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环境下的社科类学会管理

2017-08-30 06:24程彩霞
唯实 2017年8期
关键词:业务主管学会管理

程彩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包括社科类学术团体均呈现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这其中,制度环境和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而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目标,则必须从厘清并把握社科类学会的特征、功能和类型入手,恪守现行体制环境下的制度安排,形成合适的管理思路、对策与举措。

社科类学会的特征、功能与发展概况

按我国目前通行的划分标准,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即以往的民办非企业)以及基金会三大类。而社科类学会则是社会团体的一种。依据工作经验,我们不妨给出社科类学会以下定义:它是指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爱好者或相关单位依法自愿组成的,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学术性社会团体。据此,可以把握社科类学会的五大基本特征:基本属性,即非营利性、自愿性、自主性、意识形态性和学术性(前三个属性是社会组织具有的,后两个属性由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所决定);活动宗旨,必须遵循并服务会员的共同意愿;工作内容,主要是开展各类学术活动;组织形式,松散,会员跨单位、跨行业、跨区域,主要通过共同意愿维系;行为规范,须按章程的规定开展各项活动。

社科类学会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它所具备的主要功能。社科类学会的功能可以列举很多,其中最能体现社科类学会特征、作用且在同一逻辑层面上的功能有五项,即:政治功能、学术功能、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和自主功能。在这五项功能中,政治功能是方向,自主功能是基础,学术功能是根本,服务功能是宗旨,整合功能是优势。这五大功能相辅相成,互动互补,共同构成社科类学会生存与发展的价值构成与目标体系。

社科类学会虽同属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术性社团,但其学科性质、组织资源和运作模式各有差异,因而呈现出多种类型。按学科性质,可分为基础学科学会、应用学科学会和综合学科学会;按组织资源,可分为民间型、半官办型和官办型(法学会就是典型的官办型);按运作模,可分为学术型、部门组织型和市场运作型。这其中,学术型学会基本是民办的基础学科学会,以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为主,旨在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部门组织型学会基本是半官办或者官办的应用学科学会,以专项课题研究为主,旨在服务中心大局和部门工作;市场运作型学会基本是民办的综合学科学会,活动形式灵活,旨在服务社会。因此,以运作模式划分最能反映社科类学会的类型特征。

由于社科类学会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功能,为确保社科类学会沿着正确方向建设与发展,无论其他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如何变化,国家对社科类学会的管理体制始终没变,一直实行业务主管单位与登记管理机关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而且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越来越强化、突出,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主管单位大多会要求社科类学会有挂靠单位,但挂靠单位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中不具有法定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并发挥其应有作用,加之社会组织自身以及管理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十分迅猛。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67万个,其中,社会团体32.9万个,基金会5038个,社会服务机构也就是“民非”33.6万个。目前,江苏省社科联业务主管的省级学会有118个,江苏省省辖市社科联业务主管的学会有836个。

社科类学会管理的制度环境

要做好学会管理工作,厘清并把握社科类学会所处的制度环境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决定业务主管单位对社科类学会“管什么、怎么管”的制度安排。

何谓制度环境?北京大学俞可平教授认为:用以规范和制约社会组织活动的所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准则,统称为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党的政策和领导讲话等非正式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决定》《意见》《办法》和《通知》等近30份政策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必须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所有这些都为社会组织发展构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制度环境,也为加强对社科类学会的管理指明了方向、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可供运用的政策措施。

归结起来看,有关社科类学会管理制度环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管理目标。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一手抓积极引导发展,一手抓严格依法管理,团结凝聚会员队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基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放管并重,坚持积极稳妥推进。管理目标是:到2020年,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

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要求。一是对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登记以及章程核准前的审查,要求必须健全工作程序,完善审查标准,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名称、宗旨、业务范围、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把关,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成立。二是对社会组织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以及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监督指导,要求必须对其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财务和人事管理、研讨活动、对外交往、接收境外捐赠资助、按章程开展活动等事项切实负起管理责任。三是每年组织专项监督抽查,协助有关部门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指导内部管理混乱的社会组织进行整改,组织指导社会组织清算工作。四是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队伍和能力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寓管理于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管理内容及要求。一是管好方向。要求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强化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示范带动,确保社会组织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管理好人(发起人、负责人)。要求建立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约谈、警告、责令撤换、从业禁止等管理制度,落实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制度。三是管理好钱,建立由民政部门牵头,财政、税务、审计、金融、公安等部门参加的资金监管机制,共享执法信息,加强风险评估、预警,加强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四是管理好事(即社会组织的活动,包括境内活动和境外活动等)。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业务活动、对外交往的管理。五是管好进出口。严格社会组织成立审批制度,把好入口;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敞开出口。

综上可以看出,当下对社科类学会管理的制度环境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都更明晰,更健全,更优化,但是也必须看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位法即《社会组织法》至今没有出台,导致有关社会组织的法规无法纳入统一的法律框架中,其行为也缺乏强有力的法规规范和调整。二是社会组织三大管理条例还在修订中,尚未正式颁布。面对旧的法规不符合新的文件精神、新的法规又还没有发布无法执行的尴尬局面,各业务主管单位和民政部门往往只能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对新的文件精神和旧的管理条款有选择地执行,并因人为因素不断作调整,导致难以做到真正的依法管理。

社科类学会的管理攻略

从业务主管单位的角度看,要真正推动对社科类学会的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明确总体要求。这是实施管理的行动指归。从社科类学会发展现状看,业务主管单位应明确以下总体管理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围绕本省中心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坚持放管并重,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把住入口,敞开出口;健全工作程序,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寓管理于服务,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努力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发展有序、诚信自律、充满活力的社科类学会发展格局。

突出管理重点。学会管理工作细碎烦琐,必须抓住重点,“举网以纲,千目皆张”。一是管好导向。社科类学会的导向主要包含政治方向和业务方向。社科类学会鲜明的政治属性决定着它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因此,必须牢牢把握社科类学会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学会在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和凝聚正能量上发挥积极作用,“不给任何错误思潮提供阵地”;在业务方向上,要大力引导社科类学会坚持以问题研究为导向,不断推出解思想“扣子”、指发展路子的研究成果,积极发挥社会智库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科事业繁荣。二是把好“三关”。审核关,要强化责任意识,按照程序,对照相关制度,逐项进行审核、把关,重点审核发起人和候选负责人是否具备资格,学术条件是否达到成立要求,意识形态强的还要征求宣传部门或相关工作部门的意见等,确保审核批准的都是合格品。换届关,要督促学会按章程规定及时换届,并重点审核人事安排尤其是会长和秘书长人选是否符合要求,换届程序是否合规,章程修改稿是否符合规范文本等,同时督促学会及时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换届后的变更手续,确保换届工作圆满成功。年检关,要督促学会按年检要求及时提交年度报告书,帮助学会解决年检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对无故不参加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学会及时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对连续三年年检不合格的学会建议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行政撤销处理。三是管好重点活动。学会举办的大型学术研讨会、论坛、报告会、社科普及、会员培训以及依法接受境外捐赠资助等都属于重点活动,业务主管单位要切实加以管理,做到事前审核、事中参与、事后验收,对重要活动没按规定报告的学会,视情节严重分别给予口头警告、整改乃至年检初审不合格的处罚。四是强化学会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党组织,与我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结社自由”是不矛盾的。不能把公民结社权与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用公民结社权来否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得到具体体现,从微观层面看,就是要逐步推进社会团体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因此,业务主管单位要推动具备成立条件的社科类学会建立独立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并组建社团党工委加以管理;暂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学会,业务主管单位可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或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等方式推动学会党建工作的开展,学会一旦具备成立条件便督促其建立党组织。

落实管理举措。毛泽东同志说过,不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对于实现管理目标来说,管理举措就是通达彼岸的桥和船,因此,必须准确制定、落实到位。坚持制度先行。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规则与规范,是按计划和要求达到管理目标的保证,所以实施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制度先行。针对社科类学会的发展现状,需要建立健全以下几类管理制度:第一类是属于社科类学会顶层设计的章程规范文本、学会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划,其中,章程文本应由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协商制定。第二类是党建工作制度以及成立、变更、年检、撤销或注销、考核、资助和重要事项报告等具体管理制度。第三类是工作项目管理制度。第四类是有关岗位责任制、工作规程等内部管理制度。总之,通过健全制度,建章立制,把碎片化的具体管理措施提升到制度化的整体构建,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制度基础。规范学会自组织建设。明确要求学会建立健全章程、岗位责任书、业务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和会员管理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充分发挥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学会成为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主体;督促学会坚持民主办会,杜绝一言堂和小圈子;要求学会按时参加年检;认真接受社科联和民政厅的管理;等等。切实提升学会规范化管理水平,实施分类管理。業务主管单位对学会的分类管理应当以按运作模式划分的类型为基础。对学术型学会,要采取“服务、扶持”为主的管理方式,着重在规范其自身建设和提供经费支持上下功夫,以防学会内部成为一盘散沙或因经费困难陷入瘫痪;对部门组织型学会,要采取多联系、多与其挂靠单位沟通协调的管理方式,着重在督促其民主办会上下功夫,防止学会完全行政化和部门化;对市场运作型学会,应采取加强监督管理、及时跟踪指导的刚性管理方式,着重在规范其活动和财务上下功夫,以防学会违规甚至违法。

形成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三大机制,即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和沟通机制。多年来,各级业务主管单位通过定期举办学会秘书长培训班和开展学会规范化建设考评等,已形成了学会工作的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有效推动了学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并在学会中营造了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这里的沟通机制则是指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之间需要建立的工作机制。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分别负责学会审批和管理的前后两道关,且各有审核标准,把关前必须沟通协调达成一致,否则,就很容易在审批和管理上产生矛盾,对学会管理工作造成阻碍。近年来,江苏省社科联和江苏省民政厅相关处室通过工作协调会、QQ平台等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尤其是学会成立审批上,双方约定达成一致后才分别下发批文。加强基础管理。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管理是学会管理的基石,要把它做好做实做细。一方面,要建立学会档案、学会工作台账和学会管理数据库,编辑学会工作手册,并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如资料不全,可以利用学会年度报告书进行收集整理,或者请登记管理机关提供。另一方面,要建立联络交流平台,如在社科联网站上建立学会工作网页,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QQ群,编辑学会管理专刊等,形成立体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进程。

(作者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部主任,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业务主管学会管理
学会分享
推动“上门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