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熙+夏小平+饶曦麟
摘要:介绍了东莞市莞城区街头绿地的设计经验,包括:多层次的使用空间、立体化空间设计及良好生态的设计。对交通干道或十字路口绿地、T形交叉路口绿地、立交桥下绿地的特殊设计以及有关灯光照明及服务老人方面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适合街头绿地的植物选择。叙述了莞城街头绿地的一般特点、新建及改建街头绿地的一般特征和功能。提出了研究城市街头绿地发展的新特征及在规划设计方面作出相应对策是园林设计人员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东莞; 街头绿地;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04903
1 引言
街头绿地或称街头游园一般是指临近城市道路的、与生活区或商业区密切联系的公共绿地[1]。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十余年来东莞市莞城区街头绿地建设有了显著的提高,例如区府广场(图1)、阮涌-可园广场、新河北路街头公园(图2)、细村体育公园、西城牌楼、东门广场、草塘公园、北隅广场(图3)、光明路口(图4)、戴屋庄等处的街头绿地,其中前5个便是在东莞新城市建设中兴建的,后面5个经历了彻底的翻新改造。所有这些街头绿地已经成为市民日常户外活动不可或缺的去处。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莞城区属于东莞城市中心区的4个街道级区域里最小的一个,可支配的土地已经告罄,而在莞城现有的不足14 km2的地域内,就有10个较大街头绿地,总计约0.4 km2,占全莞城面积约3%。其足以说明见缝插绿的宝贵,更说明莞城绿地规划对居民人均绿地以及户外活动的重视。街头绿地区别于城市公园往往在于它的面积较小,但面积变化幅度很大,例如莞城区街头绿地,从小到100m2至大到1~20 hm2的都有,而且本文未计入的最小路边绿地仅有20 m2。这表明街头绿地的面积规模变幅多样,因地制宜是它有别于其它公共绿地的特色。总而言之,活动功能、园林景观及生态绿化是街头绿地的3个要素;而开放性、便利性、广泛性则是它的基本特征。为此,如何 “精打细算”地设计和使用莞城街头绿地这个闹市中的“绿洲”,正是本文的主题。
2 莞城街头绿地的设计分析
2.1 设计手法
2.1.1 多层次的使用空间
(1)集体活动的空间是街头绿地的核心区域,也是设计的重点。以东门广场为例,将硬质铺装的广场空间尽可能集中于中央,而不是被周边的功能区蚕食或分割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2)周边布置林荫区,在林荫下设置了多处安静休息场地,游人可以在此步行或休憩。
(3)儿童游戏场设置在花卉和草地之间,和广场中央没有视线隔离。老人健身区靠近儿童活动区。
(4)广场边缘有一块静谧的林荫区,安排雨棚和椅凳,用于体弱者休息或游客联谊交友。
(5)上述林荫区一侧设有小卖部和林间茶座等,而北隅广场则另有博物馆和阅览室与之相邻,这样,户内户外有机结合,可极大丰富活动内容,提高街头绿地的游客密度,以致获得意想不到的设计效果。
2.1.2 立体化空间设计
在有限的绿地中,將草坪或地被的绿化平面、硬质景观平面和游人活动平面三者竖向叠加,相互穿插,丰富绿地视觉空间。以光明路街头绿地为例,其地被、草坪结合乔灌木和攀藤植物,可配植得十分丰富,原理是增加上木、中木和下木的配植(图5),让绿化向空中发展。而硬质景观除了配合大量供游人使用的地面层次外,增加竖向设施,如彩色的灯杆、远处红瓦洋楼和顶端优势极强的高大的南洋楹和大王椰等构成绿色穹顶的竖向层面。
2.1.3 良好生态的设计
良好的生态设计可从植物与水体两方面入手。以运河边的光明路和新河街两处街头绿地为例,沿绿地边缘种植绿墙达到良好的隔音防尘及阻挡热辐射等功能,入口处设立叠水景墙并配植水生和爬藤植物,实现生态与景观俱佳的绿地功能。由于街头绿地属于庭院种植,可以尝试增加植物的丰富度[2],一些本不适应道路种植的某些乔木,或非适地适生但属于稀有的观赏度高的植物也可以少量种植,例如周末文化广场试种成功了一排广玉兰乔木便是一例。
2.2 街头绿地的特殊设计
2.2.1 交通干道或十字路口绿地
街头绿地的绿化应根据不同地段的交通状况、人流量等,做到与自然景色、人文风俗、沿街建筑等有机结合。
位于交通干道或十字路口且绿化面积少的街头绿地,宜用封闭式布局,绿地内种植形式多样,树木配植讲究艺术效果。面积较大、游人较多的街头绿地,为了便于散步休息可采用开敞式布局,于绿地内设置步道、休憩、照明等设施,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和市政设施等相互配合[3]。
2.2.2 T形及Y形交叉路口绿地
T形及Y形交叉路口绿地应考虑到安全视距的因素。可以通过低矮花坛,点缀雕塑、小品、水景等景观元素来装饰道路景观。乔木枝下高大于等于3 m,以保证视线的通透性(图6)。
2.2.3 立交桥下街头绿地
可选择攀援植物装饰桥柱等构筑物,桥底绿化采用耐荫植物,阳光比较充足的位置可种植一些喜光植物。
2.2.4 灯光照明的设计
随着人们晚间散步和广场舞等活动的增加,要求对夜间活动给予必要的考虑,至少要考虑灯光照明的设置,例如东门广场,全园设置高杆灯,并配置园灯、草坪灯、地灯、水景彩灯等,营造一个高灯远照、美轮美奂的活动园地。
2.2.5 考虑老龄化的设计
东莞不少园林设计人员对日益突出的社会老龄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①要为老年人设置场地,创造老年人联谊会友的活动空间。②无障碍设计将成为重点,要减少或消除台阶、路坎,以利于老年人的体能活动。③以往许多喜欢草坪的市民现在希望适量增加硬质场地,以方便老人有早晚锻炼的空间,甚至青年人也希望有场地进行滑板运动。
2.2.6 植物选择
乔木可选择直立冠阔的树种,如:小叶榕、南洋楹、白兰、凤凰木、美丽异木棉、木棉、红花羊蹄甲、大王椰子等以及莞城地区的其它优势树种:垂榕、大叶榕、菩提榕、芒果、小叶榄仁、白千层、非洲桃花心木、尖叶杜英、阴香、麻楝、苦楝、印度紫檀、人面子、扁桃、大叶紫薇、苹婆、黄槿、铁刀木、黄槐、海南红豆、海南蒲桃、黄梁木、大叶相思、南洋杉、蒲葵、老人葵等。由于街头绿地的立地条件相对较好,故可较为广泛地选择植物种类,甚至包括东莞地区的一些非优势植物,如桂花、南天竹、棕榈、广玉兰等,以此丰富绿化植物群落。
3 莞城街头绿地建设的发展
3.1 莞城街头绿地的一般特点
目前莞城街头绿地一般都力求做到了以下4点:①见缝插绿:几乎每个街头绿地都由至少二条街道与建筑、与水系或本身三条街道交叉形成绿地空间,做到了街头绿化与周边绿化相连接。②绿化覆盖率高:广场周边的树木多以高大浓阴的榕树、小叶榄仁、树菠萝为主。间或有更上层的南洋楹、尾叶桉等。植物种类相对丰富,乔灌地草等层次完整。③设施完全:座椅、石凳、体育器具、遮阳雨棚、广告报栏、体育器具等比较齐全。按设计强条的要求,全范围实施无障碍通道[4]。④活动空间合理,在有限的街头,在确保绿化与设施的前提下留出足够的中央活动场地,是新建街头绿地的特点。
3.2 新建街头绿地的特征与功能
目前街头绿地的形成与当前城市建设密不可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新开发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改造翻新而形成的。新的街头绿地则具备以下特点:改变了以往观赏性种植较多,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地不足的落后状态。改变了游客只是观众的观念,把观赏的绿地变为游客进入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空间。注重近期绿化功能与远期使用功能的结合成为新建街头绿地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
3.3 原有街头绿地改建后的特征与功能
由于因地制宜地開辟出了新的公共绿地,从而扩大了旧的街头绿地面积,改变了旧城的环境形象。改造后的街头绿地仍与城市原有空间脉络保持密切联系,例如与周边生活区或商业区相邻,仍是人群集中和流动的场所,体现了较高的使用率,例如北隅区在保留原有的活动功能的前提下,成功地丰富了活动方式。北隅街头绿地北邻著名“大榕树”广场(图3),东南衔接光明路和花街,西邻北隅居委会,由于充分利用了旁边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所以活动功能非常充分,诸如白天居民聚集此地,晨起锻炼、读书看报、下棋打牌、歇阴闲聊、欣赏文物等,晚上则开展广场舞、科普讲座、棋赛、放电影等活动,把街头绿地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4 结语
作为市民朝夕相处的重要活动场地,街头绿地的植物配植与园林艺术为市民带来了健康环境和文化陶冶。新建或改建的街头绿地更加发挥了市民小广场的功能,延长了居民户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的凝聚力,同时为街头绿地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诸多方面的设计要求。认真研究城市街头绿地发展后的新特征以及规划设计对策是园林设计人员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街头绿地的新发展及规划设计对策[J].规划师,2001(1).
[2]严 朝.东莞市大型工业园区道路绿化设计要点[J].绿色科技,2016(3).
[3]邱乃昂,陈雪玲.东莞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指南[R].东莞:东莞市交通运输局,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