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平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发挥着越来越主要的作用。文章从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运用重在培养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对其他学科产生一定的影响几方面,研究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手段;策略;作用
中图分类号:G40-012;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23-01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现代信息技术有益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大课堂承载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外语能力、科技能力(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微机教学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的复合型人才。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信息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国力综合素养的宝贵源泉。信息化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运用和技能,是现代人的新需求。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又能在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前提下精通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增添他们的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这种思维活动只有在信息技术中恰当运用,才能获得信息,使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结出丰硕之果。
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手段以设备电气化、教材形象化、表现多样化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空白。当学生对所上的课程产生极大兴趣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思考。这样的信息技术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无线电装接时,教师先将装接的整个过程利用DVD将信号投放到大屏幕上,播放时将关键之处用慢节奏来放,甚至暂停……这样教师就能引导学生对该课程内容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好处?换成別的方式会有什么更好的效果?如果自己做的话会利用哪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亲自操作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直观学习知识,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重在培养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
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计算机能力提升到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的层面,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时至今日,学生的读、写、算能力有了巨大扩展。“读”是指印刷的文本随着全球化网络的实现,如何有效快捷地读网上的信息资源。“写”指以往的伏案苦爬格子,它还包含着计算机的“写”。如教师上课时需要将自己的想法或需求写在网上与他人交流,以便获得更多的的帮助和启发。“算”可不是过去的算术,计算机的出现,使“算”有了飞跃性的提高。教师只要掌握好了“算”,其课堂教学和课件制作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制作完成,并且能节约大量的精力,提高效率。
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对其他学科产生一定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一项面对未来的现代化教育,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机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操作计算机,让学生用基本的知识从网上得到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一些优秀辅助学习课件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优化解题策略,开发学生心智。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发展,大量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出现和应用,使教师的劳动可以用计算机代替,不仅增添了课堂氛围,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科学管理,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学生一方面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一方面用软件来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导的压力,提高了现代化教学水平,加快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五、结束语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种观念、一种思维,它要求教师要把知识和能力并重,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良好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众,罗良,王沛.教育学视野下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进路及其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
[2]张洪珍.信息技术教育该进校园了[J].职业技术教育,2000(06).
[3]徐晓东,穆肃.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理念与实践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