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立
摘要: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能有所收获,但让他们在课前预习或者自主阅读时却难有成效。通过了解,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就好像有了鱼竿而不知道怎么钓鱼一样。因此,我尝试教给小学生一些容易掌握、见效快的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所以然。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
一、创设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会融入到课堂中自主地进行阅读,从而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基础,积极的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等,可以通过在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地方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站,交流学生的读书心得,介绍一些好的读书方法等;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评展、手抄报展评、读书沙龙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二、教师指导朗读中,使学生产生共鸣,体味文章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古语说:“書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不仅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读,而且要将课文中的形象读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再加上一定的表达技巧,以充分的情感、抑扬顿挫的语气,时而低沉、时而兴奋、时而愤怒、时而激昂,就能使课堂形成一个充满情感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和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课堂上老师的激情高昂,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起伏,再让学生朗诵这些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佳作,学生就会激起爱憎分明的情感波澜。不仅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教师在举手投足中,在抑扬顿挫间,在快慢起伏时,通过指导朗读,传达出其对文中感情、课本人物的感悟和理解,将其中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
三、重视学生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直至写入目前的语文课程标准。 语感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记忆、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语感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无论是从语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还是从语感的功能性看,培养语文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有选择地利用多媒体
现在的阅读教学多媒体盛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很不妥的。有的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书,而是读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图不利用而非要将其做成多媒体。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生成状态自始至终是我们的关注点和着眼点,教学的进程,课件内容的呈现始终应围绕他们的需求进行及时调控,而不能被预设的某种“电子教案”所羁绊,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
五、给学生一个好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会陪伴学生一生,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阅读信息的提取和掌握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是阅读习惯的初步养成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引导,指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堂,不定时的把教室变成阅览室,给学生提供一些感兴趣的读物,让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专心的读书,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对阅读不会感到厌烦。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我及时的作出指引,并要求学生在读的时候不动手则不动口,让学生养成口、脑、手并用的阅读习惯。其次,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学生每天坚持一定时间进行阅读,学生在增长知识、享受乐趣中天天坚持阅读,不知不觉中阅读习惯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多给学生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渐渐养成。
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操之有法地引导孩子们走进文本,咬文嚼字,静心会文,与文本对话,才能真正实现课标所要求的“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邓有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