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艳
说起我心中的未来学校,不禁在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阳光灿烂的午后,孩子们在小花园里或嬉戏打闹或捧书细读,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孩子们身上,暖暖的,而孩子们宁静的笑脸,是冬日里最美的太阳。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有精力自己来创办一所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一、建筑:不一定高大上,但一定明亮温暖
我所期望的校园,没有高大的建筑,但是线条明快,光线充足、温暖明亮。校园没有围墙、教室就是学习室、图书馆、游戏厅。校园一定要有艺术馆,孩子们的作品被郑重地收藏、展览;学校一定要有体育馆,不管刮风下雨、孩子们可以攀岩打球;最好在顶楼的阳光房做成孩子们的图书馆和老师的书吧,冬日里,孩子们可以自在地或趴或蹲,或三五成群或一隅独坐自在阅读。老师们在工作之余,泡一壶喜欢的红茶或美式咖啡,聊聊孩子、时装。学校一定要有一个大剧场,有专业的音响和灯光,孩子们可以在舞台上自由演绎自己的梦想。如果可以,学校还要有功能齐全的各种实验室:计算机、创客中心、职业体验中心、手工制作室、开心农场,甚至高年级的孩子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工作室。
校长的办公室放在一楼,随时对每个孩子敞开,校长能叫出每个孩子的姓名,孩子们愿意和校长一起聊读书、聊理想甚至是家庭发生小事情。
二、校园生活:自在、有选择
(一)自由:校园里的每一个个体是灵动的快乐的。
未来,我希望每个孩子都带着希望和期待上学,与家长告别跨进学校大门的时刻,对一天的学习生活都是充满期待和跃跃欲试的。学校为每个孩自提供了个性学习的平台,在丰富多彩的舞台上,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在学校的位子,在班级、校园都可以体会到幸福和使命。
(二)个性:校园里的每个孩子都有量身定制的课程,每个孩子的天赋都得到自由的表达。
大数据时代,引发了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交往方式的变革,而教育是目前变革最小的领域,未来教育直接指向培养学生需要具备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和素养,如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数字素养,跨界学习等能力。
未来学校最大的变革在于课程的重构,而课程重构的背后是学习的重构,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中如何把儿童成长学习放在正中央,教室如何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摆在课堂的正中央,归根结底,還是观念的重构。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
未来学校所提供的核心产品一定是更加丰富的、个性的、定制的课程。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课程,帮助孩子们去发现、并成为最想成为的那个自己。未来学校里,每个孩子手中的课表都不一样,每天上午,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的学科课程,在课堂上,孩子们真正站在学习的正中央。下午,孩子们选择社团活动,有戏剧、烹饪、创客、各种球类、手工,在项目学习中丰富孩子们的实践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合作完成任务中锻炼孩子们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国家督学成尚荣老先生说过,课程是工具。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踩跳板。课程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不能将课程当目的。课程要进行整合。什么叫统整项目课程?项目统整背后是一个文化探究。从内容上说,是形态与资源。从项目上说是技术。用简单的技术对学生进行丰富的教学。课程整合,综合课程是世界课程发展的总体趋势。为什么会成为趋势?因为课程的交叉边缘地带产生了,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发生在这些交叉与边缘地带。因此,课程整合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
所以,未来学校的课程,除了传统的国家学科课程之外,更多的是基于学科的整合和基于项目的学习。整合指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聚焦于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学习,促发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开展有意义的学习。项目指课程形态的变革,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建立更完整的学习主题。技术与学习链接,数字环境提供支撑,让技术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提升研究力和学习力。未来学校的学习,更多打破学科的边界,拓展学科的外延和内涵,既有学科内的整合,也有跨学科的整合,基于项目主体的学习,从学习主题出发。多学科多解读进行整合式学习,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比如目前在我们学校尝试的“秋天的童话”主题学习,整合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英语和社会实践等课程,现实开展主题是阅读,结合语文和英语学科课堂开展语文群文阅读和英语的绘本阅读,科学老师开展科学阅读同时带领孩子们观察植物在秋天的变化,并写出观察记录和报告,美术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秋天的主题创作,并利用社会实践让孩子们见识各种叶子进行创作,语文老师根据秋叶作品让孩子们再创作、再阅读。所以本来是常规的一场秋游,在老师的引领下,变成了一场各学科与秋天的对话,多角度多层面建立对秋天的立体的概念,包括学校的文化墙,进入秋季也变成以金黄色为主的画面,绘本廊也变成与秋天相关的阅读主题。
所以,未来的学校一定会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结合,让学习看得见。
(三)无边界:技术打破时空的桎梏,学习无处不在。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技术可以更好为教育服务,打破教育的边界,实现无边界学习。
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人”和“课程”,聚焦人的发展和构建能培养学生面向未来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数字技术应该像“空气一样”自然地浸润到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凸显人的发展和课程的构建。运用简单的技术服务于丰富的学习过程。学校环境元素除了绿植和书,还有各种互联网设备,数字图书馆、在线阅读、虚拟学习共建、数字博物馆等,同时,为孩子们量身打造未来教室。未来教室看不到黑板、粉笔,甚至没有盘根错节的电线。在3D打印室、孩子们可以尽情创造、在机器人教室可以编程,孩子们动手搭建各种理想中的机器人,满足孩子们对于未来的探索欲望。动手组装电路,完成精细化焊接。未来教室,承载的是每一个孩子的梦想:科学家、音乐家、画家、政治家和对世界的好奇探究、有着生活情趣和热爱的普通人。未来教室能够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实践。教室设计看似简洁,却孕育智慧和创意,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让所有的资源唾手可得,未来教室倡导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让孩子们大胆尝试、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氛围。未来教室,打破学习边界,成为无限可能的开放空间。
三、和谐:每一个成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未来学校,一定还有这样的一群人,热情、坚定、善于学习和建构,当下流行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其实尺码不同,也没有关系,只要又热爱教育和孩子的心,教育需要各种元素的完善和补充,同样也需要各种思想的碰撞和融合,允许不同。
未来学校既要打破教室的边界,也要打破教师的边界,教师不一定是学校固定编制人员,可以有家长义工和社会各领域优秀人才来担任导师,教育唯有各界优秀人才的加入,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我们留什么样的世界给后代,取决于我们留什么样的后代给世界,未来,在我们手中。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机投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