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今我国正在致力于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积极开展法治建设,这都要求始终坚持与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现国家、社会以及政府法治一体化进程。在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的有效统一,尤其是信息时代,资讯对社会的冲击,这都需要对依法行政有足够的认识,深入分析现阶段执政中出现的不足,最终达到依法行政的目标。
关键词 法治 依法治国 内涵 实现
作者简介:侯新勇,江苏擎天柱律师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209
在2013年1月,我国政法工作会议中第一次给出了“法治中国”的定义,然后在我国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进行详细的规划,然后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进一步提出将我国建设为法治强国的目标,至此法治中国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概念与目标。法治中国相比之前的概念有更大的范围,是指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与法治政党构成的有机体,是对提出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积极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以及法治社会建设等相关概念的有效统一,同时其同样为依法行政给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一、在“三个组合”中理解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
2014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在会议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推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依宪治国为前提,依法执政必须要要以依宪执政为依托。在我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对依法执政的概念与影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依法执政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需要我党坚持按照法律开展政治活动,另外同样需要我党按照法律的要求对内部进行治理,这就要求实现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中依法执政的前提就是要始终依宪执政。在我国现阶段开展政治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并始终坚持我党的领导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结合共产党在我国执政的历史进程中,拥有大量的经验可以提供参考,其中包括正面的例子,也包括负面的例子,从历史的教训中我们总结得到需要始终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国现阶段开展各种治国方略的基础,另外也需要结合历史发展的阶段,实现党与国家治理能力的进步以达到社会现代化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这也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突破。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另外实现对执政、执党的不断完善与改进,这都会进一步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产生良好的影响。“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有明显的相关性,“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有相互的促进作用,“依法治党、法治政党、依法执政”是个统一的整体,在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时,需要实现上述组合的有效统一。
一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者之间有相互补充的作用,从中能够很好的理解依法执政的关键作用。在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上述三者的统一。从其中能够看出三者之间存在了很大的相关性,其中重点表现了依法执政对于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键作用。
二是“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中能够看出,依法执政存在了明显的现实作用。从上述的表示中可以看出,推动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及依法执政有效统一存在的关键意义,且三者之间也存在了很大的联系,其中重点表现了依法执政对于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的关键作用。
三是“依法治党、法治政党、依法执政”概念中,给出了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这是一个新的说法,其中深刻的解释了三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给出了依法执政的基础,也表现了我国进行依法治党的重要意义。
二、信息时代依法行政的特点
(一)信息和政治人
社会大众、政府干部、政客与政治家等具备正式行为能力与政治意识,参与政治过程的人就是政治人。大众与精英是政治人的两大类别。如何安排与设计政治制度是处理这两类政治人关系的基础。
少部分精英支配与管理大部分大众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控制信息。治理、管理与统治是大众与精英关系的三个模式。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采取愚民政策,将信息垄断。因为利益替代機制的原因,在统治模式中,信息是单向流动。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后,所采取的国家管理模式是代议制,通过这种利益代表机制,信息能够双向流通,民众能够表达心声,然后管理阶级还是非常严格的控制了信息。治理模式在二十一世纪开始出现。信息渠道逐渐流通,开始双向流动,信息渠道所采用的模式是利益协商机制。因此,大众与精英的关系会受到大众知情权与经营信息控制权的大小的明显影响。政府信息在民主社会一般都是公开的。
(二)信息和政治组织
为了参与政治过程,政治人要建立政治组织。该类组织主要包括利益集团、政府与政党等。信息收集、传播与处理的关键性,已经引起了全球各国大部分政党的关注。国内有不少组织都具有本身的门户网站,及时全面的给普通大众传递与阐明领袖成果、组织体系、政策方针以及政治思想等,这样可以确保一般大众与广大党员可以及时了解党情,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
政府单位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先进信息技术,比如移动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等进行行政管理活动,通过信息化方式向一般民众、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与企业传递他们需要的公共服务或产品,即电子政务。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就是电子政务,通过先进的技术方式打造科学的行政运行模式与政府治理结构,顺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这就是它的实质。现在,全球很多国家履行职责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电子政务。
同时,在政党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信息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翻译并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料,这是促使中国共产党产生与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原因。
(三)信息和政治体制
政治体稳定的政治行为模式与存在方式就是政治体制,它是由政治规则、程序、制度、结构以及政治行为主体等构成的。
已有的制度偏见所导致的潜在冲突产生了制度,这是历史制度主义的观点,具体来说就是新环境下,旧制度出现了危机,进而使得原有制度下的政治主体出现了改变目前权力的愿望。利益、观念、冲突与环境等是制度变迁与生成的变量。制度的变迁与生成会受到以上变量的大小、作用与顺序等方面的影响。表现利益诉求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信息,冲突行为会受到政治主体取得信息程度的极大影响,观念的载体就是信息,基本的环境因素之一也是信息。
在政治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信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构建统治阶层采取愚民政策,他们封锁、控制与垄断信息,使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西方先进思想进入中国,并在中国大范围内传播,这是清政府被推翻,产生辛亥革命的重要原因。政治制度在内部冲突与外部压力的合力作用下,理所当然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当前依法执政的实现
(一)充分保障人权
有关人权的争论在很早前就已经出现,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热点话题。首先人权在法律方面始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另外在政治方面上同样是争论的焦点,相关的争论不断进行。在分析的阶段,一般将人权与公民权进行对比与分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两者内容上有相关性与相似性。然而两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将两者理解为相同的概念。在我国宪法中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在1982年《宪法》中进一步突出了其重要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权的重要地位开展得到我国法律的广泛认同。1991年,我国颁布了《人权状况》白皮书,其中强调了人权是多年以来人们的不懈追求,在人权概念提出以后,全球范围内就有很多人积极加入维护自身人权的队伍中,发展到今天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我国还采用了宪法的形式对人权进行了规定,这也表现了我国对人权的重视,从法律的角度为人权提供保障,另外也是政治上对人权的肯定与关注。
(二)与时代合拍,多方宣传贯彻法治理论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法治是人类向往的目标,被人们视为最优秀的政治-法律制度的模式。我国在不断推动法治建设,另外也在深入开展法治国家的建设,然而在不断推动的过程中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阻力。选用1978年为界限来划分,我国的法治建设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到1978年,这一阶段我国法治建设具体又可以划分为创立阶段、停止发展阶段以及完全践踏时期,在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法治建设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人治的思想尤为严重。从1978年至今,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其中从1978年到1996年为理论创建与法治实践时期;1996年至今,随着依法治国的提出,我国在不断开展法治国家的创建。
从现阶段各国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法治研究突出体现在法制与法治两个不同的方面,从字面上看两者相似,实则差别巨大。其中法制是突出表现为制度的形式,是各种法律制度的集合,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法治是采用法律治理国家的过程,突出了法律在其中的突出作用。另外,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两者同样存在很大的不同,法治突出了人民的权利,注重于利用法律的方式实现对政府职权的有效约束;法制则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
另外,国内外学者还针对信息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了深入分析。具体来说,探讨了西部大开发阶段如何在西部地区推动法治建设;如何在信息大爆炸,群众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的时候,能在法治建设过程中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如何实现法律资源的高效率分享等。
(三)加快法治政党建设,有效推进依法执政,实现依宪执政
宪法是我国开展政治生活的基础与前提条件,这也是我国依法治国与法治政党的显著特点。在实施依法执政的过程中,对于党自身民主法治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推动我党法治意识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總的来说,依法执政需要以依宪执政为前提,而依法执政的重要内容就是依宪执政。
在我国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以及突出人们的权利,将三者形成统一的整体,这也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而要实现三者的统一需要坚持执政为民与依法执政等基本方针。在我党进行依法执政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并且需要推动党在法治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在依法执政的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政党法律之间的关系,执政行为需要以法律为基本前提,这都要求执政过程中实现执政与法律之间的良好结合。
四、结语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同时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建设,这是法治中国建设提出的要求。信息时代形势空前复杂,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在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的采取对策。从现阶段我国的现状出发,当前法治中国建设还在逐渐发展,这也为实现依法行政以及实现依法治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达到依法执政、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金明.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创新.山东社会科学. 2015(1).
[2]韩大元. 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论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4(6).
[3]肖金明. 论通过党内法治推进党内治理——兼论党内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关联.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5).
[4]肖金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效应.法学论坛.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