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政文化力量

2017-08-30 07:40
人民论坛 2017年22期
关键词:家教家风儿女

結合《往事如烟》的短片和前面嘉宾的发言,我谈点感想。

第一个感想是源于《往事如烟》短片中最后的那一声“娘”。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锒铛入狱的官员对娘的深深忏悔,这是一种自责。母亲将儿女带到世界上来并养育成人,非常不容易。《劝孝良言》中说:“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三年哺乳苦受遍,又愁疾病痘麻关。七岁八岁送学馆,教儿发愤读圣贤。衣帽鞋袜父母办,冬穿棉衣夏穿单。倘若逃学不发愤,先生打儿娘心酸。十七八岁订亲眷,四处挑选结姻缘。养儿养女一样看,女儿出嫁要妆奁。为儿为女把帐欠,力出尽来汗流干。”儿女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但是当儿女长大成人为官为政,一旦把持不住自己,就会利用手上的权力贪赃枉法、以权谋私,最后锒铛入狱。而生养他们的父母却是哭瞎了眼、急白了头、旧病复发甚至当下气绝身亡,所以儿女如果把持不住自己、违法犯罪,那么就是最大的不孝。为官为政者,要有政治智慧,打牢修身做人的基础,夯实为官为政的根基,养成为官为政的良好习惯。“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为官者,能够守身如玉、洁身自好、廉洁为政,让父母放心、安心,其实就是今天的孝道。

第二个感想是家风、家训的问题。从古到今,那些拥有政治智慧的人,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的人,往往都是把家风家教作为为官为政、修身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夫子教子,告诉孩子要学会为人处事;曾子杀彘教子,告诉孩子做人要讲诚信;诸葛亮教育儿子,既要修身,也要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包公告诉儿子,包家儿孙有贪赃枉法者,一旦被免除官职,活着休想走进包家大门,死了休想埋进包家坟墓。从古到今,聪明、智慧者都注重家风家教。家风家教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

最后一个感想,就是今天的主题,廉政文化与中国梦。中国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其实就是大同理想。中国文化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平治天下,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就是孟子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上讲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就是陶渊明讲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也是杜甫讲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聚欢颜”,也是于谦讲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就是中国文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官员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就是希望我们的社会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过去的大同理想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梦。中国梦最终要落实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上,而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可以汲取一些廉政文化的力量,这也是我这些年不遗余力地推动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的初心和决心。

责编/杨鹏峰 孙渴(见习)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家教家风儿女
匆匆太匆匆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家有儿女欢乐多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