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是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间利益协调和激励相容的逻辑统一体。现阶段,由于激励相容机制失范和利益协调机制的相对欠缺,导致出现大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新常态下研究江苏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对江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江苏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责任风险增加,风险管理尚需改进。受经济环境与社会变化影响,当前江苏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经营、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着愈发多元的责任风险。与既往企业面临经济、技术和政治三大类传统风险管理不同,现今企业不仅需满足消费者和传统的投资者,还需满足包括愈来愈重要的利益关联方群体,例如社区、员工、政府、供货商、非政府组织甚至媒体。这些与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网络化经营相关的风险,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
社会责任目标模糊,企业经营深受影响。当前江苏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呈平缓发展态势,企业普遍注重对股东、管理层、利益相关方等履责,企业对客户、环境和同行等利益相关方履责上升趋势明显,但对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战略性认识仍显不足,这在根本上制约着企业肩负社会责任的能动性,以及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与共识。
社会责任推进乏力,企业自身发展不足。现代企业面临来自多方的责任要求: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责任要求、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利益要求、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行为期望以及企业自身的行动能力等都是企业推进社会责任目标的因变量。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面对“三期叠加”“四降一升”的大背景约束,突破以低劳动力成本为竞争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江苏省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的动力之源。
实现机制尚不健全,企业创新遭遇瓶颈。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偶然姿态或是零散行为,而是融合了一整套政策、实践和决定的过程,是企业对社会的适应和与社会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企业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把社会目标和公众关系整合到他们日常的经营运作以及和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的实践过程。只有确定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各项指标或标准,才能更好地识别出违背社会责任的行为。据观察,当下对于江苏一些企业而言,践行社会责任仍停留在概念或口号层面,新常态下的复杂格局更是加剧了这一符号化状况。
二、改进江苏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的对策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实现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一是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二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三是应进行社区福利投资,投入社会慈善事业。四是自觉保护自然环境。因此,优化和强化江苏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持续渐进地做实抓牢。
创设企业风险源头监控机制。建议依据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根据企业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辨识出危险源,判断社会影响度,列出清单,并对危险源进行逐项评价,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建议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让适应区域化发展的企业担负区域化特色的社会责任。同时应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融合互动,实现区域协同共赢;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形成江苏鲜明优势;提升生产服务业,以市场化手段实现协同创新和绿色创新。
增加企业社会责任动力来源。应坚持政府主導责任、企业主体原则,深入落实中央“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要求,强化政府的领域引导力和监管力,提升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结合度和实效性。可从法制上激发企业参与社会责任建设的内生动力,尤其建议细化企业自主深化对客户、供应商、同行履责,加强对员工、社区、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实践,打造可持续、绿色共享的社会价值经营链。
创新企业社会责任管控体制。建议从融资、税收、评优等一系列环节和领域引导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构建导向“责任—绩效—奖惩”的激励机制,建构有江苏特色的政府监管制度。同时,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公司企业的战略规划、专门机构设置、员工培训等进行配套服务,融入社会责任的精神原则和实践要求,将政府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与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有机结合起来。
落实企业社会责任诚信管理。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建议进一步深化部门联动,大力发展完善企业社会诚信档案,整合工商、国税、地税、物价、质监、海关、金融等多部门构筑信用征信数据库,以社会信用监督机制引导企业敢于承诺、有效履诺,实现其社会责任。同时应持续深入开展社会责任与社会诚信教育。将自身责任文化与“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江苏新时期精神相结合,内化信仰,外化行动,内外兼修,形成常态模式。
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协同推进态势。一是建立完善企业社会问责考核制度。同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绩效与和谐社会构建、公共文明建设的年度考评范围,强化引领和监督功能。二是强化公众力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监督。可积极发挥我省公民文化程度较高、新闻媒体较发达的优势,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互联网+”对企业行为的约束作用。三是持续定期发放江苏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全面真实地展现企业公民形象。建议推出一批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典型,示范带动,助力于整体增加江苏企业软实力和竞争力、培育江苏伟大企业。
〔本文系苏州大学宋煜萍主持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研究”成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