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红色教育资源运用的机制与原则

2017-08-30 12:53芮彭年
中国德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情景革命

芮彭年

提升红色教育资源在立德树人中的权重,让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寶贵精神财富在青少年学生身上发扬光大既是一个时代命题,又是教育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英雄业绩和革命精神,以及蕴含上述内容的故事、小说、戏剧、音乐、绘画以及旅游资源等都是红色教育资源。这些红色教育资源是鼓舞青少年奋发图强、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巨大推动力。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让红色教育资源成为引导人、鼓舞人、发展人的教育载体,如何让红色教育资源成为一种精神力量,已经成为迫不及待的重要工作。

上海一些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带领学生进入相关的德育基地参观学习,选读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红色书籍,吟唱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传统歌曲,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并在机制创设和运用原则上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创设运用红色教育资源的特别机制

在探讨如何用好红色教育资源的时候,特别应该重视新时代的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是旁观者”,“德育不应该满足学生教条式的掌握或套用,应该让学生在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环境中以原有的思想为基础,学会梳理和表达自己的见解”等都在表明,运用红色教育资源并不排除教师和德育的作用,但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思想道德水平发展的局限性,从而进入自愿的、主动的、充满挑战和精神充实的思想境界。简单的说,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红色教育资源对自己成长的价值。

因此,需要为红色教育资源创设新的机制,包括创设情景、协作学习与设计活动。相关机制不否认教师在思想道德上的优势,不忽略教师承担的职业责任,但是更重视完善德育理念、丰富育人艺术,更加关注红色教育资源的价值引导的作用,在关注学生的经验系统与智力水平、唤醒学生成长动机的同时,把红色教育资源中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学生。

(一)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是红色教育资源运用的重要环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粗暴情景中成长的孩子通常会造成两种后果:一种是使孩子形成退缩性人格,长大以后会变得懦弱、胆怯;另一种则会在孩子心灵深处埋下暴躁、残忍的种子。而在宽容的情景中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耐心有教养,或者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为了传播革命精神,我们要在教育情景的创设上下功夫。教育情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是我们通常把它们区分为学校情景、家庭情景和社会情景等。在这些教育情景中除了物化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人的氛围。教师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十分明显,是正确价值引导的主要力量。

上海市静安区六十中学是上海大学旧址。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李硕勋等曾经在这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学校紧紧抓住这份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他们千方百计地收集上海大学的史料,让学生了解当年中国共产党在闸北青云坊创办的上海大学,寻访当年的老式石库门弄堂。学生们没有想到,那个只有二层楼十几个房间的地方,竟然会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最早培育革命干部的学校。老师们向学生介绍邓中夏、黄仁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组织学生到档案室、图书馆查阅当年上海大学师生革命斗争的资料,使学生逐步走进久远的历史。老师们鼓励学生在当时的情景中揣摩革命前辈的心情,想象八十年前在血雨腥风中斗争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鼓励学生向革命前辈学习,坚定人生的信念。显而易见,价值的引导有了良好的氛围作支撑,就可以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在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小学,老师们十分重视在学校里创设教育情景。宝山路曾经是上海市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所在地,是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宝山路小学把当年革命先辈在这里战斗的历史,编写成故事,嵌入宝山路的一栋一栋楼房中,让房屋叙述历史,让历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主动、积极地融入到红色文化学习中。

(二)协作学习

协作发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其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对话是协作的主要环节,可以说协作的过程也是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使参与者的思想与大家共享,而在红色文化学习中,每个学生在这对话过程中既是红色文化的分享者,又是集体智慧的创造者。学生还可以通过体验活动,主动树立优良的品德,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海市静安区向东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校风的学校。在民国时期,其前身南洋女子师范学校和南洋女子中学(包括附属小学)的师生们用热血谱写了一首又一首爱国主义颂歌。在解放战争时期,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沪地下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把这段光荣史作为办学的宝贵财富,坚持不懈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形成了“革命热情如火如荼,求知欲望如饥如渴,师生情谊如手如足”的校风。

为了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学校特别重视让学生在活动中协作、互动、参与,真正让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那些老地下工作者、老党员中,走近那些革命前辈曾经参与的活动中,让红色教育资源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些协作活动有参观红色校史“光辉的历程”展览,有对老教师的采访和服务活动,有对老校友的采访、听取老校友的讲座等。为了让红色校史真正成为点亮学生心中梦想的火炬,学校还创设反映当年学校师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反压迫、求解放的话剧《南洋风暴》,师生们在排演话剧的过程中反复琢磨革命前辈的光辉形象,重现当年南洋女中的部分学生北上支援同济大学“争民主,反迫害,赴南京请愿”革命行动的历史,展示当年南洋女中学生不畏强暴,用实际行动为新中国成立而奋斗的光荣史。这种充满感染力的互动活动,给每一位向东学子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些协作也使老师体会到,在运用红色教育资源时,让学生和成人一起活动、交流,不但是一种好形式,而且促进了他们之间思想的碰撞,点燃了灿烂的思想火花。这种互相协作的德育模式正在被逐渐接受。如一些学校把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战斗英雄请到学生的中间,孩子们听他们介绍事迹,相互商量着如何为他人送去自己的一份关怀。这种协作、讨论、学习、模仿的模式,就为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奉献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也为学习红色教育资源创设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机制。

(三)设计活动

在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中,学校能设计活动是关系到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毕竟红色教育资源带有深深的历史印痕,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设计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超越时空,重新体悟当年革命前辈为建立新中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豪情,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状况、困难和前景等情况的了解,建立对国情、对社会主义特色的正确认识。

上海市长征中学创办于1965年,是一所公立全日制完全中学,该校德育工作巧妙地把校名作为红色教育的契机,围绕红军长征,构建相关情景,确立了以弘扬和培育长征精神为主线,以“坚韧不拔、团结奋进、敢为人先、永攀高峰”为该校新长征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学校红色教育的特色。学校通过构建“长征精神教育节”、“长征少年军校”、“我的长征”社会考察、“长征精神展示室”等教育情景和载体,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悟,成长为“品行端正、善于学习、体魄健壮、求真求美、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长征人。

目前,“长征精神在长征”已成为知名的德育品牌,学校成为上海市开展长征精神宣传教育活动的首选基地。他们精心设计、立意鲜明的长征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们从认同到共鸣,对长征精神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是嘴上空喊的口号,而应该是融入我们血液之中的民族魂。作为当代的青年学子,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胸懷理想,坚定信念,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

对大多数青少年学生来说,对祖国的历史、对革命前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革命传统、对老一辈为着理想而努力奋斗的革命精神,了解甚少。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活动,充分运用红色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光辉思想和奋斗精神,对于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在构建红色教育的情景中,我们不再把学生视为单纯、被动的红色教育资源的接受者,而是重视学生精神品格的优化,让学生在情景创设、协作学习和各种活动中成为教育自己的主体。这一点正如《学会生存》中指出的那样:“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1]当然,在红色教育资源的运用中,我们不仅需要这些机制,随着我们的认识和实践进一步深化,我们必将更加丰富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二、运用红色资源的重要原则

在运用红色教育资源的实践和创造中。要把红色教育资源作为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财富,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同时,德育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在提醒我们,红色教育资源运用不是缺乏德育工作理念,而是缺乏具体的操作手法与行之有效的价值引导。因此研究学生、研究价值引导的内容和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把红色教育资源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红色教育资源的价值引导要取得成果,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了解学生,是不是能够找到教育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生活世界到底蕴涵着多少内容。我国学者张庆熊认为生活世界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是狭义的生活世界概念,指日常地、知觉地给予的世界,即日常生活世界;第二种是作为特殊的世界的生活世界概念,指人们各自的实践活动领域所构成的特殊世界;第三种是广义的生活世界概念,指与人有关的一切世界。[2]一般来说,在第一生活世界里应该关注的是生活基本道德、社会公德的引导和养成;在第二生活世界中主要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比如人际交往的基本道德、人的社会责任等;在第三生活世界中主要关注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

因此,将红色教育资源内涵中与当今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人的发展的观念、人与人相处的准则以及人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和使命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是红色教育资源取得成功的关键。显然,要想红色教育资源与学生当下生活紧密联系,要想红色教育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关键在于把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人与人交往、人的权利与义务等急需解决的问题,都能与红色教育资源联系起来。

(二)用红色教育资源重构教育内容

在红色教育资源的价值引导中,我们不光要重视情景,更需要关注教育的内容,时代发展到今天,教育内容能否与时俱进也是价值引导的关键。要注意学生不是由教师把正确的价值观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地在建构价值取向;因此红色教育资源的内容能符合学生的经历、阅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是其中的关键。在红色教育资源的运用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一般的活动,而且要注意创造性的、形成性的或建构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自我再生产的,自我维持式或反身性的”。“追求作为表征精确的真理过程,呼吁一致性、生存力、成效性、启迪性、恰当性等概念”。[3]

红色教育资源博大精深,如何使之成为我们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研究还是不足的,但是上述理论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即要在运用红色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性的、形成性的、建构性的教育活动,关键在于我们对红色教育资源的本身的感悟和认识,我们要重构红色教育资源在当下的教育内容。

从整体上看,红色教育资源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同时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广义上看,红色教育资源更能培育精神境界,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因此,教育者应思考如何把红色教育资源融入学校的育人目标、特色教育活动、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需求中。在革命前辈的高风亮节中,在革命前辈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智慧中,在革命前辈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中,有许多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内容,如何让这些内容“为我所用”,需要一线教师付出努力。

(三)探索红色教育资源特殊的教育方式

我们在重视研究学生的生活世界、重构教育内容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红色教育资源价值引导的方式,创设为红色教育资源所有的特殊教育方式。与过去相比,教育的载体和渠道都受到了来自媒体等部门的竞争和压力,创设良好的红色教育资源的活动方式,让体验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进入德育领域,让红色教育吸引学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比其他教育资源,历史性、精神性是红色教育资源的显著特点。为此,学校要根据自身特色创设能更好地彰显红色教育特色的教育载体、渠道和平台。

从资源的运用上,可以运用书籍、图片、微影视、微展览等工具;在人力资源的开拓上,可以引进老红军(这已经十分稀少宝贵了)、老党员、老战士等社会人士;在信息传达方式方面,可以运用报告会、微论坛等;在互动活动方面,可以运用参观访问革命纪念馆、革命名人故居、红色教育基地等;在文化领域,可以结合清明节、八一建军节等开展读书、访谈、志愿服务活动等。红色教育资源的运用是一个值得花功夫研究的重要问题。考察一些学校的做法,红色教育往往太简单化、文本化、定式化,很多教育方式几十年一成不变,要挖掘红色教育的潜力,必须努力探索特殊的教育方式。

提升红色教育资源在立德树人中的权重,让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青少年学生身上发扬光大既是一个时代命题,又是教育的使命。红色教育资源对于守住我们民族的根,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能不能用且用好红色教育资源也是对当代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考量。走向世界的中国新一代,必须对自然、对人、对社会形成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离不开红色教育资源,离不开当代中小学教师在传承红色教育资源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90.

[2]张庆熊.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19.

[3]斯特弗,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 高文,徐斌燕,程可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

责任编辑︱黄蜀红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情景革命
中国的出行革命
楼梯间 要小心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