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交流之湖北篇: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推进产业深度融合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马达文
近年来,湖北省围绕提质增效,深入推进渔业结构调整优化,因地制宜推广了以“虾稻共作”为代表的多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2016年全省稻田种养面积387万亩,小龙虾产量48.9万吨,综合产值723.3亿元;同时,湖北小龙虾年加工出口量占全国的60%以上,欧洲市场上3只小龙虾就有2只来自于湖北,小龙虾成为湖北省水产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湖北省十分重视稻田种养产业发展。2015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特色种养,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立体养殖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提高农业经营效益”。2014年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批示: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发挥优势抓“三农”的有力之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大总结推广力度。2016年湖北省副省长任振鹤批示:“稻虾共作”的综合种养方式,为全省确立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杆,提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样板。湖北省还制定了《湖北省稻田种养发展规划》,颁布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小龙虾禁捕期的通告》,湖北省水产局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的意见》。另外,全省有40多个市县成立了稻田综合种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20多个市县出台了发展规划。
湖北省水产局编制了《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绩效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组建考核领导小组,推动省财政1000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合理下达落实,还在省现代农业(水产)发展专项、渔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中安排资金,大力支持稻田综合种养苗种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湖北省有30多个县(市、区)发文明确稻田综合种养支持政策,积极推进适宜区域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例如:武汉市级财政出资800万元用于奖补2016年度全市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对验收合格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按照每亩600元给予补贴。
湖北省积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湖北省水产管理部门积极联合保险机构,开展小龙虾养殖政策性保险试点,提高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抗风险能力。例如:潜江市为“稻虾共作”量身打造“欣农贷”金融产品,实行贷款贴息,为小龙虾散养户提供2万至数十万的贷款;通山县金融部门推出“虾农贷”产品,安排5000万专项资金按照1000元/亩的标准进行全额贴息,有效解决养虾户“贷款难”问题。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高度重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创新,“虾稻连作技术”、“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繁养技术”、“鳖虾鱼稻生态种养技术”、“鳅稻共作技术”等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我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领头羊。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先后取得了10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推广奖4项,省部级其他科技奖2项;获得专利5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
湖北省大力推进以稻田综合种养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水产水稻精深加工,发展休闲、餐饮、节庆文化等产业,打造出一批精品名牌。截至2016年,全省共培育稻田综合种养大户5000多户、专业合作社900多家,小龙虾加工企业50家,年加工能力达50万吨,建成全国唯一的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成功打造荆门“香稻嘉鱼”、潜江“虾乡稻”、鄂州“洋泽”大米,“楚江红”、“良仁”牌小龙虾等精品名牌,有机大米、小龙虾电子商务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2016年,全省吸引各类新型主体生产经营投入稻田综合种养资金超过100亿元,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综合产值突破700亿元。
2007年当湖北小龙虾加工出口量赶超江苏成为全国第一时,湖北省水产管理部门提出:稳定加工出口,向精深加工发展的意见,并在2007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启动时将小龙虾的精深加工作为课题研究和要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2012年湖北省小龙虾加工出口量达到1.76万吨,出口量占全国的64%,欧洲市场上的小龙虾70%来自湖北。2013年湖北小龙虾加工出口产值超过2亿元,其中虾仁等食品类传统产品仅占50%,而壳聚糖、壳寡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小龙虾精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值超过传统产品;2014年氨基葡萄糖盐酸盐、钾盐、钠盐、壳聚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等小龙虾精深加工产品的产量达4000吨,实现销售20.2亿元。
湖北省农业部门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和技术成果,通过媒体、网络等媒介,加大对稻田综合种养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不断将产粮保持稳定、农民收入稳增的成功经验向社会广泛宣扬,引导和激发各类生产主体的积极性,迅速在全省形成促进稻田综合种养快速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如重点宣传的“华山模式”:潜江市华山水产公司依托“稻虾共作”模式,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带动潜江市熊口镇村民种稻养虾致富、迁村腾地建镇,实现了地增多、粮增产、田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利、企业增效。“稻田综合种养”从单纯的农业技术模式升华为集“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于一体的“华山模式”,被农业部誉为是循环农业、效益农业的生动实践,是“四化同步”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