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的意趣
——城市生态公园的价值构成与设计实践

2017-09-03 04:22施婧
现代园艺 2017年16期
关键词:奉贤郊野农艺

施婧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72)

“郊”的意趣
——城市生态公园的价值构成与设计实践

施婧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72)

城市化进程,使“郊”的景观在当代重新焕发光芒。“郊”是一个与现代化城市相对的空间概念与权属概念。如何将“郊”的意趣在城市生态公园中有效实现与合理地体现,并且将“农”与“艺”的景观元素融入“郊”文化景观中去。当代中国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为中国的城市景观建设提出了挑战,同时也赋予中国城市景观以发展的新契机。

城市;郊野;传播;景观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景观建设也展现出新的姿态。中国的景观建设从原始的风景园林开始向以城市形象、生态修复与休闲游憩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景观建设的地点也从城市广场、街道美化和住宅小区景观的审美性打造向更能够开展人们活动潜能,更具有健康生活方式培育,更具资本价值提升、更具有城市场所标志性的方向发展。

中国城市化新时期的景观建设是城市既有景观的升级与细化,又在不断扩展过程中有全新景观类型的推出。这两者构成了当代中国城市景观发展的基本面向。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与城市连接的“郊区”成为新时期中国城市景观建设发展的重要场所。“郊”是一个与现代化城市相对应的空间概念与权属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献中,“郊”是与“城市”和“自然”紧密关涉的空间概念。《尔雅》云:“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又《周礼》云:“郊,距国百里为郊。”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中,“郊”是依附于城市,但同时又与纯粹的自然有所区隔的空间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城市与自然的过渡。因此,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郊”可以看成是城市向自然的过渡,“郊”一方面披上了城市的面纱,同时“郊”亦具有自然的属性。在城市化发展今天,中国的“郊”成为城市化中的“suburb”——一个与被资中,郊区(suburb)是一个逃离衰落城市中心的社会领域,是中产阶级为代表的社会阶层所特有的空间场域。在日益西方化和全球化的中国城市化浪潮中,当代中国的“郊”已不是纯粹的自然,而是成为一个随时空而不断转变的社会化概念。从宏观上而言,真正的自然在今天已不存在,整个自然也在被不断概念化、社会化,城市化。例如,完全以保育为主的大自然也被贴上了“森林公园”、“国家公园”和“自然遗产”等人类色彩的标签。概而言之,城市化过程中的自然景观是被概念化、人格化与社会化的。在“城市带”成为中国建设发展潮流的今天,“郊”不仅是城市外部的自然,也是城市与城市的连接地。当代“郊”的景观设计一方面必须是城市外溢功能的承托,另一方面,郊又是都市人链接自然的场所,必须在文化意义和历史根脉上具有自然的旨趣。

为了满足以上的功能,当代中国的景观设计与建设必须从现代景观设计的本质出发,从价值层面、资源层面和技术层面全方位建构中国城市化景观浪潮中的“景观”。就本质而言,现代景观设计是社会化大生产在土地与自然层面上的“再生产”,其结果是自然文化环境的“型变”——环境场所本和商业所主导的城市中心相对照的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价值度”的提升和场所全新“价值点”的凸显。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从农村向城市转化过程中的“郊”则是这种自然层面社会化大生产的典型代表。因此,当代的郊野公园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设计原则:

1 价值层面——城市品牌设计运动潮流所主导的符号化趋向

在当代的城市化运动中,乡村自然的城市化是表象。在这种表象背后是城市与城市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资源竞争和由此导致的市场竞争。因此,与城市化过程相伴随的又是城市的品牌运动。城市品牌运动的核心是都市本体特色要素的符号化与媒介化。因此,在都市景观设计中创造出一种具有鲜明或者潜在价值的可识别性符号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潜在支配原则。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在设计位于上海奉贤庄行的农艺公园时,没有从单一的景观空间维度进行设计,而是从都市价值延续与品牌符号联想的角度来展开构思。就整个公园而言,最能够体现场地特色或者是场所精神的就是公园的入口。在公园入口的空间构成上,本人借用了俞孔坚设计的岐山公园的红色围亭。在入口的建筑元素上,本人沿用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要素构成,将水平搭接的中国馆形态元素转化为垂直交叉的墙面形态。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设计策略,不存在任何“模仿”的动机,而是希望在奉贤这样一个较为偏僻的上海之郊引入较有符号性的空间元素,从场所精神和传播媒介的视角来快速提升公园本身的品牌识别度和整个区域的价值感知。在入口的设计中采用中山岐江公园较有代表性的空间构成一方面是这种空间形态与庄行农艺公园的入口空间功能存在着吻合;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中山岐江公园具有一套被社会广为接受的景观价值体系——超越传统古典诗画审美的自然生态之美。简言之,本人希望通过借用中山岐江公园的景观符号将生态之美的价值观通过一种可识别的方式注入到奉贤农艺公园中。这就将建筑元素层面的艺术化景观转化为传播学层面的符号化景观。

2 资源层面——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度发掘

在都市化浪潮中的郊野公园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让“郊野”浸染上都市的元素,营造出一种都市化的场所氛围;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度发掘景观所在地的独特资源来丰富和发展都市化的内涵与内容。换言之,都市化视域中的郊野公园设计不是将郊野自然改造为均质状态下的城市,而是要充分发掘郊野所在地的自然与社会禀赋,在面对最具消费力的都市市场时,将价值洼地打造成价值高地的市场化发见。在位于奉贤庄行的农艺公园设计中,庄行价值的再发现,上海的城市责任和都市发展策略,以及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观念与态度成为整个农艺公园景观设计的理念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价值发现是核心。如何在现有的郊野公园中发展出具有多源于差异化的功能业态是农艺公园策划设计的核心。就奉贤的整个区位与上海的关系来看,奉贤是上海最靠近海的地方,这里的城市化程度比上海其他地区要低,而且奉贤的交通相对闭塞,是上海最安静的角落。同时,奉贤又面朝太平洋东海,从空间意义上看,奉贤是上海最为辽阔的地点。因此,奉贤是整个上海地区最具理想化和想象力的地区。基于这样的特征,在构建奉贤农艺公园内容时,我们引入了以教育知识为核心的永续农耕、以创意时尚为旨趣的艺术南岸、以资本经济创新为主导的田园超市。在农艺公园中植入这些功能,其目的是吸引工商资本,植入城市文明,挖掘农耕文化,创新智慧农业,打造集生态、生产、生活、艺术、文化与一体的上海新地标。因此,上海农艺公园是在传统公园中,以现代都市化为支点,将当代的生活形态融入其中的景观实践。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设计一个简单的郊野公园,而是包含了为奉贤注入现代都市力量;同时又通过对奉贤场所精神的深度发掘来丰富、拓展上海的都市功能与内涵的动机。我们希望在创造景观表象的同时,能够逐渐培育出具有奉贤特质的当代“生活形态”。

3 手法层面——中国风景园林传统的承续与创新

在中国当代的都市景观设计中,价值观设定与功能策划是先导,景观空间的设计是景观的完成与实现的保障。现代景观设计在手法上主要致力于空间、生态与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在具有上千年古典园林的历史传统下,中国当代都市景观设计一定会折射出异常丰厚的中国园林文化。在注重诗画审美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空间手法完全能够为现代景观设计所沿用。彭一刚先生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就揭示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手法的巧妙和艺术审美的魅力。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通过设计手法的继承不但能够创造出中国古典园林韵味,同时又能够丰富现代都市景观的审美。中国传统园林既有小尺度的私家花园,又有大尺度的园囿。在中国传统园林中,道路是组织景观功能的核心要素。例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以城市为尺度的大型皇家园林。在承德避暑山庄中,通过道路的巧妙设计,塞外景色、园林景观与城市生态达成了深度融合。鉴于此,笔者将道路作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组织性要素运用到奉贤农艺公园的设计中。在农艺公园的设计中,道路和道路相交的节点成为方案的重要设计对象。在设计方案中,将线性的道路和节点处理为“面状”的“斑块”,其目的是将线性道路的边界效应所带来的割裂感降到最低。同时,对“斑块”进行的雕塑性空间设计还可以创立一个具有农艺特色价值并且连接城市的“地标”。

总之,在以中国城市化为背景的都市景观建设中,景观已经超越了以“自然·生态”为内核的空间设计,而是进化为重要的城市化工具。参与到新时期中国城市带建设中的景观,不仅塑造着新时期的城市形态,而且对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过程起到综合性的建构作用。

(责任编辑 禾初)

猜你喜欢
奉贤郊野农艺
奉贤第一水厂生产废水处理特性研究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为全球城市建设奉献奉贤新高度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郊野公园环体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园环为例
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我的家乡叫奉贤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