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外照射后骨髓的MRI信号变化分析

2017-09-03 10:20:21王志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0期
关键词:髂骨放射治疗磁共振

王志勇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肿瘤外照射后骨髓的MRI信号变化分析

王志勇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探讨肿瘤外照射放射治疗后邻近骨髓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变化特征。方法收集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肿瘤,在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后均行常规MRI扫描,对照射野内的骨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射野内MRI表现为T1WI,骨髓信号呈高或极高信号改变,并且信号均匀,T2WI信号不同程度增高,信号变化以T1WI像信号比较明显。与正常骨髓有比较明显的分界。抑脂像上骨髓信号变化区域呈低信号变化,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骨质形态未见改变。结论肿瘤外照射放射治疗引起照射野内MRI信号有特征性改变,对临床肿瘤的治疗及影像鉴别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放射治疗;骨髓;磁共振;剂量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虽然正常组织的损伤大幅度减少,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骨髓是常见剂量累及部位之一。本文收集了20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其骨髓被照射后MRI信号变化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本院自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接受放射治疗的20例患者资料,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5.3岁。其中肺癌6例,食管癌2例,脊柱转移瘤2例,直肠癌及宫颈癌10例。20例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均进行过MRI检查,其中15例患者行增强检查。

MRI检查方法:采用GE HD Signa 1.5 T磁共振扫描机,采集Sag T2WI,Sag T1WI,SagT2WI FS,Ax T2WI像。MRI检查时间为放疗后4周~36个月。比较同一患者的影像资料,扫描位置、序列、层面均一致,观察信号有无变化,增强后有无强化,并做记录。

1.2 放疗方法:本组20例放疗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采用多野共面或非共面治疗。肿瘤治疗剂量为3000~6600 cGy,治疗时间为2~7周。

2 结 果

肿瘤的处方剂量一般为单次200 cGy,总量为3000~6600 cGy,2例骨转移患者单次处方为300 cGy。而周围邻近的骨质的受照射剂量是不均匀的分布的。20例患者在射野范围内的骨髓T1WI像信号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呈局部性,或全部。与正常骨髓信号分界清晰。T2WI也有不同程度的信号增加。(图1-2)抑脂像呈射野内的骨髓呈低信号改变,并且T1WI像增强无明显强化。骨质形态未见明显改变。

3 讨 论

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之一就是对骨髓的影响。放射损伤后骨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功能和形态学的变化。特别是对一些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组织。放疗临床中常见的症状就是骨髓抑制引起的外周血象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的降低,较重者影响进一步治疗[1-2]。

放射治疗引起的对骨髓组织学上的改变,可在MRI中有所体现[3]。本组所观察到的病例为三维适形放疗,除靶区附近的骨髓剂量较高,对骨髓有影响外,周围较低剂量甚至散射线也可影响周围的骨髓组织,与文献报道相符[4]。在放射治疗起始阶段,MRI的信号变化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5]。在损伤后期,本组病例中可以观察到骶尾椎的剂量高于髂骨处的剂量。髂骨处的MRI也表现出与骶尾骨相同的信号。(图2c)另外其他患者除脊柱转移瘤外,邻近肿瘤的骨组织受照射剂量低于肿瘤的治疗剂量,即使剂量分布并不均匀,也表现为相似的校均一的信号强度。这说明放射治疗对骨髓损伤的这种MRI表现可能有一定的剂量阈值,超过阈值,在损伤后期(6周以后)剂量学引起骨髓信号改变区的变化在MRI上表现信号较均一。但前提是这个剂量没有引起放射性骨坏死。另在本组有病例显示,均一的MRI信号的改变,在治疗结束后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信号有所增加。(图2b-c)在一定时间后,信号不发生变化。国内李小明[6]等报道有20年信号未见改变病例。但是否因剂量的不同,随时间的延长,会有所改变,需大样本长时间观察。

本组20例患者为回顾性分析,未观察到最低的放疗剂量,及引起骨髓信号变化的阈值,并且最低的放疗剂量(单次剂量和累及剂量)与年龄、放射治疗部位是否有一定相关性。是值得研究的。

放疗后骨髓的MRI信号的改变具有特征性,T1WI为高信号,抑脂像为低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并且位于放射治疗射野之内局灶性改变,骨质形态无改变,同时结合放射治疗的病史,可以很好的与其他的骨质病变进行更好的鉴别。

总之,放射治疗的目的就是杀伤肿瘤,并保护正常组织。所以在治愈肿瘤的同时,也应关注骨质中骨髓的保护,MRI在一定程度上为诊疗工作提供了帮助。

图1 a为患者放疗前T2WI,骶尾椎信号不均匀

图1 b为同一患者放疗后2年,骶尾椎信号较前明显均匀增高。

图2 a为放疗前T1WI

图2 b为放疗后6个月

图2 c为放疗后1.5年,骶椎及髂骨信号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

[1] Cao X,Wu X,Frassica D,et al.Irradiation induces bone injury bydamaging 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 for stem cell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1,108(4):1609-1614.

[2] Parker K,Gallop-Evans E,Hanna L,et al.Five years'experience treating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and high-dose-rate brachytherapy: results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9,74(1):140-146.

[3] 宋永浩,夏炎春.肿瘤放疗后照射野内骨髓的MRI表现[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1):42-43.

[4] Erpolat OP,Alco G,Caglar HB,et al.Comparison of hematologic toxicity between 3DCRT and IMRT planning i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afte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a national multicenterstudy[J].Eur J Gynaecol Oncol,2014,35(1):62-66.

[5] 谢琦,江新青,夏建东,等.磁共振观察宫颈癌放疗后盆部骨髓变化[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5,2(5):355-358

[6] 李小明,王承缘,周义成.放疗后脊柱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17(5):291-293.

R445.2

B

1671-8194(2017)20-0150-02

猜你喜欢
髂骨放射治疗磁共振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核安全(2022年3期)2022-06-29 09:17:56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Beagle 犬髂骨嵴解剖及取骨术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征象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游离髂腹部(髂骨)皮瓣的血管分型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