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芬丽
《模拟导游》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主干实训课程。近年来,随着学情的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很难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本文基于作者七年教授本门课程的工作经验,结合新学情的变化,提出了出版适合各地区的《模拟导游》校本教材、将课堂练习搬到旅游景区去、授课教师要持有导游证,并能够兼职带团等教学改革方案。
引言
依托西安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自1987年陕西省旅游学校建校以来,一直是我校的省级示范专业,为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由于国家鼓励高等教育普及化,我校同其他很多中职院校一样,面临生源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的现状,针对这样的变化,我们试图尝试各种教学改革方法,来改善生源变化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新的挑战。
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生源质量下降,课很难上;与此同时,学生们普遍反映学不动。就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广,记忆的内容多,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强,总之,对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而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知识结构性、实践能力等都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运用恰当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等,为实习和就业打基础。
二、《模拟导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遴选比较难
《模拟导游》是旅游专业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内容与导游业务、地方导游、导游基础等课程关系密切。目前,多数的《模拟导游》教材都是以地方陪同导游的服务流程为主线,通过讲解示范,以导游工作程序中的接送服务、沿途导游服务、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讲解服务、餐饮娱乐服务、特殊团队及突发事件的处理等为内容展开的。这些内容基本属于《导游业务》课程中的内容。两门课在内容上交叉较多,即使在授课时,侧重点不同,一个是理论教学,一个是实践教学。内容上也难免会产生重复教学。因此,每学年遴选教材比较困难。
(二)课堂练习的局限性
1.场地受限
学生们的课堂练习场地要么是教室,要么是模拟导游实训室。练习时,只能是一位同学在台上讲解,其余同学在台下坐着听,轮流讲解对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是闲着的。
2.时间受限
按照国家导游资格考试的标准要求,一篇导游词的讲解時间是10-12分钟,而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一节课最多只能安排四名同学的课堂练习,而其他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3.授课方式受限
课堂练习的方式多数是一个人在台上讲解,其余人台下坐着听,同样一篇导游词,按照每班30人计算,20人完成课堂练习的话,每人都要听19、20遍,这样的课堂设置使得很多同学非常厌烦,毫无学习兴趣,很难调动同学们的课堂参与性。
(三)高科技教学辅助设备利用率低
很多院校不惜花费重金购置3D模拟实训设备、VR+虚拟现实模拟设备等,但多数成为摆设。很多从事教学的教师对于操作这些高科技并不在行,加上学生们配戴眼镜之后所产生的“眩晕感”,导致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模拟导游过程本应该是伴随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发生的一次次移动过程,就应该“在路上”、“在景区”、“面对游客”,而不能单纯指靠先进设备带来的“现场感”。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出版适合本地区的《模拟导游》校本教材
自2016年开始,导游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科目五《导游服务能力》分地区考试,各地口试讲解景点各不相同,所以,可根据各地考试大纲要求,出版适合本地区的《模拟导游》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需建立在熟悉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并对本地《导游服务能力》考试中各景点的讲解要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难易程度层次分明,使学生易于掌握,乐于参与。
(二)创新教学方法,将课堂练习搬到旅游景点里去
《模拟导游》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以往的教学方法是课堂上利用PPT,教师对旅游景点进行详细讲解,要求学生们做笔记、撰写导游词,然后,背诵导游词,并进行课堂练习,教师给予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随着学情的变化,已经慢慢地失效。“如何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成为这门课的教学难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课堂练习的场所搬到旅游景区里去,让同学们讲给游客听,同学们的兴趣很大,能够积极准备,认真讲解,教学效果很好。通过反复的景点讲解,同学们逐渐熟能生巧,由“背诵”导游词变为“讲解”导游词。
就西安市而言,目前免费开放的景点有: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大雁塔南北广场、西安明城墙(每月15号)、西安事变纪念馆等,这些景点的开放都为《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场所。除此之外,学校还可通过与景区签订共建协议,拓宽学生实践场地。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外出安全事项,学校最好可以提供交通的便利,给带队教师减轻外出活动的压力。并给学生和教师购买保险。
(三)授课教师要持有导游证,要有从事导游的工作经验,且每年兼职带团
在对国外职业学校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有些国家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一部分来源于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如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在国内,也有不少职业学校的教师是来自于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上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近年来,国家比较重视组织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实践,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15〕3号)精神,为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校企融合,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国家每年选派青年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半年,重点是了解企业工作流程、相关岗位职责、用人标准、管理制度等。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实践的制度体系不健全、教师企业实践目标不明确、实践的时效性不强等。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且企业在人事安排上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教师赴企业实践之后,企业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训,而等教师上手之时,半年的企业实践也该结束了。这样的“企业实践”最终的结果变成“应付”。
目前的问题是很多专业理论知识强的中高级教师没有或多年没有企业工作经验,面对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或职业指导时,做不到与时俱进。因此,企业生存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必修课,而完成这堂必修课的唯一途径就是企业实践。
针对《模拟导游》课程特点,要求授课教师要持有导游证,要有从事导游工作的经验,并且每年兼职带团。说到兼职,对专业教师来说很难,首先要取得学校的支持。目前大多数的职业学校采用的是坐班制,很多教师还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一方面要管理学生,一方面是沉重的课时量压力,以及行政、教务会议等其它工作。利用工作时间兼职是不太可能的,可利用的只能是周末或寒暑假,这就需要教师本人做出很大的牺牲,同时需要学校给与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作者单位:陕西省旅游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