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具有深刻的内涵、严密的逻辑、鲜明的指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基本遵循。
一、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实践的结晶。理念既源于实践又引领实践。从改革开放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我们党始终紧紧抓住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理性认识,用于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党的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总结了十条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基本发展理念。这六个“基本”标识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清晰脉络。基本路线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问题,基本理论解决了发展方式问题,基本纲领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体系,十条基本经验实质上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动指南,八项基本要求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而新发展理念既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更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新发展理念蕴含着深刻的规律性内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按规律办事,这是规律客观性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发展从来不是单一的发展,经济发展、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经济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也在相互融合中发挥作用。任何单一性发展环境和条件出现变化,发展本身都会做出系统性的动态调整,特别是当发展进入到更高阶段的时候,规模和质量、速度和效益、效率和公平,更加需要动态平衡、统筹兼顾。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经告别了解决基本生存需求的阶段,向着构建更高水平经济形态、满足人民群众更高需求的阶段迈进,新发展理念正是立足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应运而生、应势而出的,为我们调整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发展着力点提供了遵循。对如何解决那些交织着经济、自然和社会的综合性发展新问题和新挑战,新发展理念也给出了方向性回答。从这一视角来看,新发展理念体现了经济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取向,蕴含着对三个规律的融合凝练,是马克思主義发展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新发展理念揭示了当今中国的发展之道。发展理念的更新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逻辑起点,从问题导向出发,着眼于探求并提出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创新发展理念解决的是增强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理念解决的是经济自然社会发展平衡性问题,绿色发展理念解决的是保障发展可持续性问题,开放发展理念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格局问题,共享发展理念解决的是发展方向目标问题。这五个方面综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的内涵,不仅对系统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新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应对的新挑战提供了方向指引,对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的影响日益扩大,新发展理念也为中国跨越“逆全球化”暗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走出一条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中国之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发展理念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完整体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各有指向又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有机体。
五大发展理念内涵丰富、各有指向。关于创新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创新的阶段。与此同时,特别注重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求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实现我国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关于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协调发展是正确处理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也是发展的目的所在。需要注意的是,强调协调发展不是简单地搞平衡,而是更加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关于绿色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到发展理念的高度,表明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保护好生态环境、节约利用资源等狭义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主体功能区建设、低碳循环发展、资源节约与利用、环境整治、生态屏障构筑等途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于开放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既要在战略布局层面双向推进,也要在开放体制上不断完善;既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要深化内地与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既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也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关于共享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全民共享,让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二是全面共享,共享不只局限于经济领域、分配领域,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成果共享;三是共建共享,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一起做大“蛋糕”,同时切好分好“蛋糕”;四是渐进共享,共享难以一蹴而就、一步到位,需要持续推进、不断趋近。
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密切相联。五大发展理念是逻辑严密的复合体。五大发展理念犹如“金木水火土”五个方面,每一部分都不可缺少。创新发展是发展基点,有助于为其他四个发展增强动力;协调发展是发展方法,有助于为其他四个发展提供支撑;绿色发展是发展趋势,也是其他四个发展的内在要求;开放发展是发展格局,有助于拓宽其他四个发展的空间;共享发展是发展目的,其他四个发展无不以共享发展为目标依归。
五大发展理念都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核心,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创新发展是为了提高发展質量和效益,给人民创造更多优质的发展成果;协调发展是为了优化发展布局,让更多人分享发展成果;绿色发展是为了丰富发展成果,拓宽发展内涵,让人民的福祉得到全面增进;开放发展是为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开发展格局,服务人民利益;共享发展要求提高人民群众在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和生动注脚。
五大发展理念共同服务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这一发展命题。当前,我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从强调做大规模到着眼提升质量,从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到寻求创新驱动,从倡导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追求均衡发展、共同富裕,从做好自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这一系列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都需要五大发展理念发挥统领发展全局的作用。只有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才能找到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方案,增强发展新阶段的动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和增长点,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践行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
一场深刻变革
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发展思路、发展要求的变革,也是发展方式、发展着力点的变革,是深层次发展观念、体制机制的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既要了解其来之不易,在思想上加倍珍惜,又要深知其行之不易,在行动上付出更大的努力。
新发展理念着眼于解决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坚持创新发展是为了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主要针对当前单纯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难以为继、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矛盾,转换发展动力,打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更加强劲的新动能。坚持协调发展是为了解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主要针对当前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拉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物质文明建设“硬实力”和精神文明建设“软实力”不相匹配等突出问题,以增强发展整体性为取向,在协调发展中补齐发展短板,拓宽发展空间,追求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绿色发展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要针对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等突出问题,围绕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在发展过程中的“幸福感”。坚持开放发展是为了构建更高水平、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话语权不强等问题,要求在优化“引进来”的同时,推动更多企业、产品、资本“走出去”,形成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坚持共享发展是为了实现成果共享、促进公平正义,主要针对做大“蛋糕”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等问题,目的是为了破除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好分好“蛋糕”,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践行新发展理念需要顶住短期“阵痛”和压力,持之以恒长期推行下去。长远来看,新发展理念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也必将结出丰硕成果,然而短期内可能会面临转型的“阵痛”和压力。比如,对传统产业占比过重、长期粗放式发展的地区而言,践行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需要壮士断腕,向既有的经济存量开刀,地方政府能否真正放下GDP导向,放下速度情结,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即使愿意放弃传统的老路,可能又会面临不知新路如何走的问题。能否有效破除既有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顶住短期“阵痛”的考验,直接关乎新发展理念的落地。此外,对于那些不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行业和企业而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就意味着产能的退出和企业的转型,这又可能牵涉大量人员就业安置、企业的投资成本收益等问题,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有效平衡各方利益需求。由此可见,践行新发展理念,既需要我们增强主动意识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更新观念,转换思维,又要求我们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理性思维和责任感,深学笃用,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涵要求和实施路径有清醒认知、清晰思路和管用招数,保障新发展理念长期有效地推行下去。
践行新发展理念需要全社会成员和各类主体共同参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全国一盘棋,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协同推进,也需要上下齐心、层层传递,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准确认知、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的关键。因此,践行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领导观念、领导方法、领导体制的变革。与此同时,践行新发展理念也是对全社会的要求,需要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共同推动,需要全社会成员达成共识,携手践行。比如,绿色发展就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上,还体现在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方式上,需要倡导公众养成爱护环境的文明自觉,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让绿色观念真正在人们心中扎根。再比如,创新发展固然需要政府发挥职能作用,但更需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充分激发广大创新主体的创造性,促使其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中去。从这一角度而言,践行新发展理念,需要每个人参与进来、全社会行动起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责任编辑:张功杭