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英
[摘要]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步形成历史核心素养。进入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通过创设质疑情境、强化史料意识、加强情感体验等途径,积极塑造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多视角;历史核心素养;史料意识;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8101
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等,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历史核心素养,才能深入了解历史内涵,获得成长动力。教师要塑造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质疑情境,激活学生历史核心能力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历史学习中,最需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合作,探究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与同伴协作,而且还能够深刻领会知识内涵,历史解释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如教学《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在课堂开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有关宋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视频,并展示《清明上河图》,充分体现了当时商业的繁荣。学生产生疑问,不是说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一贯经济政策吗,为什么宋朝时期商业这么发达?教师补充代表性朝代史料,学生根据信息,进行辩论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古代中国重农是各个朝代都有的,但是由于每个朝代面临的情况不同,抑商在有的朝代并不明显。同时学生了解到,抑商一般是限制个人商业的发展,支持官营商业。
这一节课,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产生怀疑,怀疑又推动学生去探究。在教师材料的辅助下,学生经过辨析,得出完整答案,从而提升了历史核心能力。
二、强化史料意识,培养学生历史核心方法
历史教材中,讲述最多的就是历史事件、人物或者现象,但即使教材目标简单,历史学习也离不开史料引用。学生只有具备史料意识,在学习的时候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方法,使学生在针对具体问题时,可以使用史料实证法去快速处理。
如教学《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这一课教材主要讲述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家制度上的变化,其中有许多政治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比如君主立宪制、代议制等。同时这一课又是所学专题的第一课,教师在这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领会基本知识,更重要是能结合现实,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凸显知识的系统性。上课时,教师展示现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所拥有的权利的材料,接着投放英国《权利法案》颁布之前英国国王和首相所拥有的权利的史料。学生从史料对比中,提取了国王和首相权利变化的信息,对君主立宪制有了整体把握。最后教师强调英国君主立宪制对世界的影响,渗透全球史观。
这一节课,师生在史料对比中,学习了英国代议制的特点,促使学生在以后解决历史问题时,学会运用历史核心方法,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和现实。
三、加强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历史核心价值
学生只有听到、看到,才会想到,才能有感情表达。为了塑造学生的历史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拓展教学内容或者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直观受到情感熏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培养家国情怀。
如教学《科學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本课主要介绍建国以来,中国教育与科技的发展。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指导学生内化理论,并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提升认知。课堂开始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罗列与课本有关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由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够认识到科技对新中国的作用。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对新中国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理论为新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必要的保障。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新中国“飞天梦”一步步实现的重要事件,学生看到从东方红1号到现在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内心无比的激动,爱国热情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这一节课,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激活学生为祖国未来建设奋斗终生的决心。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刚成立时科学技术上的一片空白,到不久前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并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从多视角观察学生发展,引领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具体课堂实践中,结合现实环境,通过创设情境,渗透学习技巧,鼓励情感体验,能最大化地创新历史课堂,塑造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提升历史课堂的整体效率。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