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铁山
一个处在发展中且不成熟的孩子每天要面对来自离异父母双方、祖父母、学校老师,甚至同学们如潮水般汹涌而至的关爱,他们该如何应对?他们该如何应对父母离异导致自我生活的变化?
当前,社会的变革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离婚率节节攀升成为不争的事实。尽管社会对离婚这一现象抱有开明的态度,但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却成为学校教育一个难点。纵观三十余年的研究,大都认为父母离异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出现诸如孤独忧虑、失望自卑、情绪低沉等心理疾病;解决问题的对策,不约而同地强调离异的父母、学校、社区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关爱似乎成为解决单亲家庭孩子问题的“灵丹妙药”。然而,一个处在发展中且不成熟的孩子每天要面对来自离异父母双方、祖父母、学校老师,甚至同学们如潮水般汹涌而至的关爱,他们该如何应对?他们该如何应对父母离异导致自我生活的变化?什么样的关爱才真正切合教育本质呢?这一系列问题需要理论与实践给予解答。
创办于2001年的珠三角某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学校所招的学生,单亲家庭孩子比例高过一般学校。每一个班主任都要面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作为初一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同时兼任初一一个班班主任的王老师,借助诗意德育理念,变外在的规训教育为内在的诗意生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
珠三角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王老师所在的校园更是春意盎然。“五一”假期过去后,学生返校的日子到了。在晚修前,各学科代表收集老师们布置的作业,收好后赶紧送给老师批改。
晚修铃响了,学校实行自主管理,王老师让值日生坐在讲台上,大家开始自习。教室静得像湖底,只有老师的皮鞋发出笃笃的声响。王老师安顿好学生后往办公室走去,一只脚踏入办公室,另一只脚还未抬脚,外语老师的责怪声就迎面而来。
“王老师,你们班小雨、小鑫、美玉还是没有交作业,奇怪的是小东同学也没有交作业。”外语老师是个女老师,湖南人,说话向来心直口快,像放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小东这个名字在她口中说得格外清晰响亮。王老师心想:小雨这些同学一贯调皮,不爱学习;小东可不同,他是各学科老师心中的希望之星,不但懂事,学习成绩也不赖,有时还能够冲进年级百名内,现在怎么也不交作业了?这还了得!
“是吗?我看看语文作业他交了没有?”
王老师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打开课代表刚送来的作业本,一本本查阅,发现小东语文作业本也没有交。
王老师走回教室,在小东面前停住。他正在历史书上进行“二度创作”,准确地说是在对历史书里的人物图片进行百无聊赖的涂抹。王老师敲敲他的桌面,示意他出去。小东赶紧合上书本,脸色稍有一丝惊慌。他跟着王老师走出教室,教室的学生们有些喧闹,王老师侧身让小东过去。
“就在这儿吧。”王老师说。
他们走到走廊尽头,在靠近水房的位置停了下来。这个地方灯光幽暗,学生都在自习,这个时间是没人来打搅的。王老师继续问:“你是不是所有的作业都没交?”
“我忘记带了。”
“这理由不错,小雨、小鑫、美玉他们也是这么说的。”
他愣了一下,发现老师正叉着手观察自己。
“……我真的没带。”
“作业是让你爸妈送过来,还是下个礼拜回家自己带过来?”
“还是下个礼拜交吧!”小东的语气似在祈求。
“你还有什么要跟我说的吗?”小东嘴唇嗫嚅了一下,欲言又止。
“什么都可以说,”王老师把叉着的手放了下来,“也许老师可以帮到你。”小东看了老师一眼,什么也没有说。王老师让他回到座位上。
二
“五一”放假回来就是周二了,礼拜天又是西方所谓的“母亲节”。外语老师毕竟有点“崇洋媚外”,往往到了这个时候,会组织学生制作一张献给母亲的贺卡,要求用英语写上诸如感恩之类的话语:一来联络一下家长的感情,二来创造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王老师上完另一个班的语文课,朝办公室走去,远远地就传来英语老师训斥学生的声音。这节课恰好是在自己的班上英语课,这又是哪个调皮鬼被逮着了?王老师心里一边嘀咕,一边加快步伐。
“你班主任来了,我不管了。”
英语老师看见王老师进来,就顺势把小东推给了他,但没有马上离开王老师办公桌,而是絮絮叨叨地数落起来。
原来,在这节课上,英语老师给每人发了一张彩色卡纸,要求学生制作母亲节贺卡,并依照小组合作的原理,相互交流并纠错。大家学习热情很高,小组成员积极分享,唯独小东例外。他不肯拿出自己的作品,小组长去抢,这一下惹恼了他。小组长是个女孩,小东情急之下,依仗着自己人高马大的身材,顺势一推,小组长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尽管没有倒下去,但她受了很大惊吓,英语老师非常生气,就把小东带进了办公室。
“小东,给妈妈写贺卡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为什么弄成这样?”
王老师找来一张椅子,让小东坐下。
“我没有写,也不想写。”小东看了一眼英语老师,终于开口说话了。
“为什么?你妈妈,我见过,很有气质的一个人。初一开家长会还说了你不少好话。”王老师有点遁入云雾的感觉。
“我妈妈说要和我爸离婚!”
小东用蚊子般的声音说完这句话,低下了头。
“已经离了,还是要离?”
“快了。”
“你确定吗?他们可能只是闹矛盾。”
“应该……确定。我妈说的,可能就这个礼拜。”
“啊……哦……对不起,老师不该这么大声……”英语老师尽管嗓门大,看起来凶巴巴的,其实心地非常善良,而且作为女老师,天生有一種母性。
她走过来,一把抱住了小东的脑袋,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东显然找到了依靠,突然抽泣起来。过了好一会儿,王老师拿出纸巾,让英语老师擦干小东的眼泪,将他送回教室,继续上课。
三
下午第三节课就是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这所学校与别的学校放任自流不同,对课外活动做出系统的规划。每个年级轮流进行诸如跑操、跳绳等活动。这一天,轮到初二年级跑操。王老师随手从办公室拿起一瓶矿泉水赶了过去,加入跑操队伍。
五月的南方正是太阳发挥威力的时候,尽管跑操的时间安排在下午,强烈的光照以及比较剧烈的跑操会让每一个学生大汗淋漓。当跑操要结束的时候,王老师叫住了小东。
“小东,陪老师散散步。”王老师手里仍拿着那瓶水。
小东迟疑了一下,停了脚步,回头转身走向王老师。
“口渴了吧,想喝水吗?”王老师挥了挥手里的那瓶水。小东正准备伸手去接,王老师突然抬手把那瓶水扔向操场的那一边。
“现在,我们就站在这里发呆、发傻、发泄,这瓶水会过来吗?”
小东眼睛瞟向那瓶水,没有回答老师的话。
“我们要喝到那瓶水,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走过去,拾起来,拧开瓶盖,将水倒进口里。现在,我们过去吧。”小东跟随王老师的脚步,来到操场的另一边。
“这瓶水躺在这里和放在商店里有什么不同?”
“没有什么不同”
“那你会捡起来喝吗?”
“不会。”小东语气很坚决。
“假如一场雨过后,这瓶水上溅满污泥,我们可能正眼都不会瞧一下,为什么?因为这瓶水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了。但是,水还是水,水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变化,正如同你还是你,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老师这样讲,您能够接受吗?”
“嗯。”
“离婚,这是你爸妈的事情,对你来说,即使真离了,爸爸还是爸爸,妈妈还是妈妈。他们只是改变了生活的方式以及居住的环境而已。如果你担心他们不再爱你,你可以走过去主动爱他们,正如刚才我们走过来一样。请你捡起这瓶水。”
小东弯腰捡起了水,在老师的示意下,拧开瓶盖,喝起水来。
王老师呼了一口气,接着说:“离婚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吧,你难过吗?”
“有点儿。现在好多了。”
“以后你还会更难过的。你知道这件事对你有哪些影响吗?最大的影响就是你七大姑八大姨、表哥表姐,还有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知道你状况的老师和同学,会用一种特别的眼光看你,表面上看是一种爱的眼光吧?”
“难道不是爱的眼光吗?”小东似乎对这个话题有了一定的兴趣。
“这种爱会让人中毒。因为他们爱你的背后,实质隐含一种同情,同情你的遭遇,同情你的不幸。这种同情其实是可怜的同义词。你知道乞丐吗?有些乞丐之所以成为乞丐,最初可能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但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他们还是乞丐呢?那是因为有太多的好心人给予他们施舍,可怜他们的遭遇,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真的觉得可怜。”王老师的话犹如一缕春风拂过小东心的池塘,泛起阵阵波澜。
“我不要别人可怜。”
“你爸爸妈妈也会觉得亏欠你,会格外对你小心翼翼,就像作家麦家所言,对待你如同伺候一头老虎。你爸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管你骂你了,你妈也不会追查你的作业了,他们都会觉得你可怜。刚才你捡起的这瓶水静静地躺在草地里,它觉得自己可怜吗?”
小东咬着嘴唇摇了摇头。
“小东,还记得老师上课的时候怎么评论孔子与孟子的,你还记得吧?”
“记得,考试还考过。”
“孟子比較容易激动,但他心地不错;孔子为人就更好了,还挺幽默,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他们都是什么人啊?他们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你多大了?”
“十五……还差两个月就十五岁了。”
“请你记住这句话:没人会同情你,这没关系,你不需要任何人同情,重要的是你不能同情自己。”
“不会,我也不会可怜自己。”
小东笑了起来,这家伙笑起来还是很帅气的。
“你假期作业还差多少?”
“老师,我没做。”
“下次别跟我说谎,说谎是个技术活。请把空水瓶扔到垃圾桶,让内心清静如水。”
故事的结局是小东顺利地度过了初中叛逆期,升上了省重点高中,后来获得了知名高校的入学通知书。其他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同样受到王老师入情入理入心的教育,顺利趟过了青春之河。
单亲家庭子女固然因父母离异,有着不同于正常家庭孩子的特殊遭遇,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关爱是应当的。但单亲家庭孩子教育之所以比较困难,原因就在于教育者喜欢打着“关爱”的旗号把外在于孩子存在的同情、可怜等施加到他们身上;过多地强调离异父母要小心翼翼给予孩子关爱的时候,事实上也忽略了一个正常孩子自我发展的意义与旨归。这时候,其实可以借助“诗意德育”来帮助孩子成长。所谓诗意德育就是以使德育焕发诗意魅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道德境界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从而进行主体化、生活化、审美化的教育活动。本案例的王老师就借助诗意德育,变“外铄”的规训为内心“诗意的生成”:
1.诗意对话。创设安静、平和的对话环境,引导学生自然诉说、发泄心中的烦恼。
2.比德喻志。巧借“矿泉水”“扔矿泉水瓶”“喝矿泉水”,让孩子自我领悟父母离异带来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3.引典兴志。引用孔子、孟子等名人的故事,引导孩子自正其心。
4.自我明志。教师单刀直入,切中肯綮,让学生自我申明——人不能接受他人的同情,更不能可怜自己。
在这种诗意化的情境中,孩子自我体验,自我反省,自我生成“笑对人生”的诗意感悟。
责任编辑︱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