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冰冰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500)
探讨心胸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
赵冰冰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500)
目的 研究并分析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心胸外科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45例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心胸外科手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共42例为对照组,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症、长期卧床、嗜烟酒等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引发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应加强干预,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胸外科手术;形成因素
心胸外科手术通常会涉及到重要器官,因此其创伤性和复杂性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相关的研究报道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心胸外科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具有危急性,一旦忽略或者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2]。而为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就必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形成或影响因素。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月我院心胸外科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4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在37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6±2.5)岁;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了患肢肿胀,浅静脉怒张,隐胀痛,深静脉压痛;24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另收集心胸外科手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共42例为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在27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4±2.1)岁。
1.2 方法
使用统一量表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并记录相关的影响因素。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心电图特征、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等,将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推测并分析出可能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处理数据,过程中计量资料由t检验,计数资料由卡方检验,若P<0.05,则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症、长期卧床、嗜烟酒等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年龄及手术时间对比(x±s)
表2 两组合并症、长期卧床、嗜烟酒等情况对比 [n(%)]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心胸外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多因素导致的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心胸脏器当中存在着丰富的末梢神经,并参与了血压、血容量的病理和生理调控。而在接受心脏手术治疗时,手术器械会对心脏心室及相关的大血管造成直接损伤,并通过动脉血管壁传导出刺激信号,进而增加了心肺感受器的兴奋性,浸润并诱发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另一方面,手术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刺激会对下丘脑和皮下中枢产生作用,而所传导的刺激信号会增加胆碱能神经的张力,而张力的骤然增加会导致肌肉及内脏中的小血管出现反应性扩张,从而引发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症状的出现,甚至诱发神经源性休克。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高龄、手术时间长、合并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卧床以及嗜烟酒均为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导致血管抑制和心脏抑制,或者二者混合,因此我们发现患者的症状以精神萎靡不振、意识淡漠、出汗呕吐、面色苍白为多见,而部分患者表现出冠状动脉灌注不足等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血流减慢会提高急性血栓形成的风险,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则会加重冠状动脉的痉挛程度,进而诱发严重心血管事件出现,危及患者生命[4]。因此为了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重视以上危险因素,一旦发现患者存在以上因素应加强护理干预,并给予密切的病情监测,并根据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情况,合理使用阿托品、多巴胺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引发心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应加强干预,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
[1] 杨东东.心胸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31):218-219.
[2] 莫小雨.心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1):3956-3958,3959.
[3] 郑淑彬,陆秀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8(02):15-18.
[4] 李 岩,段长虹.心胸外科疾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14,21(02):164-165.
本文编辑:王雨辰
R655
B
ISSN.2095-8242.2017.034.66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