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银桂
摘 要:教材分析准确、透彻是教师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实施有效教法、学法,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本文针对一线体育教师教材分析主题宽泛、不细,主题不明、不清,主题偏离、不准等问题进行案例剖析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一线教师准确分析教材指明方向,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材分析;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7-0036-02
教材分析是教师针对选定的课时教学内容,对其在教学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技术特点、教材功能、重难点及与教材相关联的因素,遵循课程标准要求,直面授课对象特点,依据教法、学法的选择规律等进行深入剖析、透彻钻研,这是实施有效教学、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然而,部分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理念、教材学习、分析等知识与技能的缺失,导致教材分析时出现不细、不清、不准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笔者结合一线教师教材分析的案例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抛砖引玉,便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材分析主题宽泛、不细
案例1:水平三,五年级武术基本步型第一课时“外摆腿、里合腿”,教师教材分析表述为:武术刚劲有力,武术基本步型学习符合小学生身体发育阶段的特点。通过武术基本步型的学习,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灵活、协调等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美育熏陶、培养民族自豪感的目的,使学生领会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本节课主要学习武术基本步型,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动作,为今后武术操的学习打下基础。
分析:一个教学单元包涵若干个课时,单元课时教学内容的确立是基于宏观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拆分与组合,课时之间教学内容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梯度推进。教师在教材分析时不能从宏观角度泛泛而谈,应从微观角度切入对本课所学内容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技术结构、原理、易犯错误、重难点、安全因素、学生学练差异及与其他教材的关联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做到细致、准确、透彻,才能凸显教材分析的价值,使教法、学法的选择、学练场地的安排科学、合理;学生差异的关注、学练效果的评价即时、有效、针对性强。从上述呈现的案例来看,授课教师在教材分析时空、泛、大,没有关注教材分析的各要素,对“外摆腿、里合腿”进行深入剖析,而从武术广义的宏观层面对学生学练兴趣培养、体能素质发展和育人功能层面阐述,缺少对主教材细化、深入的剖析,这样教材分析宽泛、大而空,不能准确定位教材重点、难点,选择教法学法等,也使学习目标难以达成。
建议:基于上述分析,案例1可以表述为:本课出自小学《体育与健康》一书,水平三,五年级武术基本步型教学单元的第一次课。“外摆腿、里合腿”是武术的基本腿法,属于直摆式腿法,外摆腿的要点是外摆幅度大,成扇形,要求外摆腿时挺胸、塌腰、松髋、展髋,里合腿三直一勾,横向加速,方向、路线相反于外摆腿。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先踢后摆、先踢后合的动作方法,做到外摆、里合腿时动作准确,线路清晰成扇面,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素质。重点:先踢后摆、先踢后合。难点:动作准确、线路清晰成扇面。易犯错误:支撑腿不直,踢摆、踢合无力。学练前应做好肌肉、韧带、关节的充分拉伸,避免肌肉、韧带拉伤。武术项目相对枯燥,教学中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练习形式的变换,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以武习德、以武育人的教育,本课腿法的练习将为完整套路的练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主题不明、不清
案例2:水平二,三年级投掷教学单元第一课时“两脚前后站立侧向投掷垒球”。教材分析表述为:投掷是发展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投掷单元包括掷纸飞机、掷沙包、掷垒球等。通过掷纸飞机、掷沙包、掷垒球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本课主要让学生进行掷远、掷准练习,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
分析:课时教材内容是单元教材的下位概念,教材分析应厘清单元教材分析与课时教材分析的概念与关系,单元教材分析包括多个教材内容,分析的面广、宽、厚,而课时教材分析应紧扣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剖析,如果厘不清这两者的概念与关系,教材分析时就会出现主题不明、分析不清的问题,思维混乱,失去以教材为载体的作用,也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案例2主要学习“两脚前后站立侧向投掷垒球”,应从蹬地、转髋、挺胸、挥臂技术层面进行剖析,而案例中却从掷远、掷准定位学习要求,与两脚前后站立侧向投掷垒球第一课时正确投掷姿势的重点相悖,同时又将掷纸飞机、掷沙包混为一谈,杂乱无章、表述不清。这样将多个教材混在一起进行分析,主题不明,分析不清,缺少教材核心概念、技术内涵、规格、学练要求、价值及育人功能的剖析,使教材分析处在粗狂、混乱的状态,也凸显了备课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缺少,严重背离有效、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
建议:基于上述分析,案例2可以表述为:本课是水平二,三年级“两脚前后站立侧向投掷垒球”单元的第一次课,是在学生掌握掷沙包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与延伸,主要让学生初步掌握蹬地、转髋、挺胸、挥臂动作,能够做到上下肢协调用力,动作连贯,培养学生正确的投掷姿势。重点:蹬地、转髋、挺胸、挥臂动作。难点:上下肢动作的协调连贯。易犯错误:蹬转不充分,动作不协调连贯。学练前加强肩带、手臂等关节的活动,借助弹力带进行蹬转的练习,以此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本课学习将为上步投掷垒球、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等技术的学习打下基础。投掷学练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学中要合理规划场地,保障安全。
三、教材分析主题偏离、不准
案例3:水平三,五年级篮球教学单元第一课时“篮球原地运球”。教材分析表述为:小篮球运动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而本课的直线、曲线运球是行进间运球的基础。开展小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灵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拼搏精神。
分析: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分析前,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定位准确,才能剖析准确、细致、科学、合理。否则,教材定位不准、偏离甚至是错误,就会导致教师在教法选择、学练要求、评价等方面“偏失”,亦或是“错误”,达不到预设的学习目标,也背离了教师教对、学生学会的课标理念。案例3主要学习篮球原地运球技术,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却从直线、曲线运球技术和发展学生奔跑能力体能素质进行分析,与篮球原地运球正确的运球手型、按拍部位技术重点和发展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的体能目标相背离,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从教材分析看不像是学习篮球原地运球,倒像是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这样教材定位错误,分析不准,会导致教学重难點确立错位,使运动技能学习受阻,学习目标背道而驰。
建议:基于上述分析,案例3可以表述为:篮球原地运球技术包括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变向和变速运球等,本课是水平三、五年级小篮球原地运球的第一次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运球的手型、击球部位,能够做到肘带肩手腕手指柔和用力按拍球,并做到上下肢协调,提高手控制球的能力。五年级学生手指关节发育尚未完善,肌肉力量相对薄弱,手指控制球的能力较弱,在教法选择上应灵活多变,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泛化学习阶段,学生运球不要过度强调抬头,应在学生初步掌握原地运球技术后,逐步增加难度,多采用信号、手势、哨音等方式,提高学生学练兴趣。通过小组竞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篮球原地运球技术的掌握能够很好地为行进间运球、传接球、组织进攻等打好基础。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把教材分析得细致、透彻、清楚、准确,就要多读、善思,钻研教育理论书籍、课标、教材等,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厚自我,才能在教材分析中做到游刃有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