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草》中舞蹈艺术与书法的审美融合

2017-09-01 13:21韩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行草

韩越

摘 要 本文浅谈于舞剧《行草》中舞蹈艺术与书法的审美融合,鉴于台湾编舞家林怀民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舞的融合,从而获得。书法与舞蹈之间有着本质上的相通之处。而书法与舞蹈之“体”都来源于艺术家的“心“。舞剧《行草》中舞者们在一张张空白的纸上用着飞舞的草情篆意谱写着书法行笔下的气韵、劲道、节奏与空间。这与现代舞强调身心释放的宗旨不谋而合。

关键词 行草舞蹈 人体书法 艺术通感

1林怀民和他的“云门舞集”

林怀民从事编舞至今所创作的舞蹈类作品大大小小共有八十多个,而每一个作品取材之广泛,有的是偏重叙事的民间故事《白蛇传》《红楼梦》《九歌》,再到台湾乡土情感浓厚的《薪传》《我的乡愁,我的歌》《家族合唱》,以及比较意象的《水月》《流浪者之歌》《行草》《竹梦》《行草 贰》《狂草》《松烟》《稻禾》等。其作品有着极大的转变,正是经历了激情和狂躁才会回到平静与谦虚,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焦躁才有了现在对待万物平和的心态。用林怀民先生所说:“以前做的事情就好像加法,你学了一样再加一样,不断叠加,而今天完全做的是减法。但是没有之前所经历的加法也不会走到今天,而今天表面朴素的东西后面却是非常复杂的,而我们只不过把复杂的东西收到里面去了。”① 而“云门舞集”的成功,在于找到了经典的“中国符号”并融合舞蹈创造出新的意义。除了其舞蹈风格、舞蹈语言、舞蹈审美外“静”是云门一份不一样的舞蹈心态。

2现代舞剧《行草》

2.1现代舞剧《行草》的独特性

林怀民创作期间所创造的比较意象的舞蹈有《流浪者之歌》《水月》《竹梦》《行草》《行草 贰》《狂草》。而《行草》创作于2001年、2003年创作出《行草 贰》、2005年创作出《狂草》三部作品合称《行草》三部曲,其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并通过多个书法家的字体为媒介并吸取了书法美学的精髓创造出《行草》三部曲,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奉橘帖》、苏东坡的《寒食帖》、张旭的《行草》和怀素的《狂草》等”。②林怀民先生曾经说过:“舞蹈来源于书法,并非表面上字体的意义,而是来吸取书法艺术中的美学来丰富舞蹈。”③书法行笔时气的流动、创造时留白的运用、以及书法的原则都和舞蹈肢体动作上原则相辅相成。

2.2 《行草》中的肢体动作特色

《行草》中舞者们吸收了书法作品中的“精”与“气”,运用肢体动作来临摹书法家字体的挥洒书写,以及丰富的运动变化,呈现出抑扬顿挫的身体律动以及明断的急缓行止,而这样的云门舞者在舞台上所呈现的那种魄力证明了“云门舞集”所要追求的中国式现代舞。《行草》中的舞蹈没有太多的技巧炫耀却能达到一种让人意之领神却不可向往的存在。而《行草》中舞蹈以身心为媒介,贯穿于书法的气韵之中,每一个动作惟妙惟肖,让人在无形之中感受到有形的存在,而每一个书法字体的结构架势、文字内涵都会让人意味无穷。更是让人亲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了民族文化“精、气、神”的无处不在。

3 《行草》中的书法与舞蹈艺术

3.1《行草》中的“留白”

作为意象类舞蹈,书法与舞蹈结合是这部舞剧的特点,而“留白”是书法中常用的艺术方式,林怀民一直强调的“留白”在这舞剧中运用到淋漓尽致。“留白”是中国式艺术的一种特色,它与西方的方式不同。在《行草》中舞者通过投影运用身体将书法家的字体再现,每一笔每一划都会通过镜头投射在幕布之上,这种直观的视觉效果是以流畅的自由形式和严谨的动作态度傳达给观众。不管是在空间调度上还是直观画面上都给人处于一种观看大书法家行笔写作的过程。而在舞动的过程中云门的舞者运用身体、气息表现的不仅仅是字体的形态更多的是文字中所透出的风骨和气韵。

3.2书法与舞蹈融合所产生的“气”的运用

云门的舞者在《行草》中不单单只是用身体来表达书法中的一撇一捺,“气”是整场舞剧中始终贯穿存在的,云门舞者在舞动时从丹田所发出的气,引导和流动在每一个身体角落并带动身体所展现的动作与书法中的抑扬顿挫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而书法中“气”通过笔尖落在纸上将“意、势、力”所展现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发挥的淋漓尽致,书法的“气”与舞蹈的“气”被林怀民融合在一起所展现出来。所以,林怀民认为书法中的气与舞蹈动作的原则相似,《行草》中每一个动作都有着欲左先右、由内到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运动方式,这与写书法时的笔断意连是相通的。而整部作品中虚与实的对比,空间与时间的处理动作快与慢的对比,动律中幅度与力度的对比是格外强烈的。最初所呈现的“永”字所转化成流畅的草书无一不体现书法与舞蹈的融合,舞者用身体化作墨水把书法家书法结构中的平正、连贯、匀称、飞动、参差等特性运用身心所发出的节奏、旋律、力度等展现出来。

4书法与舞蹈的审美共通

4.1书法与舞蹈呈现的共通性

书法和舞蹈都具有表现性,所不同的是书法表现的是静态的书迹,而舞蹈表现的是动态的人体动作。舞蹈的物质本体是人体,舞蹈动作为实体,而舞蹈离不开动作,但动作一般都具有形象性、指向性、多义性等。舞蹈动作首先是有指向性的存在,它有着完全不同于生活的动作,排除生活动作的随意性和任意性抽取其生活动作将它抽象化、变形化、艺术化,根据其含义所改变。而肢体可以将情绪艺术化地通过舞蹈所表现出来。书法中的线条运动是在一定的空间中所产生,而书法的物质本体是笔,在笔的运动下所产生在纸上的“力”与“势”使最终所呈现的字是不一样的,而舞蹈与书法有着相同的动势特性。《笔势论》中对书法有着动势力度的认为,这类的美学观点对其影响颇深,使书法在行笔过程有着不一样的方式。而舞蹈的表现也要求着“力”的流动性,从主体里散发着力,通过这个力运行在整个舞蹈当中的动作产生,例如:圆曲拧倾。而“动势”的逆向性,在两者中也有着明显之处,书法中行笔有着“欲竖先横、欲横先竖”“行笔皆驻、驻处皆行”的方式。而舞蹈也有“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提现沉、欲开先合”等运行方式。④

4.2书法与舞蹈的相融性

这就证明了舞蹈与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形式的方面。而在动势、气韵、中也有着相通的规律。每一个肢体每一个笔画都有着其运动方式的共通规律,讲究情感的迸发,追求艺术的意境,并都能表现出形象和情感的合一。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相辅相成彼此共生。舞蹈的肢体语言所表达与书法有着过之而不及,而每一个肢体语言的表述更是人类情感的最直接的直观表达,这些所体现的审美意识都能表明了舞蹈与书法在本质特征上有着明显的共通性。

综上所述,林怀民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编舞家”有着太多的头衔,这无疑是世界舞蹈范围内对他的肯定,而在这些光圈外的林怀民所创作的舞蹈让人不得不深思。而《行草》作为他意象类舞蹈的代表有着中国传统艺术书法的融入,而舞蹈艺术有着书法的美感,并不是所有的舞蹈作品所能达到的,这对编导本身的素养学识有着深大的考究,这样的才能创作出富有高雅意韵的舞蹈作品。而中国人有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并影响着中国的传统美学的思想发展,引领并影响着各个艺术门类的发展。林怀民在艺术探索中大胆地将舞蹈与书法融合,创造出影响至今的作品《行草》。而《行草》的诞生让我们更深的认识到肢体艺术的伟大。林怀民和他的“云门舞集”所让我们看到的是运用舞蹈来表现书法家笔下所产生的书法中的线条与气韵,黑色的墨水渲染着整个舞台。就算运用着最现代的舞蹈语言也不能覆盖住中国式艺术的存在。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舞蹈与书法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正是由于他们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才会让我们欣赏这部舞剧时在审美上很自然的联想到二者。而因其中的某个画面特征,使我们有更加强烈感觉,而想象更加丰富,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把这部舞剧比作舞蹈在宣纸上的书法。而林怀民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下,从生活中得到灵感并找到独特的表现内容及方式,也让我们更大空间的认识到肢体开发的不同性。也从编创角度更加了解了任何作品并非盲目的拿来编创,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创作拥有“中国特色”的舞蹈。

注释

① 杨澜.杨澜访谈录[M].2010.

② 杨炫.感受林怀民行草[M].2011:3.

③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M].

④ 楊孟瑜.少年怀民[M].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猜你喜欢
行草
明 祝允明 行草书春雷札
元 管道昇 行草书久疏上状帖
我写我心 书肇自然
——郎照玉书法作品欣赏
陈海良《古人诗》
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谈“连笔” 规范性的普及教育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