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声远,原泉水
(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鹤壁 458000)
周批次生产在猪场的设计与应用
昝声远,原泉水
(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鹤壁 458000)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我国养猪行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疾病防控方面。全进全出是控制猪病水平传播的主要措施,批次化生产是实现猪场全进全出生产模式的关键环节,并且能使养猪生产更加工厂化,因此,通过批次生产管理有利于提高猪场的运营效率。
批次生产;效益;管理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我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6年GDP总量达7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肉类总产量8 540万 t,其中猪肉产量5 299万 t,占肉类总产量的62.05%。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发布《中国猪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养猪业存在着多种疾病防控难的问题,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等严重影响我国养猪生产。减少疾病的水平传播对疫病防控尤为关键,而现有的连续性生产模式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也无法阻止疾病水平传播,因此,引入批次化管理模式可谓水到渠成[1]。例如,在德国猪场批次化生产非常普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殖,人均母猪饲养效率达200头,人员工作不但效率高,而且还条理清晰,每周有2 d配种、1 d防疫、2 d分娩、1 d母猪断奶上产床周转、1 d休息,工作轻松[2]。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断疾病的传播、优化管理、提高人员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
将原有每天都有断奶、配种、分娩的连续生产管理模式改为以周为节律的生产模式,例如,1周批生产模式、2周批生产模式、3周批生产模式、4周批生产模式、5周批生产模式等。也就是说按照周节律调整生产管理模式,通过控制断奶时间和注射激素让母猪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发情,一段时间内配种,以获得母猪在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分娩。
母猪的繁殖周期包括妊娠期、哺乳期和断奶到配种间隔。如果要实现以周为批次的生产,需要让这3个周期的天数相加之和是7的倍数[3],妊娠期和断奶到配种间隔受控力较差,控制哺乳期的时间相对说较为容易,所以我们可以调整哺乳期的时间让其适应周生产节律。例如,通过统计分析生产数据断奶配种间隔为6 d,妊娠期为114 d,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哺乳期设置为20 d,断奶到配种间隔设置为7 d,如表1所示。
产房的周转周期(从妊娠母猪上产床到分娩舍终末消毒完成达到再次上产床的条件的时间)设定为7的倍数十分关键,以便配种批次可以完整地进入分娩舍,经历设计的天数断奶后依然可以按照设计的配种计划发情配种,从而避免各批次的母猪被拆分和合并。根据猪场的产床的数量设计不同的哺乳期、提前上床时间等,例如可以设计的哺乳期为19 d、提前3 d上产床、终末消毒需要在6 d内完成。
猪场的生产批次取决于母猪生产周期的长度和每两个生产批次之间的间隔时间[4]。猪场的生产批次数=生产周期长度/各批次之间的间隔时间,如表2所示。
按照哺乳期为19 d,提前3 d上产床、终末消毒需要在6 d内完成计算得到如表3所示的不同周生产批次的栏位周转率。
例如统计猪场的配种分娩率为88%,根据表2的参数计算得到表4中的各项参数。可知,随着批次间隔的延长在对应周的配种和分娩的工作难度相应地增大,在短期内从连续的生产模式转为周生产模式,1周1个批次相对难度最小且不用使用激素。
2.4.1 与连续式生产养殖模式相比的优势
在疾病防控方面将不同日龄的猪只分别在隔离的空间饲养,可以有效防止水平感染,免疫接种便于安排,改善成活率及用药成本;在营养需求方面可依照不同生产阶段、不同周龄体重猪只提供最佳配方,改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指标;在日常工作方面,将每天都需要执行的工作,集中于短时间内完成,批次之间空栏时间容易控制安排,猪舍硬件的维修、清洗及消毒可集中进行,提高管理效率,工作的计划性和可预知性强等。
2.4.2 与连续式生产养殖模式相比的劣势
在后备母猪补充和母猪断奶后5~7 d的发情率的波动,对整个猪场的运营效率和生产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在分娩段管理方面,大量母猪集中配种导致母猪集中分娩,而在分娩段的工作育群的工作达到了周批次生产,再经过5~6个月全场就可以实现批次化生产。
实施前所有参与的员工需要做好生产物料和心理准备,因为集中配种和分娩工作量十分大,对先前的认识有巨大冲击。对配种员和产房管理员的技能考验较大。在最初开始操作一周节律生产批次时,可适当多配种5%~10%来保证每周至少要有45头母猪的分娩、保证猪场高效正常运转。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达到每周理想的分娩头数,适当多配种一些是有必要的。
从连续生产转变为一周节律的批次生产,实际原有公猪的数量是够用的,但在转变过程中需要改变原有的采精频率或者延长稀释后精液的保存时间,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要严密监视公猪的使用,做好外购精液准备。
在周批次生产过程中,主配日虽然很集中,但是仍有很少部分猪的配种日期落在其他区间,这个需要我们做好产房的管理工作。
周节律的批次生产能够降低猪群间疾病的水平传播风险和优化猪场的管理工作。体系在建立的初期生产成绩可能会出现波动,但就长远来看,周批次化的生产降低了由于猪只日龄差异造成的疾病水平传播,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度,同时使工作安排更加具体,对提高猪场的高效运转十分有益。
[1] 林新仁.生产中批次化管理案例设计与分析[J].猪业科学,2017,34(1):62-63.
[2] 章四新.猪场如何向批次生产模式转型?[J].猪业科学,2017,34(1):44-45.
[3] 冯迎春,刘志强,王帅.母猪场大批次生产的设计与实践[J].猪业科学,2017,34(2):120-123.
[4] 张玲清,译.猪场的批次管理-现今养猪生产唯一实用的生产方式[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6,36(12):8-9.
2017-06-27)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Z2012-06-01)
昝声远(1987-),男,汉族,河南省武陟县人,主要从事养猪生产和猪病防治工作,E-mail:7909828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