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连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社团已成为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本文致力于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为探索高校体育社团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期望本文能帮助高校体育社团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得到理论上的升华。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 高校 体育社团
发展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广泛地活跃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对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推进全民健身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针对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中暴露出的问题,试图多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找相应对策方案,以此推动天津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
1天津高校体育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对体育社团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有待提高
体育社团在服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迫切需要加以规范。目前天津高校对学生体育社团的关注和重视,是因为被动地接受了社团日益壮大的事实,而不是充分地认识了体育社团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社团不仅在提升身体素质和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營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1.2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高校体育社团的组建程序不规范,管理缺乏科学性。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没有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审核,没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出现了社团内部管理混乱等现象。高校对社团缺乏有效的监督,由于高校人力有限,很难对社团组织起有效的监管,社团内部也缺乏监管机制,造成权力的滥用。
1.3社团活动品位层次有待提高
从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看,尽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档次不高。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品位偏低,缺少科学性、艺术性、情趣性和文化底蕴。社团活动内容的品质直接影响着社团成员的内心品质、思想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社团活动虽多,但由于缺乏整体策划,没有加强活动的计划性、有序性、规范性,有质量、高层次的活动不多。同时许多社团缺乏理论、技术的支持,开展活动又容易缺乏整体策划,缺乏老师的指导,活动的质量不高,使得一些社团活动的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
1.4社团干部的服务意识差,体育社团的继承与发展不够
高校体育社团是学生的自发性组织,社团的主要干部对社团的发展举足轻重,由于有些社团干部缺乏服务意识,导致社团没有凝聚力,组织涣散,乃至社团难以维系。社团负责人的换届缺乏思想上的沟通,新上任的负责人多数推翻前任负责人制定的计划、目标和管理办法,造成社团发展和内部管理低层次的重复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缺乏必要的连续性、可持续性。
2天津市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策略的研究
2.1强化体育社团服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机构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为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空间。主管部门在具体组织实施活动时,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才智,将活动的组织开展完全交给学生管理,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为活动做指导和总体把关,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2加强体育社团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社团组织管理
高校应当从体育社团的外部管理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两方面入手,规范体育社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高校体育社团外部管理方面,主要包括:规范社团的审批管理制度;加强对社团的外部监管力度;建立重大活动审批制度;建立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安全预警机制等。在高校体育社团内部管理方面要做到:建立健全例会制度;建立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聘用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透明的财务制度。
2.3拓宽体育社团经费来源,夯实社团活动基础
随着国家对高校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提高,体育社团的数量与日俱增,在高校社团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社团自身想要得到持续的发展,就应当广开财源,争取社会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筹资。在学校的监管下合理利用商业赞助,根据体育项目自身特点举办培训班,依据体育项目的不同在高校的监督指导下为社会提供商业演出、裁判员服务等商业化有偿服务等等。
2.4打造优秀体育社团,提升社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高校体育社团自身的知名度直接影响了其在高校形形色色社团中的竞争力,体育社团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应当以打造“有品位、有特色、有文化”的精品体育社团为目标,以创新的意识指导社团活动的开展。全面发展和组建新的体育社团,打造校级优秀社团,以此提高社团自身的知名度,增强体育社团在高校形形色色社团中的竞争力。
3结语
高校体育社团是大学生强健体魄的舞台,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展现才华、充分运用体育知识的实践平台,也是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连接的纽带,建设有特色的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有关部门应提高对体育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使其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同时还应提高高校体育社团指导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校园内部体育组织机构改革,以利于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