量)及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产妇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水平大于对照组,且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而产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小于对照组,上述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均有学意义(P<0.05)。结论 潜伏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可明显改善产妇的血液高凝状态及分娩结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潜伏期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分娩镇痛;血清D-二聚体;分娩结局

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分娩疼痛收到更多人的关注,无痛分娩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近年来,产科医生一直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最大程度减少产妇的疼痛感,并且使产妇在生产时保持清醒状态。然而,传统的分娩镇痛一般选择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介入,镇痛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大部分医院已经开展潜伏期分娩镇痛,受到了广大产妇的认可[1]。本研究通过潜伏期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分析此种镇痛方法对孕妇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就诊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试验组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1.35±2.36)岁,体重46~67 Kg,平均(51.85±1.94)Kg,孕期37~41周;对照组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2.26±2.37)岁,体重45~67 Kg,平均(52.86±1.83)Kg。两组产妇在年龄、体重、孕期等资料经统计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无早产或难产指征,并且均为第一次妊娠;②所有产妇能够耐受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麻醉,对上述两种药物无不良反应史;③患者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产妇既往存在不良孕产史,如先兆流产等;②产妇产检及B超检查提示胎儿有遗传性疾病或发育异常等。

1.2 镇痛方法

对产妇的详细信息给予记录,给予各组孕妇相应分娩措施和护理。两组患者根据宫口扩张直径的不同选择进行分娩镇痛的时机,对照组在宫口扩张直径<3 cm时进行分娩镇痛,试验组则在在宫口扩张直径>3 cm时进行分娩镇痛。此外,所有产妇均给予蛛网膜下腔给药,给药后硬膜外留置,以此来控制产妇的自主镇痛。建立一条静脉通道,行硬外膜穿刺,位置选在L2~3间隙,观察对周围血管未造成损伤后,给予舒芬太尼4 μg和0.1%罗哌卡因2 mg混合液,将麻醉针退出,并留置3 cm左右长的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密切观察患者,若身体指标无异常变化,10分钟后继续给予0.125%罗哌卡因和0.5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5 mL,一旦产妇分娩成功,立即停止用药。

1.3 检测指标

分别于麻醉前、分娩结束时、分娩后1 d及分娩后3 d时抽取两组产妇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清D-D水平。产后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 min、 5 min、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主要对新生儿呼吸、皮肤颜色、脉搏等方面进行评估,打分。总分为10分,若新生儿评分小于7分,则说明其患者呼吸性窘迫;统计产妇产发生腹胀、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例数,评价分娩结局。

2 结 果

根据表1可知,两组患者麻醉前血清D-二聚体水平相近,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3天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表2可知,试验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表3可知,试验组产妇不良发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卡方值10.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Apgar评分比较(x±s)

表3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n(%)]

3 讨 论

分娩镇痛主要是由于产妇在分娩时,由于子宫剧烈收缩以及盆地组织受到强力压迫,从而刺激产妇的痛觉中枢,造成疼痛感的产生。其疼痛感觉神经组织一般在T11~S4之间[2]。分娩镇痛会对产妇造成不良影响,有的产妇会发生心情低落、紧张、惶恐、焦虑等,更有甚者会发生心理抑郁等症状;若产妇发生低落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其腹中的胎儿发生酸碱平衡障碍等现象,严重者影响胎儿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等不良结果的发生。分娩镇痛还可以导致产妇心跳过快,血压极速升高,与其同时,产妇通气过度,使耗氧量不断升高,将会导致胎儿发生酸中毒等现象。此外,分娩镇痛还可以升高产妇的肾上腺水平,从而阻碍生产过程中子宫的收缩,致使产妇生产时间延长,容易造成胎儿出现呼吸性窘迫等症状。目前,临床上较为成熟的分娩镇痛技术为在宫口开至3 cm以上既活跃期开始用药,而潜伏期由于疼痛感较活跃期轻,大多数则不给于分娩镇痛。产妇在潜伏期的疼痛虽然痛感较弱,但大多数产妇仍然无法忍受,并且疼痛时间越长,对产妇心理及精神的影响越大。因此,在潜伏期即开始给予镇痛是有必要的。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潜伏期即给予镇痛可能延长产程,增加器械助产率。所以,是否应该在潜伏期给予分娩镇痛还有待商榷。

局麻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是分娩镇痛中腰硬联合麻醉常用的药物。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低剂量的罗哌卡因就可以明显分离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宜用在可行走的分娩镇痛;并且该药物对心肌细胞及神经细胞的危害明显小于布比卡因,对全身器官及神经系统的毒性也小于布比卡因小。罗哌卡因的另一显著优点为易于蛋白结合,从而形成大分子物质,而大分子物质不易通过胎盘屏障,因此,也不会对胎儿带来不利的后果,故更适用与分娩镇痛[3]。目前,产科手术中一般采取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舒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药物,跟脂溶性物质易结合,并且有起效快、时间久、镇痛效果好等特点。本研究基于以往的报道,采用2 mg罗哌卡因和4 μg舒芬太尼鞘内联合用药,给药时间分别设定在潜伏期与活跃期,以观察不同时间给药对产妇分娩过程及新生儿的影响[3]。

本研究通过给予潜伏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结果显示,产后孕妇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新生儿Apgar评分较好,且产妇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魏 伟,赵天云.潜伏期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82-84.

[2] 陈绍荣,祝胜美.硬脊膜外麻醉下血液稀释对剖宫产产妇血D-二聚体和IL-6水平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30-1232.

[3] 王大伟,王保国,侯 燕.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和硬膜外阻滞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刊,2014,49(8):95-98.

本文编辑:王雨辰

R614.4

B

ISSN.2095-8242.2017.034.6713.02

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20171467)

项目名称:潜伏期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凝血系统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二聚体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