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咏祝
摘 要:不管对于教还是学,水溶液中的几大平衡一直是高中化学的难点,学生处于“一学就会,学完就混”的状况。要解决这样的困扰,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一个高层次的把控。
关键词:水溶液 离子平衡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 2017 ) 08-0-01
当下的高中生深受灌输模式的影响,不会主动学习与思考,只愿通过“听讲、抄板书、记背”等方式被动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也深知学生的特点,不信任、不放心学生,包办得太多,在课堂上讲得龙飞凤舞,知识不分巨细讲得清清楚楚。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唯有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内容,不管对于教还是学,一直是高中化学的难点。传统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按照顺序,逐个分析讲练,其阶段性效果较佳,但由于每一内容细化之后考点多、难,总历时长,而几大平衡之间既相似又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学生都是处于“一学就会,学完就混”的状况。要解决这样的困扰,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一个高层次的把控,让学生少在无谓的地方缠绕、困扰、混乱。若能从一开始就对本章的内容有高屋建瓴的认识,或许就能解决问题。
鉴于此,笔者建议使用“整体架构,分层推进,先学后教,总结归纳”的方法。其具体含义见表1。
根据其含义,分层推进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第一层次,认识(了解)几大平衡
首先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举几种物质让学生分析物质的组成特点,再分组探究其在水溶液中的情况,分组情况参考表2。
课堂上可通过设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什么?
2.弱酸/碱比同浓度的强酸/碱溶液导电能力弱,说明什么问题?
3.纯水能导电吗?其导电能力如何?说明什么?
4.所有盐溶液都呈中性吗?若盐自身不能产生H+/OH—,为什么还会使溶液呈酸/碱性?
5.为什么CaCO3能溶于盐酸而BaSO4不能溶于盐酸?只有难溶物才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吗?
二、第二层次,理解(掌握)幾大平衡
水溶液中的几大平衡均符合前面所学的化学平衡状态的规律与特点。因而在讨论它们的许多问题上,学生是有知识储备、有能力去自己分析的,教师只需引导好学生的思考方向即可。在这一层次中要落实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
1.影响因素
可让一部分学生提出具体的变量,再由另一部分学生来分析影响过程及结果,教师将学生出现散乱的地方指出,再由学生归类并总结规律,如“同离子效应”、几大平衡的热效应等等。
2.平衡常数
所有平衡常数都仅是温度的函数,而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Ka、Kb与盐类水解常数Kh只是普通的化学平衡常数,学生掌握其表达式的书写及其大小所反映出的问题即可。但是难点在于Kw和Ksp,这里可由教师出面讲解,重点在于二者的由来与意义,先使学生接受它们,不着急涉及计算。
3.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与pH值的简单计算,应以题带练,用题目来巩固与落实,所以教师在选题方面很关键。题目要考查的问题有:
(1)如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如何计算溶液的pH值?[pH公式的运用]
(3)如何通过Kw计算c(H+)或c(OH—)?(Kw的应用)
(4)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考虑混合后溶质反不反应,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提高计算能力)
(5)调控pH值在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方面的应用。(利用Ksp进行简单计算)
三、第三层次,综合应用
本阶段涉及内容有:粒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守恒关系(建议舍弃质子守恒,以减轻学生负担,遇到较难的式子,则联合使用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去分析),几大平衡之间的相互影响,图像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与前面类似,教师的关键作用也是在于选题,而在课堂上,则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竞争,选代表发言、展示,互评互纠,将这些理论性强的、难度大的内容通过各种模式将学生带动起来,让枯燥的啃知识型学习变为竞争型学习,化无趣为有趣。
在“整体架构,分层推进,先学后教,总结归纳”的方法中,“先学后教”应用于每一课时,而“总结归纳”主要在于最后,但在过程中也应随时随地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完成总结归纳。
这一章的内容所需的课时较多,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基础有异,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安排课时。与传统教学对比,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学习某个平衡的阶段性效果上,可能没有明显优势、学生思维可能并没有很清晰。但在学生学完以后,其思维混乱程度却有很大的改善,同时学生学习能力也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