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在我国多领域深度发展的态势与思考

2017-08-30 11:08寇小玲李佩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发展态势监管机制共享经济

寇小玲+李佩

内容摘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快速蔓延渗透,产品共享、空间共享、知识技能共享、服务共享、金融共享、生产共享等多领域深度的共享发展层出不穷,共享平台数量、参与人数、业务交易量与日俱增,导致对其监管的缺失和不到位。完善共享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亟需政府给予共享经营合法化支持,企业组织和社会公共服务的积极参与,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交易的监管,为共享经济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共享经济 发展态势 合法化经营 监管机制

共享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意义

(一)共享经济的内涵

共享经济鼻祖——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 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将共享经济解释为一种充满力量的新方式,包括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和人人参与三个基础要素,是整合了个人和企业的最佳能力,赋予组织和个人以灵活性使其能够快速、创造性地适应改变,社会的潜力得以释放的平台经济。其实质是高效利用每种资源和每个利益相关者,将过剩产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新价值。卢现祥在《共享经济: 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变革与制度供给》中指出,共享经济不仅是通过共享平台来匹配供求双方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是一场认知盈余的革命。《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共享经济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包含三个基本内涵:共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共享经济是连接供需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共享经济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一般而言,共享经济又称协作经济、分享经济等,是指借助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链接共享平台,以当前多样化、网络化社会经济关系为依托,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社会主体创新利用租赁、协同消费等模式,丰富社会交易关系和独特生活体验,集聚整合以及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直接撮合、快速匹配分散资源供需者的新型资源交易利用模式。激励因素是供给者获取额外收益、需求者得到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参与主体在满足自身利润、效用最大化的情况下实现了共赢。其实质是利用交易过程的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充分挖掘过剩产能,高效利用已有资源,减少单位使用成本,提高现存资源的社会生产价值,降低社会资源的沉没成本。但是随着分享经济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广泛渗透,商业模式的不断多样化创新,更多参与主体的不断加入,其内涵也会不断地更新衍变,未来的共享经济可能更会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二)共享经济发展的进步意义

共享经济发展依存三个基本方面:闲置资源(过剩产能)、参与者、共享平台。同时共享经济也为支撑其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见图1)。

在闲置资源方面,共享经济大幅降低了搜寻信息成本、沟通谈判成本、决策执行成本、监督成本等交易成本。使之前被过高交易成本屏蔽在市场之外的资源开始进入市场,价值化、货币化了交换媒介,多样化了利用途径,并实现了供求闲置资源双方直接点对点的对接。倒逼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最大限度地挖掘闲置资源,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生产价值。

在参与者方面,共享经济整合、匹配了参与者在空间、时间等方面都非常零散的资源供给和需求,扩大了参与者交易的空间、时间以及标的物的范围,刺激了消费者需求扩大以及供给者优质服务的供给,改善了人们使用资源的环保思维。为资源供给者提供了松散的交易雇佣关系,为其增加了多种经济收益途径,使其工作更加灵活自由。为资源使用者提供了多样化消费方式,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满足了其长尾需求,丰富了消费体验,提高了消费者剩余。

在共享平台方面,共享经济带动了大量的参与者进入共享平台,并爆发了大量的交易以及交易者的信用评价记录,使得共享平台参与者的信用评价体系迅速建立、丰富。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据分析技术,大量交易记录的爆发破除了一次博弈的“囚徒困境”,平台交易更加透明,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逐渐降低,共享平台的可信赖度增加,促进人格化交换到非人格化交换的转变升级。共享经济也带来了众多的交易资源,使得平台交易内容更加广泛多样、供给更加灵活,为巨大的轻资产综合型共享平台的建立提供资源基础。另外,在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共享经济一直都以翻倍的速度增长,自下而上地培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主动为经济供给侧改革中的供需错配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解决路徑,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如分享经济的中的滴滴调整匹配人们出行的供需,让中国每天减少了100万次的汽车出行,有力缓解了我国“潮汐”出行的拥堵问题,且得到了众多用户的青睐。

共享经济多领域深度发展态势强劲

我国共享经济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开始进入井喷式的快速成长阶段,共享经济发展的领域也以不可阻挡的势头从出行、短租等领域向知识、技能、劳务、资金等方面拓展,已经逐渐形成发展领域多样化的态势。按分享对象的类别划分,分享经济主要细分领域以及代表性的分享平台如表1所示。

在共享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共享平台的数量骤增,规模也日渐扩大,众多创新企业在各个领域长驱直入,迅速地深度拓展共享业务。相关共享平台的交易量、资金流量以及参与人数在快速持续攀升,许多分享经济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也已初具规模,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共享经济多领域深度发展的具体表现如下:

产品分享领域。是以上六个领域中发展最早、规模扩张最为迅速和渗透最深的领域。细分为衣服、餐饮和其它方面。代表性的产品共享平台有:2012年6月成立的多样化发展的滴滴,去年已覆盖了全国400余座城市,全年的订单总数高达14.3亿。滴滴当前日订单高达1400万次,每天处理70TB的业务数据,已完成的最新一轮融资总额高达73亿美元。且滴滴社群已有1500万的司机、4亿用户加入,为将近200多万司机提供基本生活来源。

空间共享方面。我国在线短租市场的交易总规模已从2012年起步时的1.4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40亿元,2015 年更是突破了100 亿元,4年间环比增长高达 163%。代表性的空间共享平台:2011年11月正式上线的蚂蚁短租,截止到目前,已在我国300多个城市及旅游目的地拥有300000余套房源;2012年8月正式上线的小猪短租,目前已覆盖全国250多个城市,拥有房源超过80000套;成立于2014年8月的马上办公,目前已上线办公室60000多间,已服务各类企业近4000多家。

知识技能共享方面。开创了共享新领域,使共享标的物由物品硬件转向了知识技能软件方面。该领域在平台数量、参与人数方面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代表性的知识技能共享平台:2006年9月成立的時间财富网(威客中国),估计2015 年市场规模已达到 100 亿,累计注册者约为 4000 万人、交易额约为 300 亿元;2015年3月推出的在行,现今拥有超过8000名各领域的行家里手;2015 年 10 月上线的名医主刀,现已拥有的主刀专家累计超过2万名,随时可以调用的医院床位均超过2000张,业务量每月平均增速高达 40%以上,共开展了数千台手术。

劳务共享方面。在《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中估计,2015 年国内家政服务总规模突破 1 万亿元,从业人员约 2500 万人。代表性的劳务共享平台:2013年3月上线阿姨来了,现有约300名经纪人、7万名阿姨、12万客户;2014年3月11日上线的河狸家,当前真实注册用户超过100 万,从业人员接近 8000 人;2014年11月成立的58到家,当前已经覆盖全国40个城市,上门服务种类多达30项,保姆业务季度营收增长4-5倍,预计2017年交易额至少做到120亿元。

金融共享方面。主要包括P2P网贷和众筹。我国共享平台发展迅猛,P2P 网贷平台数量从2011 年底的30家突飞猛进至 2015 年底的 2612 家,2015 年网贷平台成交量、贷款余额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 47和70倍,2015年网贷平台参与者人数较2013年增长了约20倍。国内首家众筹网站于2011 年 7 月正式上线运营,至 2015 年众筹平台数猛增到 283家。2015 年众筹平台共成功筹资 114.24 亿元,参与者数量达 7231.49 万人次。典型金融共享平台: 2013年底上线的淘宝众筹,至今累计筹款金额约20.68亿元,参与人数累计约2.54亿人;在2014 年 7 月上线的京东产品众筹,截至2015年 12 月总筹资额已突破 13 亿元;2014年 9 月成立的搜易贷,交易额在2015 年底突破60亿元,在2016年4月突破100亿元。

生产共享方面。由于生产方面更多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利用,交易规模较大,资金较多,需要更多的事前准备和探索,所以我国共享经济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但适应性地利用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加速柔性化产出的趋势已经开始凸显,如2013 年12 月正式上线的阿里巴巴淘工厂,截至 2015 年 1 月,全国已有 8000 多家工厂企业加入,加入共享平台的富春江织造,仅用短短6个月与300个店铺进行了交易,交易额高达1700万。

推进共享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确定各领域共享平台经营合法化。当前除了滴滴快车行业发展已经正式合法化以外,许多其他领域的共享经济发展还处于灰色地带,在线短租、私厨共享等领域还未明确是否具有营业资质,许多类似平台表示其发展的最大压力仍然来自政府的法律法规。由于营业资质不明确,正规化监管体系未建立,一旦有危害性的小概率事件发生,可能将辐射到整个该共享平台的崩溃,不存在回旋余地。因此众多共享平台大规模展开业务时还存在合法化监管的担心,需要法律法规的确定前提。政府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共享经济,减少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各个领域的共享经济给予合法化确定,使得共享平台更多地关注经营管理,免除政府对共享领域限制的后顾之忧。另外,还要为参与共享经济平台的劳动者提供规范化的劳动者保障制度,逐渐像欧洲国家一样,使社会保险、福利补贴惠及每一位公民,为促进共享经济健康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促进参与主体的多样化。共享经济对社会资源的挖掘逐渐由产品延伸至空间、知识技能和生产等领域的多样化态势已经凸显,资源整合、匹配使用的平台数量和交易频率发展也突飞猛进。但共享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处于二维平面状态,多维整体结构中的参与主体还未完善。当前参与主体还只是以活跃的社会个人为主,仅有少数企业加入,政府参与度较低,需要促进参与主体的多样化。相较于社会个人而言,企业以组织形式参与共享经济,其资源种类更加多样、数量更加丰富,为共享经济发展带来更具规模的生产能力。但由于参与交易所涉及的人员、资源、时间等更多,企业参与共享经济进行外包、众包的关联因素更为复杂,参与共享的风险成本相对较高,且规模加工企业接收的共享订单过于碎片化,参与的协商成本过高。大多企业参与共享经济的积极性较低,更多都还处于试水或者观望阶段。对此,政府、共享平台应该组织针对企业参与的大型网上共享平台,进行全国巡演、树立扶持参与共享经济的企业标杆,降低企业参与共享经济的交易成本,协调缓冲传统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利益冲突关系,突出共享经济是企业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有效途径,带动更多的企业向发展精简化转型、工厂向生产柔性化转型,鼓励企业参与主体与时俱进,积极加入共享经济。

加强共享平台的监管。随着分享平台增多,涉及领域拓宽,共享平台发展规模参差不齐、规范程度良莠不齐。需要区别各共享经济领域的发展特点,加强对共享经济平台市场的准入管理,分类管理共享平台,制定共享经济平台规范化营运的准则以及评价规范化经营程度的标准。积极引导共享平台自身加强规范化管理,在不断试错中及时改进。同时,共享平台对参与者的信息以及共享资源的质量审核还需加强,必要时要定时对参与者进行标准化的业务培训。不仅共享资源的供需双方要建立严格、透明的信用评价信息系统,标的物也要建立严格、透明的质量评价信息体系,并不断及时更新。促进政府以及共享经济各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对话,实现共享平台之间信用、质量评价资源的合理共享,构建一套全社会统一的信用系统,杜绝参与者利用不同平台进行投机行为。提高共享平台的信息可信性,为参与者的交易权益提供合理保障。规定共享平台参与者权利和必要义务,一旦参与者具有违反共享准则的不良行为,共享平台要加以惩戒。

参考文献:

1.[美]罗宾·蔡斯著.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2.卢现祥.共享经济: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变革与制度供给[J].社会科学战线,2016(9)

3.王媛媛.科技资源共享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4.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3)

5.王亚丽.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共享经济[J].改革与战略,2016(7)

猜你喜欢
发展态势监管机制共享经济
大数据时代涪陵政府采购监管机制研究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