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蕊
【摘要】助读资料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文本特点,预先准备的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资料,能够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认知构架,促使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从而实现文本的阅读意义,帮助课堂教学的生成,突出课堂教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助读资料;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们的课堂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声像资料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片异彩纷呈。如《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中,展示大量的景物图片来渲染课文意境,把文中出现的景色都用图片展示出来,看似精彩缤纷,却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地去品读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用现成的录音代替教师的范读,教师上课轻松了,却缺少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忽视了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这样过度地使用助读资料,使起辅助作用的配角,摇身一变成了占据课堂教学的主角,淡化了语文教学的实效。
助读资料包括提升阅读兴趣材料,帮助理解文意材料,帮助反思文本材料等。作为语文教师,要明白使用助读资料的真实意图,选择适当的材料,在适当的时间采用适当的方法呈现,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一、课前引入,加强理解
教学《抓动作“活”人物》的作文指导课时,引入助读资料:动作描写的定义—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通过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品格、性格、心里以及习惯),让学生明白了动作描写的含义,为下面的“析动作、用动作”环节的教学奠定基础。
《伟大的悲剧》一课的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可引入助读资料:
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1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斯科特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有了这样的背景资料助读,学生就能够快速进入对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的理解。
二、课中渗透,解读文本
《老王》所写的故事发生在北京解放到“文革”期间,“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疯狂而荒唐的时代。现在的初中生成长在和平时代,感受到的是新时代的美好,對于那个特殊年代无法理解。那么,在教学中就需要注入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怎样选择助读材料,在什么时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会更合适呢?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去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疑点探析:我为什么不敢自己乘三轮呢?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学习散文要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研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在此时呈现助读资料:
“文化大革命”爆发于1966年,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受到了残酷迫害,钱钟书、杨绛夫妇此时也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剃成阴阳头,被驱到大街上游行,最后被发配去扫厕所……经受了漫长的苦痛折磨。杨绛夫妇的身体和精神都遭受着双重摧残。
通过这样的资料,学生会对那个时代有所了解。可以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写作背景,正确解读文本。
《奇妙的克隆》一文是采用逻辑顺序,学生对“逻辑顺序”这个抽象概念还很模糊,就需要适时地补充资料助读:逻辑顺序指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三、补充背景,升华情感
《乡愁》一诗的教学中,在充分读诗感悟之后,补充作者的介绍: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因躲避“南京大屠杀”和战乱,九岁方离开去四川,十八岁出川,成了又一次更长逃亡的开始,1949年他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此后漂泊于香港、欧洲、北美……他时常怅望故乡。余光中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亲人之间聚少离多,四处漂泊,这一特殊的经历与遭遇,使他对故乡故土依依难忘。这乡愁成了诗人魂牵梦萦,日日挥之不去的思念。引入资料感受诗人其他诗歌中的乡愁。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乡愁四韵》余光中让学生在丰富的资料中,去感受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和诗人浓重的乡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总结环节,课外延伸
有的文章学习之后可能还会留下疑问,在深入研读文本理解主题之后,课堂时间要结束时,出示拓展延伸的资料,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后,把疑问带向课后拓学中去解答,一些好奇和感兴趣的内容也需要课后去求证。教学《太空一日》一文时,杨利伟在飞船舱体内听到时不时出现的神秘的敲击声,毫无规律又很难描述。这是什么声音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下去查找资料,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并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资料。通过这样的助读延伸,给感兴趣的学生指引了一条语文学习的精神之路。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助读资料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精选资料,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原则、适时适度原则、动态生成原则,要突出课堂教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落在实处,增加学生对语文的积累和感悟。
参考文献
[1]叶小芳.余光中乡愁诗“文浅易,意悠远”的艺术浅析——以《乡愁》、《乡愁四韵》为例[J].电影评介,2013(5).
(编辑:郭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