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丽珊
摘要:指出了随着各大城市对雨洪管理相关实践的相继开展,作为现代雨洪管理理论之一的LID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景观学视角,分析了校园景观雨洪管理现存问题,分别从校园下垫面、水系、地形、植物群落及总体规划等方面研究了运用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提升校园景观设计的方法,以期为今后低影响开发理论在校园景观设计的应用及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LID;校园景观;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06302
1 LID的概述
1.1 LID的内涵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是SUDS、WSUD、BMPs等多种现代城市雨水理念中最新的雨洪管理策略,也是目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理论。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活动在各地的迅速推进,作为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手段之一的LID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理念及技术在中国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规划设计被视为此技术开发的一部分,而在与景观的有效结合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2 海绵校园
海绵城市的建设作为当今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而校园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成环境中重要的生态系统。同时校园人群密集且流动性强,建筑量大,需水量大,并且用水种类多样。因此,将LID理念技术与校园的景观营造结合不仅是建设海绵校园的有效途径,更对城市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2 目前校园雨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为了满足扩招后教师与学生的需要,我国高校大力实行改建扩建校园,主要采用土地置换方式,导致校园内建筑、道路与广场硬化面积在没有合理规划布局的前提不断扩大,透水的绿地、水体则不断萎缩,从而切断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校园内的透水绿地局部排水功能受限、水系整体连贯性差以及与校园总体规划设计脱节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校园师生的出行。
3 LID理念下校园景观优化措施
3.1 改善校园下垫面
校园下垫面主要包括屋面、路面、广场、绿地、水面等几种类型。低影响开发的原理之一就是改变下垫面,尽量增加区域中绿地、水体的面积,增加绿地对雨水的截留、滞纳和入渗效果。
(1)在铺设硬质铺装的道路、广场区域以透水性铺装为主。
(2)增加及合理规划校园内绿地及水体面积,真正实现绿地和水体对雨水的截、滞及渗等作用。
(3)改变土壤成份和结构。雨水渗透速度直接受到土壤性质的影响,不同性质的土壤对雨水下渗具有不同的效果,其中以巧石、卵石及砂的透水性最好。LID理念提倡的土壤结构包括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砂层和碌石层,此结构促进了校园内雨水的下渗。因此,在校园规划设计中,需对校园所设计场地的土壤性质和结构进行调查了解,客观分析该场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特点等,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壤成分和结构合理安排不同的空间,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如高渗透性的土壤可设计用来过滤和处理雨水的空间,低渗透性的土壤上可设置不透水的道路、广场及建筑。
通过改善校园下垫面,从而使雨水能更多地下渗至土壤或地下雨水管中,让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
3.2 水系
3.2.1 优化水景
对于校园而言,水景、湿地及河流是校园中的敏感地带,是校园调蓄能力的关键所在,不仅可储蓄周边地块汇集的雨水,结合水景布置相应的景点,在改善校园景观的同时,也满足师生不同活动的需要。校园水系应根据原有水系现状及功能定位,进行合理保护、恢复及改造。对现有湖泊、水塘、湿地等自然水體实行保护,并结合植物配置、岸线及滨水区恢复及改造,加强其蓄水、渗透、净水功能,进一步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恢复场地生态多样性。此外,水景要充分结合周边绿地设计,利用植物配置、雨水花园等措施作为缓冲带,降低径流流速,减少对水景的冲刷及污染。
3.2.2 加强水系整体连贯
加强校园各个雨水处理设施之间的连通,构建由铺装流向植草沟、经雨水花园然后进入人工湿地等一系列连贯的排水体系。如将湿地、池塘等水体与常以植草沟、渗透塘、生物滞纳池、下凹式绿地、小型雨水花园等形式出现的散置小型水体结合,构成完整的雨水循环系统。
3.3 地形
地形影响着径流的汇水点,而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地形的重要性受到了忽视。平坦的地形经常造成雨水聚集,而过大的地形又造成了由于径流流速过大而产生雨水难以渗透的问题。因此,通过改造地形,利用微地形形成起伏的缓坡。在某些坡度较小的区域,可以设计成与植物、石景等景观要素结合的缓缓流动的水景。在一些坡度较大的地形上,可以设计成沿着分级阶梯跌落的流水,与石墙、石笼搭配,形成湿生植物梯田。
3.4 增加植物层次,丰富植物群落
植物在雨水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的种类及群落结构决定着植物对雨的截留能力和滞纳能力。如针叶树比阔叶树截留雨水的能力更强,多年生花卉组合比草坪吸纳雨水能力更强,植物种类丰富的植物群落比单一品种的植物种植有更好的雨水滞纳、吸收和净化能力。利用生态适应性强的本土植物,丰富的植物群落系统,不仅丰富校园文化空间,同时增加了景观生物多样性,为校园环境创造了更高的生态价值。因此,低影响开发理念提倡在进行场地种植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高维护的草地或单一树种的纯林,而是通过构建丰富植物群落,从而实现雨水管理、景观及生态的校园景观目标。
3.5 加强与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结合
在对校园进行建设和改造时,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思想实行并行考虑,将场地的水文特征作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避免校园规划设计实施后再对雨水系统的考虑,出现实施上的滞后。如通过将绿色基础设施、主要应用模式与校园景观中道路、建筑以及水景各园林要素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不仅满足了校园各项基本的使用功能,更大幅减少雨水设施的占地面积以及对校园景观的破坏,从而提升了整个校园景观设计的合理性。
4 结语
LID理念的主要核心是尊重场地现状,使开发前后的水文状况保持基本一致。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从校园本身的特征出发,结合场地特性,基于低影响开发理论的指导,从而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主要体现于在满足校园景观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同时,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目标及原则、针对不同场地特征和类型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如通过将可渗透路面、植草沟、雨水花园及储水人工湿地等低影响开发组合技术,依据原地形等现状进行下垫面、水系、地形、植物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优化校园景观,营造出具有生态排水功能及视觉美感的校园场所。
参考文献:
[1]马竞一.基于LID开发模式的云南工商学院海绵校园规划设计[J].林业调查规划,2016,41(2):124~1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李凯历.LID理念下的天津新八大里场地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6.
[4]杜 莹.基于雨水利用的高校校园景观营造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4.
[5]朱鑫田.基于资源节约理论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6]胡 琦.立体绿化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6(7).
[7]张 亮.浅谈大学精神与校园景观的“美丽表达”[J].绿色科技,2014(1).
[8]李素珍,庄苗茵.闽南文化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J].绿色科技,2016(7).
[9]覃静静,罗康宁,孟建勋.边远山区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园园林规划设计为例[J].绿色科技,2013(4).
[10]张 霆.浅谈高校校园景观生态文化建设[J].绿色科技,2013(3).
[11]王 谦.垂直绿化在校园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2(5).
[12]张 艳.高等院校校园景观建设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6(11)
[13]宋會访,刘艳丽,隗剑秋.校园景观特色营造初探——以武汉农业学校校园景观设计为例[J].绿色科技,2010(12).
[14]徐敏.校园景观与文化共融——桂林旅专新校区景观设计构思[J].中国农学通报,2010(23).
[15]王福刚,石铁矛.景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
[16]王世英.现代高校校园景观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