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吴
2017年浙江省各地市的中考作文题相继出炉,命题大多增强了思辨性质。作文命题中的思辨性集中体现在一系列对立概念的或显或隐的设置上(衢州卷除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命题作文,也体现出了强烈的对立思辨色彩。这里所谓思辨是指命题者设置两个概念,希望考生对两个概念尽量都有所涉及,而两个概念的关系的解说和阐述即是作文中所要体现的思辨关系。
通过对今年浙江省各地市的幾份作文题的整理,可以发现,这些作文题的概念关系是可以进行分类整理的。
命题中有大量正反对立型的概念的设置。最“赤裸裸”地将作文关键词对立起来的是金华卷,假托蚂蚁和大海的小大对比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嘉兴、舟山卷确立的对立关系是“高科技——土办法”;温州卷探讨火焰“熄灭——燃起”;绍兴卷提出了“开始——结束”这一组概念的思考;湖州卷给定命题“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中“哭——坚强”构成了对立关系;杭州卷在文题材料里确立了“放弃——坚持”“沉默——说出”“烦恼——喜乐”的对立,标题“我本来可以”也就因此暗含了现在的状态与原本是对立的;而宁波卷虽然要求以“往后一小步”为题,但是在导语中有“退——近”“自然——变形”“一拥而上——往后让一让”“拥堵——更快捷”等对立性表述,需要注意的是,“一拥而上”与“拥堵”是对应的,“让”与“快捷”也是对应的,这个题目中可以找到的对立点比较多。
十份卷子中有七份卷子是这种命题方式,其实这也体现了社会对所谓辩证思维的常态理解——能够把相反的一组概念阐释清楚就能达成思辨能力了。当然命题者考虑到考生的思维水平,在命题中也有意无意降低了思维难度,如温州卷允许考生只写一个方面,绍兴卷也给出了关于“开始——结束”的多种理解供考生选择立意。
命题者很希望通过对立性的概念的导引,让考生形成辩证思维和表达。但是仅仅知道这些概念是对立的还是不够的,通过对这些对立概念的整理,可以继续对之加以分类。
1.正反转化思维
有些命题者在题目中隐含了对正反对立的概念的转化要求,恰如“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的思维方式。比如金华卷要求考生对蚂蚁的“小”进行思考,从“小”中找到它的生存意义(回答“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把“小”转化为“大”,使蚂蚁找到安身立命之本。而写好宁波卷中如果能解释让一小步与更快捷之间的转化,作文应该就能很好地抓住写作核心了。这种需要转化思维的作文题,精髓在于辨析转化的过程。
2.正反包含思维
所谓正反包含思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维方式,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其原型思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思维要求考生能在作文中讲述清楚问题中的两个概念分别是什么样的存在,又是如何交错在一起的。如嘉兴卷“土办法”和“高科技”的结合就可以在作文中阐释为土办法中带高科技、高科技中有土办法。与此相似的是湖州卷的“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需要在作文中写出哭中可以包含着坚强的因子。
3.先后、因果思维
先后、因果思维首先是两个概念有先后关系,而这些先后对立的概念中通常还有因果关系,《周易》有谓“否极泰来”,就是阐明这种先后、因果关系的。像温州卷“一团火焰熄灭了,另一团火焰燃起”就导向于解析“熄灭——燃起”的先后进程关系。而绍兴卷“开始——结束——开始”可以讲先后进程关系,更可以突出开始为什么就会有结束相伴,为什么结束预示着新的开始。类似于宁波卷,也可以处理成“让一让”与“更快捷”的先后因果关系。
4.正反选择思维
这种思维相对比较简单,可辩证的空间不是很大,选择一方,顺带提及另一方如何不好,进行简单的对比便可得出选择结论,进而构思成篇。如杭州卷的“本来可以……”与“但我选择……”,正反对立的概念其实并没有规定一定要以哪方为选择对象。比如,写“本来可以沉默”与“本来可以说出来”在立意上无所谓高下之别,只要能形成良好而充分的对比即可顺理成章地得到选择结果。《道德经》中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这就是告诉我们在厚与薄、华与实之间要有适当的选择。
5.正反补充思维
作文题中两个概念构成补充关系。这种补充类似于《论语》中说孔子“威而不猛,恭而安”,前一个概念简化为“A而不a”,后者可以简化为“A而a”,在概念辨析中是“a”还是“不a”则视具体命题情况和写作者构思情况而定。比如台州卷中的“我做”与“你看”就可以用“A而a”的方式架构,而丽水卷“我快乐”与“你的不理解”就可以用“A而不a”来辨析。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找出作文题中构成思辨的要素,然后真正了解这些作文题的思辨类型,甚至找到思辨的原型,这样对作文题的理解才能更为深刻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