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的理论探讨

2017-12-23 14:07金永红
北方经贸 2017年8期
关键词:对外经贸国际经贸应用型

金永红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0)

对外经贸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的理论探讨

金永红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0)

随着我国对外经贸的飞速发展,对外经贸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最急需的人才是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实用型经贸人才,即有经验、会操作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经贸人才。新经济发展步伐要求培养出大批有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商务操作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创新,构建科学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

经贸;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的形势下,我国对外经贸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作为培养对外经贸人才的高校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如何构建起并积极探索出基于提升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了高校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改革的一大重心。

一、现状分析

(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升

企业招聘外贸专业人才,更看重实用性。以往的国有大型外贸企业机构大、人员多、业务量大、分工细,而如今具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招聘外贸人才数量有限,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多面性,希望毕业生能够尽快熟悉业务,适应岗位需求,并且一人要承担多项外贸业务。因而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外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受传统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影响,经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实际业务能力和操作能力比较差,难以马上上岗工作,需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这给用人单位增加了成本,降低了人才利用效率。同时,对于专业毕业生而言,过深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在实际岗位上得到充分运用。在工作中只涉及某一部分业务工作,学生普遍反映学得很多、用得很少,理论与实际脱节。

(三)对外经贸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要求脱节

从事国际经贸工作需要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如报关员、货代员、国际商务师等,但目前经过国际经贸专业教育的学生很难获得这些证书,可能出现“有能力、无资格”的现象。另外,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真正从事国际经贸工作的只有30%左右,多数从事一般经济管理、企业经营工作,尤其是市场营销。再者,国际经贸职业进入门槛并不高,大量非外经贸专业毕业生也能从事国际经贸专业工作,这给外经贸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对外经贸人才实践能力提升应遵循的理念

(一)遵循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培养理念

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培养创新能力最需要的素质就是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相关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热爱真理、追求真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遵循通才和专才相统一的培养理念

国际经贸人才将站在经济全球化的最前沿,将面对不同的文化、处理各种复杂的国际业务,一方面,需要具备宽阔的知识面和很强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因此,优秀的国际经贸人才应该既是通才又是专才。

三、构建科学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课程体系是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构建有利于提升应用型外经贸人才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一)紧随经贸发展的新形势设置教学内容

由于传统教材侧重于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内容的实用性不强,而且教学内容划分过细,理论体系陈旧。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知识不断出现,国际贸易理论也不断创新,新国际贸易方式不断出现,为了提高教材的科技含量,应紧密结合时代特色,适当整合,大力开发应用型的教学内容,如: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网络交易等。

(二)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

1.增加技能课程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课程体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对工作技能训练重视不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展,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强化国际贸易实务各环节的实训练习,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2.拓宽选修课程

国际贸易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作,拓宽选修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其成为通才奠定基础。同时,对于加强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和加强学生人格魅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3.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评价的方法具有导向作用。考核内容不仅要涵盖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应包括学生工作的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心应放在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对实践教学过程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学生实际技术、技能和综合能力发展的评价都以是否“会工作”为标准,实行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以口试、操作性考试、学生课堂笔记和档案袋评价等形式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其中团队小组对学生本人的评价是一重要参考项,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团队精神和团队成果的重视。从单一的教师自上而下“权威性”考核评价转变为教师考核评价与学生自我考核评价紧密结合。

四、正确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见解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多以教师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之间双向互动较少,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育的社会性。

培养应用型外经贸创新人才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师和学生能平等对话、相互切磋、共同探究,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可大量尝试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并辅以个人准备、小组讨论、分组演练、典型表演、仿真训练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从课程的预设转向课程的自然生成。这对教师提出较高的挑战,因为教师要根据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创造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根据人本主义教学观,学习不是把外部的知识直接输入心里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和刺激而主动构建新的理解、新的记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的加工主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则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所以,要想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完成相应的岗位任务,内化并固化职业技能,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经验和观点相互激发和碰触的过程,也是双方的观点在相互激发和碰触的过程中产生灵感的过程。正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对话,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从而培养出有潜质的学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五、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对外经贸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都能满足要求。但是,大多数的青年教师都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必须要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指导。所以建立一支观念新、专业能力强,并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目前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改革的重点之一。目前,从业资格证书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需要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加以指导,以帮助学生毕业前都能有至少一个从业资格证书。另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院校还可聘请从事实际外贸工作的人员和管理者为兼职教师。一方面,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带人课堂;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动向,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

六、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外贸人才存在的一大不足是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眼高手低问题。可见,社会上紧缺的是直接能够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业务人员。而目前各高校培养的国际经贸人才,基本上停留在理论上了解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而没有从实际业务中了解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经验看,教学、科研和生产的结合是高校实现其培养人才根本任务和取得自身发展的根本途径。为此,应用型高校要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背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注重培养沟通、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重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这是实践能力中很重要的构成要素。目前企业普遍反映国际经贸毕业生比较欠缺的能力是沟通及社会适应能力。部分国际经贸毕业生,由于缺乏沟通及社会适应能力,往往导致他们在初上岗位时,不能充分应用其国际贸易技能,工作效率不高。因此,还应加强学生的沟通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多让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做一个真正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国际经贸人才。

总之,高等院校作为社会所需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能力、素质等需求的变化,从实践教学、教学计划和方法、师资配备等几个方面综合入手,培养适合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素质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

[1]王小艳.国际贸易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1(1).

[2] 吴兆春.现代学徒制在高职经管类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6).

[3] 刘凤云.“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8).

[4]李 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2).

[5]张 耘.高职院校职业人文教育的课程整合[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

[责任编辑:王 旸]

F740

A

1005-913X(2017)08-0146-02

2017-06-06

金永红(1970-),男,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对外经贸国际经贸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欢迎投稿《对外经贸》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素帕猜先生为本刊题词
论国际经贸与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沟通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