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田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在理论分析物流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选取物流产业产值区位熵和雇员集中度区位熵两个指标分析中原经济区各省的物流产业集群度,构建回归分析模型实证研究中原经济区的物流产业集群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提出从战略上加强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化物流产业集群区域环境;加大物流产业的科技投入等有关建议,提高地区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区位熵;创新能力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它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参考标准。而作为物流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业集群也已成为全球化阶段下的普遍现象,得到了企业实践领域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大量物流园区的建设也充分体现了物流产业的集群式发展,物流产业的集群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更多机会,它与区域的创新发展具有联动效应。为了解物流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本文以中原经济区为样本范围来探究该地区的物流产业集群集聚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原经济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区域竞争实力的增强。
自20世纪90年代产业集群得到了普遍关注以来,众多国外学者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迈克尔·波特提出,产业集群是以某一地区内的主导产业为核心而形成的众多在空间上密切集聚的、经济上互相联系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通过合作实现共赢,从而保持或增加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1]TaoWang则认为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企业间存在智能相互作用的复杂现象,地理上的邻近性是产业集群演化发展的基础条件,而政府调控、外界公共关系等条件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必然条件。[2]Yossi Sheffi通过对产业集群和物流集群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阐述了物流集群的优势所在。[3]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上,而针对物流产业集群的研究却并不多,在国内,随着物流产业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产值的快速增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针对物流产业集群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流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和与经济发展的联动作用。鲁开垠应用核心能力理论,探究了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内涵,从演化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产业集群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和具体的演化过程,并建立了一套针对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和相应的数学评价模型。[4]支燕结合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过程,从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外部经济效益、网络效益和资源共享效益三个角度分析物流产业集群的收益和竞争优势。[5]王坤通过对我国1999-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关联性,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集群发展带来的的集聚效应、创新思维和劳动力聚集。[6]
物流产业集群作为物流产业演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它促进了企业间的技术、知识等方面的信息交流,更多的经验交流会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所以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的创新能力存在内在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一)交易成本降低
物流产业的集群使得众多物流企业在空间上聚集在同一地理位置,可以共享该区域所共有的外部资源,减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地理上的邻近性,企业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实现技术、资源等的实时交流,从而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促进企业信息技术交流的外部经济效应,同时也为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研发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资本支持。
(二)规模经济效应
物流产业集群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汇集在同一区域,这些物流企业的服务类别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涵盖了包括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各环节的全过程,可以及时抓住市场机会,满足客户的多层次需求。同时,由于竞争的加剧,处于价值链上各环节的物流企业必然在加强内部强化机制的同时增加与集群内其他企业间的知识交流,从而获得外部经济效应。
(三)外部经济效应
“外部经济”是由马歇尔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的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带来的生产费用的降低,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距离上游原材料供应地和下游销售终端市场远近、运输通讯的便利程度、市场容量的大小和其他相关联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等。[7]而物流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市场外部经济性、劳动力外部经济性和信息技术外部经济性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1.市场外部经济性
在同一物流产业集群内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原材料或产品的采购,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随着企业的不断积聚,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可以共建销售平台完成终端产品的销售,不断满足顾客需求,从而节约企业的销售费用和库存及运输成本。同时,从微观层面而言,物流产业集群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的集聚,当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集聚在同一地理位置时便会产生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为了增加企业的销售,各企业间必然会在企业内部进行物流技术、信息、产品或服务的创新,这些企业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
2.劳动力外部经济性
一方面,物流产业的集群会在特定区域内集聚大量的物流企业,从而吸引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到该区域,这样该区域劳动力市场便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对人才便有了更多的选择,从而降低自身的雇佣成本。另一方面,物流产业集群间的竞争会促使区域内企业加强自身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创新,区域内的创新必然会吸引众多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人才间的相互交流合作能够再促进创新产品或服务的产生,物流产业集群内也拥有了创新人才资源,从而促进更多创新活动的产生。
3.信息技术外部经济性
在物流产业集群内,纵向价值链上的各企业的集中,使得与之相关的教育和科研机构等大量聚集在区域周围,有益于企业间信息技术的快速传递及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促进区域内知识的大量积累。同时,由于企业间地理上的邻近,各企业的员工相互间能够进行日常交流,增加企业间的信任度,使得企业间可以共享信息资源,这更加利于企业间全新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的扩散,从而增加了创新技术和产品服务在地区的传播速率。
采用区位熵法计算物流产业集群的集聚度,测算区位熵的具体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产业产值、雇员人数、企业数、产业增加值等,[8]本文主要参考1994~2012年中原经济区5省产业产值和雇员人数来进行指标计算,从而更好地反映产业集群的产出效果和空间集聚程度,具体计算如下。
其中,LQi代表某一区域的物流产业产值(雇员集中度)区位熵,ei表示该地区的物流产业产值(物流从业人数),e表示该地区的所有产业产值(总从业人数),Ei表示某一背景区域的物流产业产值(物流从业总人数),E表示背景区域所有产业的产值总和(从业人数总和)。
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同时借鉴学者姜明辉和贾晓辉[9]的研究,本文选取了企业申请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由物流产业集群对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可以看出,物流产业集群使得交易成本降低、创新人才增加,最终导致创新能力的增强,由此可见,区域创新能力与投入资本、人力资源和产业集群均存在一定关系,由此将计量模型设为:
其中,K代表企业创新所投入的资本,L代表企业创新所投入的人力资源,LQ代表物流产业集群的集聚程度,I在研究中将分别代表企业申请的专利数和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对上式两边同取对数,结果为:lnI=δ+αlnKitβlnLit+λlnLQit+ε
通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企业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因变量,以物流产业区位熵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表2 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区域的资本和人力资源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从整体上看,中原经济区5省的资本和人力资源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着正向作用,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生产函数的正确性。
二是从表1可以看出,产业集群集聚度会对企业专利申请数产生正面作用,河南等4省的产业集聚系数都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物流产业集群中各企业间通过技术、知识等信息间的交流从而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产生。而从表2可以很明显地对比看出,物流产业集群集聚度对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安徽省产业集群集聚度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是从总体水平上来看,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而两者的影响机制主要是产业集群通过交易成本、外部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方面对区域创新能力间接产生的作用,物流产业是伴随着制造业等的发展而兴起的,而制造业的产品、服务更新速度日益加快,这也带动了物流产业产品服务的研发创新发展,进而对企业申请专利数产生影响,最终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
(一)从战略上加强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
由以上实证研究可以看出,物流产业集群式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向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各个地区也在加快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但产业集群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市场的自由发展,还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调节。因此,中原经济区各个省份有关部门应从战略的高度规划物流产业集群,不只是仅仅扩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而应当围绕大型物流园区开发,着重进行重点工业项目的引进,搞好产业设施设备的配套,促进当地经济整体效益的提升。
(二)优化物流产业集群区域环境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法律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中原经济区各地区应为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文化和政策环境。要想实现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带动作用,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市场政策,如完善物流园区的相关税收政策,以降低物流产业的税收负担,使得更多物流企业能够在制度完善的市场中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参与到有序的市场竞争中,同时与其他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合作,促进地区物流产业集群快速稳健发展。
(三)加大物流产业的科技投入
科技的进步与区域创新发展密切相关,提高科技的投入可以帮助企业开展前瞻性的活动,目前,对物流产业来说,科技投入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众多的物流信息化平台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实现即时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加大物流科技的投入,可以使得物流产业园区中的企业间实现技术、知识等信息的沟通,促进物流产业的科技化发展,进而增强区域的创新技术水平。
(四)发挥当地特色物流产业集群优势
对中原经济区而言,各个省份有其特色的产业,如山西的煤炭物流产业,一个产业集群要想充分实现其创新能力,就需要发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依托于当地的特色产业,发挥当地独特的社会资源优势,建立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物流产业集群,这样便能通过物流产业集群式发展将当地的优势产业传播扩散到其他地区,使得物流产业作为服务业能够更好地为其他产业服务,同时也带动该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
[1] Poter,M E.On Competition[M].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School Press,1998.
[2] Tao Wang.A Simulation on Industrial Clusters’Evolution:Implications and Constraints [J].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dia,2012(4).
[3] Sheffi,Y.LogisticsIntensive clusters:Global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Growth,RegionalScienceAssociation AnnualConference,Denver,CO,November11,2010.
[4]鲁开垠.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4. [5]支 燕.物流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3):39-42.
[6]王 坤.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2:12-16.
[7]马歇尔.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刘生龙,译[M].经济学原理.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彭永芳,温孝卿,张会江.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J].统计与决策,2011(12):65-68.
[9]姜明辉,贾晓辉.基于C-D生产函数的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及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 (6):154-161+183.
[10]魏守华,吴贵生,吕新雷.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J].中国软科学,2010(9):76-85.
[11]李习保.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迁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J].管理世界,2007(12):18-30+171.
[责任编辑:谭志远]
F253
A
1005-913X(2017)08-0025-03
2017-05-02
田 萌(1992-),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