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性教学

2017-08-30 20:57范成法刘金华
中学理科园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解构建方法

范成法++刘金华

摘 要:农村高中的学生多是基础薄弱生,如何提高物理有效性教学呢?“教以生为本,曰因材施教;学以悟为根,曰学习就是感悟。”针对这样的农村学生,通过习题的科学选题和编制,促使学生学习物理讲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对物理方法的感悟;讲练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提高对物理知识的感悟;通过生活实际情景的呈现,逐步学会将物理情景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因此,通过习题课教学,完成预设的教学效果,使习题课教有所效率,使学生学有所效益。

关键词:薄弱生;方法;理解;构建

高中物理是一门概念严谨、规律性很强、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在多数学生看来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科,对于升入到农村高中的基础薄弱生更要因材施教,通过习题课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让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让我们学生对学习物理不恐惧、学得兴趣、学得轻松。

“教以生为本,曰因材施教;学以悟为根,曰学习就是感悟。”下面针对我们这样的农村高一学生谈物理习题课有效性教学。

1 科学编题,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中物理知识就是对物理概念、物理定理和物理定律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要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外延、使用条件、使用注意事项等,除了在新课教学中重视物理概念、物理定理和物理定律建立的过程外,有效的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物理的概念、定理和定律,深化并巩固学生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感悟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老师也要感知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和编制习题,这也决定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如,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其思维还停留于初中的单一过程的公式套用上,对于运动学习题课的习题选择和编制上,要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其一、要有一系列单物体单过程多种方法的习题选择和编制,通过这样的习题课教学,衔接初中高中的思维,改变套用公式的单一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运动物体单过程的各物理量的对应关系,感悟一个过程可以多种方法求解,感悟解题方法的重要性;其二、要有一系列单物体多过程多方法的习题选择和编制,通过这样的习题课教学,将学生思维提升到多过程的平面模式,让学生学会画出运动草图并标注对应的物理量,列出方程,感悟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知三求二”求解方法;其三、再有一系列多物体多过程的追及类问题,通过这样的习题课教学,将学生思维提高到多物体多过程的立体模式,即让学生学会画出运动草图或利用v-t图,理解关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出现的一个临界条件,找出追及过程中两物体间的位移和时间两个关系,列出相关方程。

高一学生刚接触到运动学,在仅知道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的知识储备下,在仅会单纯地套用公式的思维模式下,如果此时老师选择和编制了一些非基础性的而是创造性、探索性的习题,那么我们的学生在不断无法解出答案的挫败下,就容易对物理习题产生厌倦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也就无所适从。而如果选择和编制的习题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能解答相关问题,并在老师的引领下掌握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获得感,这样的习题选择和编制能很好地促进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2 讲练结合 促进物理知识的理解

我们的基础薄弱生在新课教学听讲中,学生的听课比较被动,缺乏思考,听课效率不是很高,没有很好掌握重点知识,对于难点知识大部分停留于“知道”的层面上,没有很好地领悟相关的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完成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知识内化、提高对相关知识感悟的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鲁科版第四章的“匀速圆周运动”新课教学中,学生只是“知道”教材中的概念,没有很好理解“力、向心力、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在完成了“向心力的实例分析”的课堂教学后,也没有很好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和向心力的来源。因此,再设置一个水平方向的向心力来源分析的习题课教学,在进行习题课教学前,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精心选择和编制的习题,在习题课教学中,其一、光滑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拓展为粗糙的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图1);其二、在固定的不同的圆锥面上匀速圆周运动(图2),拓展到轻绳拉着圆环随着轻杆一起做匀速圆周運动(图3);其三、轻绳拉着小球在圆锥体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图4)。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进行思维障碍设置和思维拓展提升,习题课教学才能达成师生的有效交流,才能较好地理解向心力的来源及解决突破圆周运动的核心问题。

习题课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知识的传承、巩固和深化。所以,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内化的足够时间,学生才是有收益的,这样的习题课教学才是有效的。

3 呈现情景,学会物理模型的构建

学生感觉物理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较长篇幅的物理题目,真是“狗咬刺猬——无从下手”。是因为传统的物理教学或有关物理问题的训练中,直接给出了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上,学生就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即无法构建出相应的物理模型。因此,在高一相应知识点的习题课教学中,呈现相应的实际生活情景的系列训练,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情景,也让学生感悟物理来自生活,物理是对生活情景的一种提炼。

呈现实际问题情景实例,引导学生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通过高一物理习题教学逐步理解学会物体模型化、过程模型化和条件模型化。其一、将其研究对象模型化。如,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物体模型化为质点,从车站由静止出发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车队,每隔相同的时间t发出一部车,当第n部车刚从车站出发时,求第一部与第二部相距的距离。在这一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引导学生构建成质点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其二、将其研究过程模型化。如,飞机投弹、投放鱼饵等问题,将其模型化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再利用其运动的独立性和等进性,对实际生活中的平抛运动,就懂得下手了;其三、研究条件模型化。如,抛体运动、匀变速运动、动能定理实验中的细绳的拉力等于重力等,都是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的条件模型化。

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事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代代公式的数学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

针对我们的学生实际,科学的选择和编制习题,引导学生学习物理讲究方法,提高对物理方法的感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习题课教学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对相关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呈现生产生活的实际情景,逐步学会将物理问题情景转化为物理模型。完成我们预设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效益,使习题课教有所效率。

猜你喜欢
理解构建方法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