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伟:以平和心做本真教育

2017-08-31 17:54吴爽
教育家 2017年29期
关键词:双流本真中学

文 | 本刊记者 吴爽

熊伟:以平和心做本真教育

文 | 本刊记者 吴爽

>>熊伟,男,汉族,1963年4月生,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北师大研究生院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结业。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理事、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研究员、四川教育学院特聘导师、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策划特级研究员、成都市特级校长、成都市教育学会会员和双流县教育学会常务理事。2008年1月—2012年5月任棠湖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2012年5月至今任四川省双流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7月11日上午,四川省双流中学2015级高三动员大会在学校操场上隆重召开。盛夏的成都,骄阳似火,1000多名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在操场上激昂宣誓。校长熊伟走上主席台致辞,预先准备好的发言稿却被他扔在了一边,开始了即兴演讲,额头的汗水顺着他两颊流下,台下掌声阵阵。熊伟后来告诉记者:“我不想讲空话、套话、假话、废话,只想跟同学们讲些切实可行的真心话。”

动员大会结束,各个班级迅速组成四队方阵,喊着响亮的班级口号奔跑着有序离场。此时,全体校领导整齐地站成一排,鼓掌目送学生,直到学生们全部退场才肯离开。

细节,方能彰显智慧。熊伟的本真教育路,也正是在一个个的细节中铺展开来。

教育初心:“我要做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四届考生,在那个激情澎湃地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的1980年,熊伟志向“考入清华、北大或复旦”,朝着自己狂热的物理学进发。然而,高出高校录取分数线75分,没能让他高兴,“全公社唯有我一个人考上大学,也没能激起我内心的半点波澜”,错失理想中的大学,命运把他推向了重庆涪陵师专,这让熊伟有了重考的想法。“重考?等三年后的重考?”在父亲语重心长的反问中,经过痛苦的抉择,熊伟毅然选择了教师之路。

1983年7月毕业时,熊伟获得了任选工作单位的资格,他就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垫江三中。在垫江三中,有一名浦姓的老师是大家公认的教学功底扎实、教学质量好的优秀教师,也备受师生、家长尊重。也就是在那时,熊伟暗暗发誓:“我要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服输的熊伟勤学善思,奋勇直追——一方面,他积极听课,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他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继续学习,提高学历水平。每个学期他有两个月需要外出学习,当时教师资源稀缺,找不到教师帮忙代课,物质匮乏,熊伟就把教案用钢板刻印给学生,把最关键的知识补充进去,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之间多多交流分享,即熊伟称之为“暗设性教学”的方法,这也成为熊伟后来“二元导学”教学法的萌芽时期。在垫江三中工作了9年,熊伟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中学数学老师。1986级的学生是熊伟带的第一届毕业班学生,取得了全县高考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1992年,熊伟离开家乡,从重庆垫江三中以数学组第一名的成绩应聘到双流棠湖中学当老师。进入棠湖中学后,历经8年,熊伟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历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直到晋升为校长。棠湖中学于1991年开办,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历时五年成为四川省重点中学,十年成为国家级重点中学,其中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熊伟体会深切。就在他把棠湖中学办得风生水起时,却意外接到调令——调任他为双流中学校长。

教师培养:构建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

在双流中学的校园网站上,公开发布了60个熊伟曾给教师做专题讲座的课件,内容涉及班主任工作管理、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变革的实践探索等若干个门类。分享教育智慧,细谈教育工作方法,研究学校发展方向,像这样的讲座在双流中学,老师们早已司空见惯。语文教师付文海说:“熊校长非常善于思考,他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能给我很多的启发。”高三物理组的年级组长龚长江说:“熊校长战斗力强,能打硬仗。”

>>熊伟(左六)与学校领导班子

他给教师们提出了每年上好“五课”的要求,即新毕业分配的教师人人上合格课,新调入的教师人人上研究课,其余教师人人上公开课,由此推选学科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学校每年组织两次全校性的教学观摩课。“术业有专攻”是熊伟一直秉持的基本原则,他经常走进教室“观课”但不“评课”,他说:“每一门课都有其专业性,我是教数学的,可能就听不懂英语课,也不清楚近年来高考大纲这一学科的具体指向,但是我通过观察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学生反应等方面的情况,会生成对老师教学能力的初步的看法,并将这种看法反馈给相应的教研组长,请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去鉴定课程质量,分析授课效果,诊断问题。”在他看来,校长贸然地评课,会对老师们产生误导,不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把教育弱化成教学,把教学更弱化成了分数,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分数的高低,这是熊伟所反对的教育态度。“这是一种极其狭隘的理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是让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本真,所以我们的教师就是教育本真的一个载体,学校教育,课堂就是主战场,怎样通过学科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那就是我们追求的本真课堂。”他倡导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彰显教师的教育功能,上课喊“起立”、跑操呼口号、见到老师向老师问好,体育课的立正、稍息、齐步走等细小的环节,都不容忽视。熊伟举例说:“向老师问好、敬礼,其实就是通过这个载体来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他是来向老师请教的,引导学生尊重教师,所以我们现在很多老师吐槽学生不尊重老师,其实是老师自己失去了教育学生尊重你的机会。”

在熊伟看来,如果小学、初中、高中12年的每一堂课、每一个老师都要求学生在课前起立以后向老师问好,行90度的礼,每一个老师都这样要求——学生起立,挺胸抬头,站姿端正,训练了12年后,学生养成习惯,形成条件反射,看到老师就会行礼,这种仪式感就是教育功能得以奏效的体现。“教育不是大的口号,它是落实在细节中的”,熊伟补充道,有的老师上课时看到黑板没擦主动擦,“那你取代了学生,学生的责任心如何培养呢?值日生擦黑板,这是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职责,教师要引导教育,这是教师的责任。这样,我们的老师注重这种责任的培养,每一节课每一个老师都这样的坚守,教育的功能就由此生成。”

注重教学环节中的教育渗透,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教师,是熊伟对老师们的基本要求,同时他鼓励教师创新,“一说到创新,好像都是高大上的玩意儿,什么3D打印机、机器人、高端大数据等,其实创新也是在细节中体现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出身的校长,熊伟自然三句话不离老本行:“比如说我们的计算考试题,四则运算往往是3+4×5=?这样的一种线型性的思维,创新一下,如2囗2囗2=6;3囗3囗3=6……类推到三个4,三个5,三个6……通过增加适当数学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等运算结果仍为6。同样是考四则运算,但是它创新了,这种思维量和水平就高级得多,也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熊伟期待,通过机构的专业培训、校长的示范指导、员工的自主学习、政策的管理牵引,努力使干部具有“严、公、勤、能”的行政作风,教师具有“六讲”——讲“人本”、讲秩序、讲责任、讲品味、讲实绩、讲境界的基本素质。

课堂教学:利用“二元导学”回归本真课堂

在双流中学,提起熊伟的“二元导学”,可谓是出了名的,有老师感叹:“抓教学,他真是有一套。”

所谓“二元”,即教师是落实本真课堂的“主导”元,学生是落实本真课堂的“主体”元,主导元的重心在“导”,主体元的重心在“学”。教师的“导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要围绕学生形成智商情商并重的素养而展开,教师如何“导”,用什么“导”,在何时“导”,才能使学生会记忆、学会思考学会管理、学会坚持,从而使学生智商和情商素养得到提高,这是熊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上强调“生成”,而不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复制”出来的相应地,也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走向“学习的引领者”。熊伟给记者举例:

一位教师在教《祝福》一文讲到祥林嫂这一人物的悲剧根源时问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她的人生悲剧?”当时在场的学生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是性格悲剧,有的说是她婆婆害的,有的说是当时她的命不好,她太迷信,由于这是一堂公开课,而这个班级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授课老师看到学生的答案总是达不到他要的点子上,便开始引导:“祥林嫂是怎样的人物?”学生马上就跟上了:“她是一个悲惨的女人”“她是老六的妻子”“她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当一个学生说到她是一朵苦难的野百合时,这位教师竟立刻接口,说起了野百合,并利用多媒体放起了《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歌,于是教室里一片闹腾,而本该严肃的话题变成了一次轻松的“音乐会”。

对于这样的课程,熊伟是反对的。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有价值的发言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自说自话”,教师没有顺着学生的发现及时地引领,课堂似乎热闹了,但这让熊伟开始思索:“这样的教学有效吗?教师这样的引领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了吗?”他开始追问问题的根源,发现造成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有:教学预设内容单一、空泛,重知识,轻能力,重预设,轻生成;预订的引领措施未进行考虑或考虑不周,措施不力;引领的随意性大;引领时空洞笼统,操作性不强,流于形式;引领的时机选择不当,造成课堂时间、可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浪费或失去价值。

为了实现高效教学,双流中学采取了“二元导学”的教学模式:

其一,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目标、活动、评价。目标:根据课程设置标准,确定每课时的微观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此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增强内容与目标的关联性。活动:根据课时微观目标,确定符合学情的教学方式,提高每课时教学活动的时效性,从而达到完成学科宏观教学目标的目的。评价:根据学生在课中学习过程的信息反馈,在练习、作业、考试中的表现,老师给予激励、启发和有效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纠错的能力。

其二,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度——预习、互动、训练。预习:根据预习提纲,让学生的学习前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互动: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目标和学情,选择符合实际的传授学习、展示学习、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等方式,从而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目的。优化:优化课堂例题、习题、课后作业、考试,增强训练的目标性,督促学生有效完成,从而达到学生知识得以迁移的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二元导学”,双流中学自编了校本教材《益友》(包括“导学案”“教学案”“练习案”),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操作模式,以《益友》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自主学习。整个“二元导学”的过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凸显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精英培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长足发展

在双流中学的六年,熊伟为学校文化制度建设、学校课堂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的管理操碎了心,长期的操劳,熊伟两鬓的头发已然有些花白,但是熊伟乐在其中。他强调,校长的价值在于教师的快乐,教师的价值在于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价值在于未来的发展。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熊伟回答得干脆利落:“培养精英人才”。什么是“精英”人才?熊伟认为,“精英”一方面要有高情商,要具备认识管理情绪、激励控制情感、意志品质修养、交往沟通水平、耐受挫折能力、领导管理艺术六个方面的素养;另一方面要有高情商,包括意志力、领导力、记忆力、领悟力、想象力、创造力六大方面。培养精英,关键在于发现,在于如何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何种方法去引导、启迪、发掘学生的潜能并加以悉心培养,让其最大限度地发光发热。

“双流中学培养的精英,是在各行各业都出类拔萃的人才。”熊伟说,学校将从德才兼备入手,一要培养其强烈的精英意识,目标远大,意志坚强,能够朝着理想孜孜以求;二要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注民生,关心他人,能够带领团队共同奋斗;三要培养其扎实的业务功底,善于学习,精于创新,能够引领所处领域发展进步。“我们的精英教育强调的就是培养具有精英意识,有智慧、有品位、有尊严有文化的学生”。

平日里,有学生亲切地叫熊伟“大肚熊”,作为一校之长,他不端着、装着自己的“架子”。今年刚上高三的孙伊琳说,“熊校长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从来不整假把式,对学生的关切非常细致”。正如在7月11日的新一届高三学生动员大会上,熊伟的致辞开门见山,直指问题。他建议学生每人整理一本错题集,找准问题的根结,不懂就问;提醒学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要善于总结,能够举一反三;勉励学生保持平和心态,“平和彰显气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也是一种人生的价值观的体现,更是审时度势的技巧……”

围绕精英学生的培养,双流中学提出了“平民本色,精英气质;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办学目标熊伟向记者解释道:“平民本色”—培养学生质朴善良、宽厚平易、诚信感恩、勤奋踏实的品格,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精英气质”—立足“平民本色”,追求卓越杰出;培养学生高深的学识、高尚的精神、高雅的情趣、高超的领导力高明的创造力和高远的想象力。“平民本色”与“精英气质”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只有具备“平民本色”的精英才具有雄健的精神动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民族情怀”—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用全球的眼光看世界,善于理解和汲取各国文化精华,能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进行基本的国际交流。“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出色的中国人和国际人

七十余载的风雨洗礼,半个多世纪的信誉积淀锤炼出“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的“双中性格”由于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成就显著,双流中学先后获得“中国百强中学”“全国基础教育名校”“21世纪中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学校”等殊荣。成绩已然属于历史,未来还需创造,熊伟说,教育终究要回归到“育人”本质,怀有平和心,潜心本真课堂做本真教育,就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猜你喜欢
双流本真中学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本真
双流板坯侧面鼓肚与边角挂钢原因与对策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双流机场一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与创新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